虐之忍第四十九
虐之忍第四十九
不教而殺,孔謂之虐。漢唐酷吏,史書其惡。
寧成乳虎,延年屠伯。終破南陽之家,不逃嚴母之責。
懇懇用刑,不如用恩;孳孳求奸,不如禮賢。
凡爾有官,師法循良。垂芳百世,召杜龔黃。噫,可不忍歟!
【譯文】
不進行教育就將之殺掉,孔夫子稱這種行為是“虐”。漢朝的郅都、張湯、杜周以及唐朝的來俊臣、索元禮,這些人都是酷吏,他們的種種暴行都被清清楚楚地記錄在史書里,為后人所憎恨。
西漢的寧成,其兇暴程度如老虎一樣,后來義縱成為南陽太守,查辦寧成,抄了他的家;西漢的嚴延年,嗜血成性,人們稱他為“屠伯”,他的母親嚴厲地批評了他。一年多后,嚴延年便出事了。
一味實實在在地對人用刑,不如對人施與恩情;一味認認真真地追查奸邪,不如禮遇賢明之人。
一個人一旦做了官,就應該遵循法度,效仿賢良。西漢的召信擔任南陽太守時,躬耕農(nóng)桑,戶口倍增,視民如子,教化大行,禁止奢侈,提倡節(jié)儉,政績卓著,百姓愛戴他,親切地稱其為“召父”;東漢的杜詩亦任南陽太守,在任期間政治清平,興利除害,郡內(nèi)百姓富足;西漢的龔遂曾任渤海太守,在任期間平息盜賊之亂,并勸民種桑織布,推廣種植畜養(yǎng),百姓家家有了積蓄;西漢的黃霸,曾任潁川太守,在任期間號召各級官吏養(yǎng)豬養(yǎng)雞,救濟鰥寡貧窮者,教化百姓為善防奸、勤務耕桑、節(jié)用殖財、種樹畜養(yǎng)、嚴寬得體,深得民心。召杜龔黃四位愛護百姓,忠于職守,因此流芳百世。啊!只有愛心待人才能得人心,暴虐待人只能自取滅亡,人們怎能不忍耐施虐之心呢!
【評析】
暴虐待人只會自取滅亡,用仁心待人就會深得人心。現(xiàn)代社會中,盡管在法律的制約下,一個社會化的人對他人的暴虐行為相對減少了,但對其他生命形式的虐待行為仍然存在。所以,無論是做官還是從事其他什么行業(yè),都不應該虐待別人,而應該以身作則,寬容待人。
典例闡幽 兇暴殘忍,坑殺活埋
活埋又叫坑殺或生瘞,是歷代統(tǒng)治者慣用的一種殘忍地將人處死的方式。常見的有三種情形。其一是,古代戰(zhàn)爭中,一方對另一方的俘虜在特殊情況下要用活埋的辦法處死他們。其二是,歷代統(tǒng)治者在鎮(zhèn)壓敵對勢力的反抗時,也常實行活埋。其三是,古代有些貴族在死后用妻妾殉葬,有的君主死后用妃嬪殉葬,多是將人活埋。
秦始皇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志滿意驕,兇暴殘忍,酷法嚴刑。無休無止地征調(diào)賦稅和夫役,修長城、建宮殿,使剛剛脫離戰(zhàn)亂之苦的廣大農(nóng)民,又陷于疲于奔命的勞役之中。
秦始皇很喜歡六國華麗的宮殿,所以,每當滅掉一個國家,他都要讓人將宮殿的樣子畫下來,然后照樣仿造,就這樣在咸陽建了很多的宮殿,僅咸陽的周圍就建有宮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宮在關外有四百多座,關內(nèi)三百多座。在這些宮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要屬阿房宮。據(jù)記載,當時農(nóng)民須上繳的賦稅占總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
秦始皇的暴政導致民怨沸騰,為了防止老百姓反抗,秦始皇制定了嚴酷的刑法,這些刑法的實施,導致了人民的離心。秦始皇的暴政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本來百姓渴望統(tǒng)一,結(jié)束無休止的戰(zhàn)爭,是想從此過上安寧的日子,但暴政卻讓他們失望至極。
秦始皇由于實行嚴酷的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紛紛指責秦始皇。丞相李斯主張嚴厲懲治這些膽大妄為的士人,他給秦始皇寫了一封奏疏,要求進行焚書。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見,下令全國進行焚書。這次焚書,除了少數(shù)史書之外,只留下了關于農(nóng)業(yè)、卜筮和醫(yī)藥方面的書籍。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清洗,和嚴酷的刑法一樣是秦朝暴政的集中體現(xiàn)。
在秦統(tǒng)一天下之前,秦王嬴政對人才可以說是相當重視,但這是為了實現(xiàn)其至高無上的統(tǒng)一目標而暫時將其暴戾的一面掩藏。現(xiàn)在統(tǒng)一大業(yè)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他暴戾的性格便不再掩藏,也沒必要掩藏了。誰敢批評他,挑戰(zhàn)他的權(quán)威,他就會毫無顧忌地嚴懲。當時很多人對秦始皇的暴政怨憤異常,對他不利的言論遍布天下。這更使秦始皇大為震怒,他派人到全國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將他們?nèi)垦旱襟P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殺活埋。
上一篇:忍學《苦之忍第四十五》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言之忍第一》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