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遜以自免
十九 遜以自免
唐婁師德,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劇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fù)在何人?”
【譯文】
唐代婁師德性情穩(wěn)重,寬容大度,有人觸犯到了他,他就采取退讓的態(tài)度,進(jìn)行自我檢討和批評,而不顯現(xiàn)出發(fā)怒的神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出門。因為婁師德向來就身體肥胖,所以走路時走不快,李昭德嫌師德走得太慢,生氣地說:“我被耕田的漢子給耽擱了。”師德笑著對李昭德說:“如果我不做耕田的漢子,那么讓誰做呢?”
【評析】
當(dāng)別人說了不利于自己的話時,有的人會“起而攻之”,以牙還牙,試圖為自己爭回臉面,挽回名譽,即使與對方大動干戈、傷了和氣也在所不惜;有的人卻會笑對別人對自己的不恭,稍稍退讓一下,主動從自身找不足,進(jìn)行自我批評、自我嘲笑,從而在笑聲中化解一場可能會發(fā)生的矛盾。
唐代宰相婁師德就是這種善于自我批評的人。當(dāng)急性子的李昭德把他說成是“耕田的漢子”的時候,他并沒有生氣,而是以自嘲的口吻來應(yīng)對李昭德對自己的不滿。一句“如果我不做耕田的漢子,那么讓誰做呢?”不僅沒有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而且還緩和了當(dāng)時的氣氛,融洽了兩人的關(guān)系。
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常會發(fā)生矛盾,即使是血緣至親也會有摩擦。可是這其中有許多的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對別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也不要強迫別人去接受,別人不肯做的事情也許你自己也同樣不愿意做。如果能這么想,那世界上就會多些和諧,少些沖突。
典例闡幽 楚莊王絕纓救唐狡
楚莊王一次平定叛亂后大宴群臣,寵姬妃嬪也統(tǒng)統(tǒng)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曼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忽然一陣疾風(fēng)吹過,宴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這時席上一位官員斗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后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許姬的話,卻傳命先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shè)宴,諸位務(wù)要盡歡而散。現(xiàn)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聽楚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了下來,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飲宴,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guān)系。酒后失德乃人之常性,若要究其責(zé)任,加以責(zé)罰,豈不大煞風(fēng)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絕纓宴”。
7年后,楚莊王伐鄭。健將唐狡自告奮勇,愿率百名壯士,為全軍先鋒。唐狡拼命殺敵,使大軍一天就攻到鄭國國都的郊外。楚莊王夸獎統(tǒng)率大軍的襄老,襄老說:“不是我的功勞,是副將唐狡的戰(zhàn)功。”于是,楚莊王決定獎賞唐狡,并要重用他。唐狡說:“我就是那位牽人衣袂的罪人。大王能隱臣罪而不誅,臣自當(dāng)拼死以效微力。哪敢奢望獎賞呢?”
楚王大為感嘆,便把許姬賜給了他。
上一篇:忍學(xué)《十三 九世同居》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xué)《十二 五世同居》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