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標志,區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時期。兩者都發生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同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革命的性質、任務、對象、動力相同;主要區別在于前者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國家為目的的革命,后者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然后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由于無產階級的領導,根本地改變了革命的面貌,引出了階級關系的新調度,農民革命的大發動,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由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后,是在十月革命影響之下,列寧號召之下發生的,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同盟軍。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即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以民主集中制作為政權的構成形式。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宋孔陳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文化綱領是: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自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勝利結束,歷三十年。其中1919年5月至1923年12月,爆發了五四運動,隨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做了準備;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國共兩黨合作進行以推翻北洋軍閥及其靠山帝國主義、其基礎封建階級在中國統治為目的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取得重大勝利,中途夭折;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進行以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為中心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其間,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開展抗日和反對國民黨政府不抵抗主義的斗爭,終于迎來了全國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新局面;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舉國一致進行抗日戰爭,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進行“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取得了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集中的勝利成果是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一篇:新民主主義論
下一篇: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