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310—1381
【介紹】:
字景濂,號潛溪。先祖潛溪(今屬浙江金華)人,至宋濂時遷到浦江(今浙江浦江縣)。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享年七十二歲。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先后受業于散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人。曾以聰敏強記和出色文章享譽一時。元至正中,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辭不就,隱居龍門山著書十余年。朱元璋起兵取婺州,召見宋濂,命其為五經師。朱元璋稱帝后,又命他為文學顧問、江南儒學提舉,授太子經。洪武二年(1369)以后,歷任修纂《元史》的總裁官、翰林院學士、國子司業、禮部主事等職。當時朝廷的祭祀、朝會、詔諭、封賜文章多出他之筆墨,并參與重大事情的決策,因此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洪武十年(1377),因年邁辭職家歸。洪武十三年(1380),因長孫慎列入胡惟庸黨,宋濂受牽連,全家謫茂州,(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一帶),中途病死于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一帶)。正統年間,追謚為文憲。
他一生著作宏富。有《宋文憲公全集》53卷,亦有版本稱《宋學士全集》或《宋學士文集》;還有《篇海類編》20卷,《洪武正韻》16卷;主編有《元史》210卷等。宋濂一生的賦作主要有《孤憤詞》、《哀媺人辭》、《志釋》、《崆峒雪樵賦》、《奉制撰蟠桃賦》等。他的賦作,在元朝末年較有生氣,在思想內容上能針砭時弊,直斥不平。如《孤憤詞》,就中州某人“無罪而被廢斥”發感述懷,力陳正義,文風質樸而實,是典型的不滿現實之作。入明以后的作品,大不如元。總的說,清淡平庸,缺乏生氣。惟有《奉制撰蟠桃賦》批判神仙虛妄之說,主旨深刻而佳。其他如《哀媺人辭》、《志釋》等多為宣揚道統與文流之作,文采匱乏,缺乏特色。
然而他的散文卻值得稱道。為文宗法唐宋,崇實務本。文風“醇深演迤”,“雍容渾穆”,尤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散文更有特色。在某種意義上他開了后來的“臺閣體”之先河。其文雖較多粉飾明朝開國盛世之狀和宣揚封建統治之策,但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抨擊時弊之作。如《李疑傳》、《杜環小傳》等,都是比較著名的作品。一些寫景文章,如《環翠亭記》、《桃花澗修禊詩序》等,筆墨清秀,辭采富麗,自然生動,情景交融,不僅響譽國內,而且流芳海外,高麗、日本、安南等國使節曾以重價購其文集,可見影響之大。
上一篇:孫綽的故事
下一篇:宋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