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蛇卷十三
委蛇卷十三
【原文】
道固委蛇,大成若缺。如蓮在泥,入垢出潔。先號后笑,吉生兇滅。集《委蛇》。
【譯文】
應懂得委婉曲折之道,完滿之中看上去似乎有缺陷。正如同生長在污泥中的蓮花,在污泥中生長出來的卻是一身的潔凈。經歷痛哭,最后才能微笑。如果運用得法,就能趨吉避兇。因此集《委蛇》卷。
孔融諫僭偽
【原文】
荊州牧劉表不供職貢,多行僭偽①,遂乃郊祀天地,擬斥乘輿。詔書班下其事,孔融上疏,以為“齊兵次楚,惟責包茅,今王師未即行誅,且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體。若形之四方,非所以塞邪萌。”
【譯文】
東漢獻帝時,荊州牧劉表不僅不向朝廷進獻分派進貢的土物,并且干了許多越禮不軌的事,甚至還大膽祭祀天地,自比天子。獻帝想下詔斥責劉表,孔融上書勸諫說:“如今王師正如齊桓公兵伐楚國時,只能責備楚國不上貢茅包一樣,并沒有力量懲罰劉表。陛下郊祭時不能提及此事,以維護朝廷尊嚴。如果輕易張揚此事,不但不能收到遏阻的效果,反而更加助長了他邪惡的氣焰?!?/p>
【注釋】
①僭偽(jiàn):指越禮不軌之事。
【夢龍評】
凡僭叛不道之事,驟見則駭,習聞則安。力未及剪除而章其惡,以習民之耳目,且使民知大逆之逋誅,朝廷何震之有?召陵之役,管夷吾不聲楚僭,而僅責楚貢,取其易于結局,度勢不得不爾。孔明使人賀吳稱帝,非其欲也,勢也。儒家“雖敗猶榮”之說,誤人不淺。
【解評】
面對分崩離析的現實,保留住自己的底線是當務之急。此時強行前進的結果就比委曲求全差許多了。
魏勃掃門見齊相
【原文】
勃少時,嘗欲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嘗獨早掃齊相舍人門,相舍怪,以為物而伺之,得勃。曰:“愿見相君無因,故為子掃,欲以求見耳?!庇谑巧崛艘姴趨ⅰ?/p>
【譯文】
魏勃年輕時,想求見齊相曹參,但因家境貧窮,求見無門。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到曹參侍從官的府邸門前灑水掃地。侍從官覺得很奇怪,就躲在一旁窺伺,終于抓住了魏勃。魏勃說:“我只是想求見相國,但沒人為我引見,所以才在府邸門前打掃?!庇谑鞘虖墓僖娢翰獏菹鄧軈?。
【夢龍評】
曹相國最坦易,不為崖岸者,魏勃猶難于一見如此,況其他乎!吁!
【解評】
歷朝的相國中,曹參算是最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的一位,魏勃想求見一面尚如此困難,其他做官的就可想而知了。
叔孫通換服
【原文】
叔孫通初以儒服見,漢王僧之。通即變服,服短衣楚制,王喜。時從弟子百許,通無所言,獨言諸故群盜壯士進。諸儒皆怨。通聞之曰:“諸生寧能斗乎?且待我,毋遽?!?/p>
【譯文】
叔孫通初次拜見漢王劉邦時,穿著儒者的服飾,漢王見了覺得很討厭。于是叔孫通立即更換服裝,全部是楚國人的短衣打扮,漢王看后很高興。當時叔孫通門下有一百多名弟子,他不教這些弟子任何東西,只講舊時的強盜、游俠如何升官發財。弟子們聽了都紛紛抱怨。叔孫通聽說后,就對弟子們說:“你們有人家強盜,游俠的本領嗎?那就等我找機會推薦你們,不要著急?!?/p>
【解評】
古人云:變則通,通則久。只有學會變通,才能帶來成功。歷史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
周文襄送毯 唐順之除倭
【原文】
周文襄巡撫江南日,巨珰王振當權,慮其撓己也。時振初作居第,公預令人度其齋閣,使松江作剪絨毯,遺之,不失尺寸。〔邊批:傳奇移此事于趙文華名下,遂千古笑端?!痴褚嫦?。凡公上利便事,振悉從中贊之,江南至今賴焉。
【譯文】
明朝人周文襄任江南巡撫期間,正值宦官王振當權,他擔心王振借機刁難自己。當時王振剛開始興建宅第,周文襄就事先命人暗中測量廳堂的大小寬窄,然后命人到松江按尺寸定做地毯送給王振。由于尺寸大小絲毫不差,王振非常高興。以后,凡是周文襄上書呈報江南興利除弊的公文,都在王振的贊同下順利通過。江南的百姓到今天還蒙受這樣的福澤。
【夢龍評】
秦檜構格天閣。有某官任江南,思出奇媚之,乃重賂工人,得其尺寸,作絨毯以進,鋪之恰合。檜謂其詗己內事,大怒,因尋事斥之。所獻同而喜怒相反,何也?謂忠佞意殊,彼蒼者陰使各食其報,此恐未然。大抵振暴而驕,其機淺,檜險而狡,其機深;振樂于招君子以沽名,檜嚴于防小人以慮禍,此所以異與?
世之訾文襄者,不過以媚王振,及出粟千石旌其門,又為子納馬得官二事,皆非高明之舉,愚謂此二事亦有深意。時四方災傷薦告,司農患貧,而公復奏免江南苛稅若千萬,唯是勸輸援納為便宜之二策,公故以身先之。明示旌門之為榮,而納官之不為辱,欲以風勵百姓。此亦卜式助邊之遺意,未可輕議也。
【原文】
倭躪姑蘇,戟嬰兒為戲。唐公順之時家居,一見痛心,憤不俱生。時督師海上者趙文華,嚴分宜幸客也。公挺身往謁,與陳機略,且言非專任胡梅林不可。趙乃首薦起職方郎中,視師浙直,因任胡宗憲。宗憲亦厚饋嚴相以結其歡,故無掣肘之虞,始得展布,以除倭患。
【譯文】
明朝時,倭寇肆意踐踏姑蘇城,把嬰兒用利刃挑起來取樂。唐順之當時閑居在家,看到倭賊的兇殘后非常痛心,憤怒地想與倭賊同歸于盡。當時海上督軍趙文華,很受丞相嚴嵩的寵幸。唐順之冒死前去求見,向他陳述制敵的戰略,并說如果不啟用胡梅林就不能成功。趙文華于是保薦唐順之為職方郎中,督率兩浙軍隊,接著又任用胡梅林。胡梅林當時也曾厚禮奉迎嚴嵩,以討嚴嵩歡心,所以才能使他們從容布置計劃,平息倭寇的禍患。
【夢龍評】
焦弱侯曰:應德順之字,晚年為分宜所薦,至今以為詬病。嘗觀《易》之《否》,以“包承小人”為大人吉,甚且包畜不辭,潔一身而委大計于溝瀆,固志天下者所不忍也。漢人有言,中世選士,務于清愨謹慎,此婦女之檢柙,鄉曲之常人耳。嗚呼!世多隱情,惜已之人,殆難與道此也。正德時逆瑾鴟張,劉健、謝遷皆逐去,而李東陽獨留,益務沉遜,時時調劑其間,縉紳之禍,往往恃以獲免。人皆責東陽不去為非,不思孝宗大漸時,劉、謝、李同在榻前,承受顧命,親以少主付之,使李公又隨二人而去,則國事將至于不可言,寧不負先帝之托耶?則李義不可去,有萬萬不得已者。李晚年,有人談及此,輒痛哭不能已。嗚呼!大臣心事,不見諒于拘儒者多矣,豈獨應德哉?
【解評】
君子有時候要用一些小人的手段,這樣才能維護國家。不能因為保持自己的名聲,而置國家和民族危亡于不顧,要能識別小人并利用小人的手段保全國家。
楊一清借力除瑾
【原文】
楊文襄一清,與內臣張永同提兵討安化王。楊在軍中語及逆瑾事。因以危言動永,〔邊批:可惜其言不傳?!臣从谛渲谐龆瑁谎云劫\事,一言內變事,囑永曰:“公班師入京見上,先進寧夏疏,上必就公問,公詭言請屏人語,乃進內變疏?!庇涝唬骸凹床粷魏??”公曰:“他人言,濟不濟未可知,公言必濟。顧公言時,須有端緒,萬一不信公,公可頓首請上即時召瑾,沒其兵器,勸上登城驗之:‘若無反狀,殺奴喂狗’。又頓首哭泣,上必大怒瑾。瑾誅,公大用,盡矯其所為。呂強、張承業,與公千載三人耳。但須得請即行事,勿緩頃刻。”永勃然作曰:“老奴何惜余年報主乎?”已而永入見,如公策,事果濟。瑾初縛時,得旨降南京奉御,瑾上白帖,乞一二敝衣蓋體,上憐之,令與故衣百件。永懼,謀之內閣,令科道劾瑾,劾中多波及阿瑾諸臣。永持疏至左順門,謂諸言官曰:“瑾用事時,我輩亦不敢言,況爾兩班官;今罪止瑾一人,勿動搖人情也!可領此疏去,急易疏進。”此疏入,瑾遂正法,止連及文臣張綵一人、武臣楊玉等六人而已。
【譯文】
明武宗時,楊一清與宦官張永同時率軍討伐安化王。楊一清曾在軍中與張永談到劉瑾叛逆的事,并勸說張永舉發劉瑾。接著從衣袖中取出兩道奏疏,一道陳述平定安化王謀反的戰略,另一道則是分析劉瑾有專權謀逆的意圖。楊一清叮囑張永說:“您率軍回京覲見皇上時,先呈平定安化王的奏章,皇上一定會再進一步詳細詢問,這時您趁機請皇上屏退左右,再呈劉瑾叛逆的奏章?!睆堄勒f:“如果不管用,怎么辦?”楊一清說:“如果是別人上奏,我不敢斷言是否管用,但如果是您,只要論事有條有理,一定管用。萬一皇上不相信您所說的話,您就叩頭請皇上立即召見劉瑾,下令先沒收劉瑾的兵器,勸請皇上親自登城查驗,并有言在先說:如果找不到劉瑾謀反的證據,愿意讓皇上殺了自己,拿去喂狗。接著再一面痛哭一面連連叩頭,這時皇上對劉瑾一定大為生氣。劉瑾被殺后,您一定受皇上重用,可以盡全力矯正以往朝政的缺失,那么呂強、張承業與您可說是千年來的三大忠臣。但這事一定要立即行事,千萬不要有所拖延?!睆堄揽犊卣f:“我為皇上盡忠,怎么會在乎自己的余年?”不久,張永回京覲見皇上,一切按照楊一清的計劃行事,果然很順利。劉瑾當初被收押時,奉圣旨被降為南京奉御。劉瑾上奏自承罪狀,乞求武宗賜一兩件舊衣蔽體。武宗不忍,就下令賜予他舊衣百件,張永見武宗仍憐惜劉瑾,非常害怕,就與內閣中的好友商議,讓都察院彈劾劉瑾。然而都察院彈劾的奏章中,牽連到許多阿附劉瑾的大臣。張永立即拿著奏章來到都察院,說:“劉瑾專權時,我們也都不敢挺身直言,更何況是其他官員呢?今天彈劾的只是劉謹一人的罪狀,不要再波及他人,動搖人心。請立即收回這道奏章,趕緊再呈報一道。”當奏疏呈上后,劉瑾便被正法,受牽連的只有文臣張綵一人,武將楊玉等六人而已。
【夢龍評】
除瑾除彬,多借張永之力。若全仗外庭,斷不濟事!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識見,然非楊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為之用。吁!此文襄所以稱“智囊”也!
【解評】
劉瑾是明武宗時期的大宦官,朝臣們受其壓迫很重。楊一清能除去劉瑾,很大程度上靠了原先為劉瑾一黨的張永。明代大臣多不愿跟宦官結交,但楊一清卻利用他們做了一件大好事,既除去了劉瑾,又沒有牽連很多人,所以楊一清在這件事情上是很有智慧的。
許武讓名
【原文】
陽羨人許武,嘗舉孝廉,仕通顯;而二弟晏、普未達。武欲令成名,一日謂二弟曰:“禮有分異之義,請與弟析資,可乎?”于是括財產三分之,武自取肥田廣宅,奴婢強者,而推其薄劣者與弟。時鄉人盡稱二弟克讓,而鄙武貪;晏、普竟用是名顯,并選舉。久之,武乃會宗親,告之曰:“吾為兄不肖,盜聲竊位。二弟年長,未沾榮祿,所以向求分財,自取大譏,為二弟地耳。今吾意已遂,其悉均前產?!彼斐鏊A,盡推二弟。
【譯文】
陽羨人許武,被推舉為孝廉后,仕途一帆風順;但他的兩個弟弟許晏和許普,卻沒有顯達。許武想讓兩個弟弟成名。有一天,就對兩個弟弟說:“從禮儀上講,到一定時候就應該分家,因此我想和你們分家,你們看如何?”兩個弟弟表示無異議,于是許武將家產分成三份,把肥田、大宅、強壯的女仆都分在自己名下,而將貧瘠的田地房屋、體弱多病的奴仆分給弟弟。當時鄉人都稱贊兩個弟弟克己謙讓,而鄙視許武的貪婪。不久,許晏和許普果然盛名遠播,并被鄉人推舉為孝廉之士,并分派官職。過了很長時間后,許武就召集宗親族人,對他們說:“我這做哥哥的很不好,曾僥幸被推舉為孝廉任官,但我兩個弟弟卻都無法沾上榮祿。所以我才要求分家并且多分家產,自取譏諷,替弟弟們打響賢能的知名度。現在我的愿望都已達成,我希望能重新平分家產?!庇谑窃S武把自己以前多取的部分,全部還給兩個弟弟。
【夢龍評】
讓財猶易,讓名更難。
【解評】
許武這么做可以說是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把自己兩個弟弟的出名,建立在自己被人輕視的基礎上。這種讓名的行為比讓什么東西都要難。
王翦求賞免疑 蕭何自污免禍
【原文】
秦伐楚,使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地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地,為子孫業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恒中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耶?”
【譯文】
秦始皇派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征伐楚國,始皇親自到灞上送行。臨行前,王翦請求始皇賞賜大批田宅。秦始皇說:“將軍即將率大軍出征,為什么還要擔憂生活的貧窮呢?”王翦說:“臣身為大王的將軍,立下汗馬功勞,卻始終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委派臣重任時,才敢請大王賞賜田宅,作為子孫后代的家業?!鼻厥蓟事犃朔怕暣笮ΑM豸迓受姷诌_潼關后,派使者五次向始皇要求封賞。有人勸王翦說:“將軍要求封賞的舉動,已經有些過分了?!蓖豸逭f:“你錯了。大王疑心病重,用人不信任,現在將秦國所有的兵力委交給我,我如果不用為子孫求日后家業為借口,多次向大王請賜田宅,難道要大王坐在宮中對我產生懷疑嗎?”
【原文】
漢高專任蕭何關中事。漢三年,與項羽相距京、索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何曰:“今王暴衣露蓋,數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邊批:晁錯使天子將兵而居守,所以招禍?!碁榫嫞羟簿訉O昆弟①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于是何從其計,漢王大悅。
呂后用蕭何計誅韓信,上已聞誅信,使使拜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諸君皆賀,陳平獨吊。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內,非被矢石之難,而益封君置衛,非以寵君也,以今者淮陰新反,有疑君心,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財佐軍?!焙螐闹?,上悅。其秋黥布②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曰:“為上在軍,拊循勉百姓,悉取所有佐軍,如陳豨時?!笨陀终f何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不可復加。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尚復孳孳③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④以自污?!策吪和豸逯牵闲谋匕病!秤谑呛螐钠溆?。上還,百姓遮道訴相國,上乃大悅。
【譯文】
漢高祖任用蕭何鎮守關中。漢高祖三年時,與項羽在京、索一帶相持不下,漢高祖屢次派使者慰問宰相蕭何。鮑生對蕭何說:“在戰場上備嘗野戰之苦的君主,屢次派使者慰勞您,是因為君王對您心存疑慮。為您著想,丞相最好選派善戰的兄弟和子孫,親自率領他們到前線和君主一起并肩作戰。”于是蕭何采納鮑生的建議,從此漢王對蕭何非常滿意。
漢高祖十一年,呂后用蕭何的計謀誅滅韓信。高祖知道韓信被殺,就派使臣任命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邑民,另派士兵五百人和一名都尉為相國的護衛兵。群臣都向蕭何道賀,唯獨陳平向蕭何表示憂慮之意。他說:“相國的災禍就要從現在開始啦!皇上在外率軍征戰,而相國留守關中,沒有被射殺的危險,卻又賜相國封邑和護衛兵,這并不是寵信您,主要是因淮陰侯剛謀反被平,所以皇上也懷疑相國的忠心。希望您懇辭封賞不要接受,并且把家中財產全部捐出,充作軍費,這樣才能消除皇上對相國的疑慮?!笔捄尾杉{陳平的建議,高祖果然大為高興。漢高祖十二年秋天,英布叛變,高祖御駕親征,幾次派使者回長安打探蕭何的動靜。蕭何對使者說:“因為皇上御駕親征,所以我在內鼓勵百姓捐獻財物支援前方,和皇上上次討伐陳豨叛變時相同。”這時,有一門客對蕭何說:“你滅門之日已經不遠啦!你身為相國,功冠群臣,皇上沒法再繼續提升你的官職。但自從相國入關中,這十多年來深得民心,而且還在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國家興旺之事?;噬隙啻闻墒钩嘉繂栂鄧褪菗南鄧耐绊懻麄€關中?,F在相國您為什么不多購買百姓的田地,并且不以現金支付而以債券取代,來貶低自己的聲望呢?”蕭何采納了他的建議。高祖在平定英布之亂歸來后,百姓紛紛沿途攔駕上奏,控告蕭何廉價強買民田,高祖不由心中竊喜。
【注釋】
①昆弟:兄和弟。
②黥布:即英布,秦末漢初名將。漢族,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初屬項羽,為霸王帳下五大將之一,被封為九江王,后叛楚歸漢,被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將。
③孳孳: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
④貰貸:借貸。
【夢龍評】
漢史又言,何買田宅必居窮僻處,不治垣屋,曰:“令后世賢,師吾儉;不賢,無為勢家所奪?!迸c前所云強買民田宅似屬兩截,不知前乃免禍之權,后乃保家之策,其智政不相妨也。宋趙韓王普強買人第宅,聚僉欠財賄,為御史中丞雷德驤所劾。韓世忠既罷,杜門絕客,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游西湖以自樂。嘗議買新淦縣官田,高宗聞之,甚喜,賜御札,號其莊曰:“旌忠”。二公之買田,亦此意也。夫人主不能推肝膽以與豪杰共,至令有功之人,不惜自污以祈幸免。三代交泰之風蕩如矣!然降而今日,大臣無論有功無功,無不多買田宅自污者,彼又持何說耶?陳平當呂氏異議之際,日飲醇酒,弄婦人;裴度當宦官熏灼之際,退居綠野,把酒賦詩,不問人間事。古人明哲保身之術,例如此,皆所以絕其疑也。國初,御史袁凱以忤旨引風疾歸。太祖使人覘之,見凱方匍匐往籬下食豬犬矢,還報,乃免。蓋凱逆知有此,使家人以炒面攪砂糖,從竹筒出之,潛布籬下耳,凱亦智矣哉!
【解評】
其實心胸狹隘,不信任大臣的又何止秦始皇一人呢。即使是以大氣寬宏、知人善任而著稱的漢高祖劉邦,也難脫類似的情結。“伴君如伴虎”,一旦部屬位高權重的時候,還是會不放心,因此,隨時表示忠誠是不夠的,還必須根據對人性的分析充分發揮自衛之道。
阮籍酣飲自全
【原文】
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鮮有全者。阮籍托志酣飲,絕不與世事。司馬昭初欲為子炎求昏①于籍,籍一醉六十日,昭不得言而止。鐘會數訪以時事,欲因其可否致之罪,竟以酣醉不答獲免。
【譯文】
魏晉時,天下政局多變,名士中很少有人能保全自己的。阮籍寄托情志于暢飲中,絕口不與人談天下世勢。司馬昭想為兒子司馬炎向阮籍的女兒求親,阮籍為逃避司馬昭,竟大醉六十天,司馬昭得不到提親的機會,只好打消念頭。鐘會曾多次拜訪阮籍請教時事,想從阮籍的話中挑出毛病,加上罪名,而阮籍每次都醉得不能答話,也因此而免去了災難。
【注釋】
①昏:同“婚”。
【解評】
司馬昭派人去向阮籍的女兒說親,阮籍并不樂意,但又不好直接回絕,于是,開懷放飲,大醉六十多天,使者因不能與之說話,只有作罷。人生中總會有許多讓你為難之事,如果你不想或不好意思拒絕時,你不妨學學阮籍。
郭德成露金
【原文】
洪武中,郭德成為驍騎指揮。嘗入禁內,上以黃金二錠置其袖,曰:“第歸勿宣?!钡鲁删粗Z。比出官門,納靴,佯醉,脫靴露金?!策吪菏静荒転槊?。〕閽人以聞,上曰:“吾賜也。”或尤之,德成曰:“九閽嚴密如此,藏金而出,非竊耶?且吾妹侍宮闈,吾出入無間,安知上不以相試?”眾乃服。
【譯文】
洪武年間,郭德成被任命為驍騎指揮。有一天,他進宮參拜太祖,太祖就放了兩錠黃金在郭德成的袖子里,并對他說:“回去后不可張揚此事?!惫鲁晒е數卮饝?。等他出了宮門,便把黃金放在靴子里,假裝喝醉,并脫下靴子,故意把黃金露出來。守宮門的禁衛軍撿到后,就把這兩錠黃金呈奏太祖,太祖說:“這是朕賞賜給他的?!庇腥素焸涔鲁?,郭德成說:“皇宮守備森嚴,身懷黃金走出宮門,怎么會不被認為是偷來的呢?況且我妹妹在宮里侍奉皇上,我出入宮中的機會更多。怎么知道陛下是不是在試探我呢?”眾人聽了,不由佩服他的謹慎。
【解評】
一個人做事謹慎,考慮周詳,才能避免禍患,不招惹是非。處事的不謹慎,往往會帶來反效果,更會導致一發不可收拾之殘局。所以我們在處理事情的同時多留一個心眼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上一篇:智囊《善言卷二十》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智囊《威克卷十一》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