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下第十一
盤庚下第十一
【原文】
盤庚既遷,奠厥攸居[388],乃正厥位,綏爰有眾[389]。曰:“無戲怠[390],懋建大命[391]!今予其敷心腹腎腸[392],歷告爾百姓于朕志[393]。罔罪爾眾,爾無共怒,協(xié)比讒言予一人[394]。
【注釋】
[388]奠:定。攸:所。
[389]綏:告訴。爰:于。有:助詞。
[390]戲:游戲。怠:懶惰。
[391]懋:勉力。建:布告。
[392]敷:布。開誠布公的意思。
[393]歷:數(shù)說。百姓:百官。于:以。
[394]協(xié)比:協(xié)同一致。
【譯文】
盤庚遷都以后,定好住的地方,才決定宗廟朝廷的位置,然后告誡眾人。盤庚說:“不要戲樂、懶惰,努力傳達我的教命吧!現(xiàn)在我誠心把我的意思告訴你們各位官員。我不會懲罰你們眾人,你們也不要共同發(fā)怒,聯(lián)合起來,毀謗我一個人。
【原文】
“古我先王將多于前功[395],適于山[396]。用降我兇[397],德嘉績于朕邦[398]。今我民用蕩析離居[399],罔有定極[400],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401]!肆上帝將復(fù)我高租之德[402],亂越我家[403]。朕及篤敬[404],恭承民命[405],用永地于新邑[406]。肆予沖人[407],非廢厥謀[408],吊由靈各[409];非敢違卜,用宏茲賁[410]。
【注釋】
[395]將:欲。前功:前人的功勞。
[396]適:往,遷往。
[397]用:因此。降:減少。兇:災(zāi)。
[398]德:升。
[399]蕩析:蕩泆。
[400]極:止。
[401]曷:何,為什么。震動:驚動。
[402]肆:今。將:欲。
[403]亂:治。越:于。
[404]及:汲汲。
[405]承:續(xù),延續(xù)。
[406]永地:永久居住。用:率領(lǐng)。
[407]肆:故。沖人:年幼的人,盤庚自指。
[408]厥謀:你們的謀劃。
[409]吊由靈各:善用上帝的謀略。吊:善。靈各:靈,神,指上帝。各,讀為格。
[410]宏:弘揚。賁:美。
【譯文】
“從前我們的先王想光大前人的功業(yè),遷往山地。因此減少了洪水對我們的災(zāi)禍,在我國獲得了好效果。現(xiàn)在我們的臣民由于洪水動蕩奔騰而流離失所,沒有固定的住處,你們反而問我為什么要驚動眾人而遷徙!現(xiàn)在上帝要興復(fù)我們高祖的美德,光大我們的國家。我急切、篤實、恭謹?shù)刈駨纳系鄣囊庵荆蠲永m(xù)你們的生命,率領(lǐng)你們長遠居住在新都。所以我這個年輕人,不是敢于廢棄你們的謀劃,是要善于遵行上帝的謀劃;不是敢于違背卜兆,是要發(fā)揚光大上帝這一美好的指示。
【原文】
“嗚呼!邦伯師長百執(zhí)事之人[411],尚皆隱哉[412]!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眾[413]。朕不肩好貨[414],敢恭生生[415]。鞠人謀人之保居[416],敘欽[417]。今我既羞告爾于朕志若否[418],罔有弗欽!無總于貨寶[419],生生自庸[420]!式敷民德[421],永肩一心[422]!”
【注釋】
[411]邦伯:邦國之長,指諸侯。師長:眾位官長。百執(zhí)事:執(zhí)行政事的眾位官員。
[412]尚:庶幾,表祈使。隱:度,考慮。
[413]懋:勉力。簡相:簡,閱。相,視。簡相,視察。
[414]肩:任用。好貨:喜好財貨的官吏。
[415]恭:舉用。生生:營生的人。
[416]鞠:養(yǎng),撫養(yǎng)。保:安。
[417]敘:次序。欽:敬。
[418]羞:進。若否:順與否。
[419]總:聚斂。
[420]庸:功,謂建功。
[421]式:句首語氣詞。敷:施。德:恩惠。
[422]克:能夠。
【譯文】
“啊!各位諸侯、各位官長以及全體官員,你們都要考慮考慮啊!我將要盡力考察你們惦念尊重我們民眾的情況。我不會任用貪財?shù)娜耍蝗斡媒?jīng)營民生的人。對于那些能養(yǎng)育民眾并能謀求他們安居的人,我將依次敬重他們。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把我心里的好惡告訴你們了,不要有不順從的!不要聚斂財寶,要經(jīng)營民生以自立功勛!要把恩惠施給民眾,永遠能夠與民眾同心!”
【解析】
本篇是遷都之后,盤庚向群臣的訓話。他希望群臣克勤克儉,恭謹從政,體恤民情,率領(lǐng)臣民共建家園。這其實也是盤庚日后的施政方針,體現(xiàn)了他的“保民”思想。就這樣,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苦心經(jīng)營,殷地一躍成為一個極其繁榮的都市。此后的270多年里,商的都城一直在這里。因此,商朝也被稱為“殷商”。
《盤庚》三篇被后人公認為先秦散文的名篇,其文辭雖然古奧,后人不易通讀,但借助前人的注解,再三閱讀之后,我們依舊可領(lǐng)略它特有的、不假修飾的質(zhì)樸之美。如“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如“若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如“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等句子,比喻質(zhì)樸貼切,鏗鏘有力,以至于“有條不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由此化生而來的成語,至今還以極高的頻率出現(xiàn)在我們?nèi)粘5目谡Z中。
上一篇:尚書《盤庚上第九》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尚書《盤庚中第十》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