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晉搴之戰
(成公二年)
【題解】
本文通過對幾個主要人物的細節描寫,展示了搴之戰的整個過程,揭示了這場戰爭勝負的原因是由于齊軍驕傲輕敵,晉軍同仇敵愾。
【原文】
師從齊師于莘。六月壬申,師至于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1],詰朝請見[2]。”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3]。’寡君不忍,使群臣請于大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4]。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5]。”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6],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7],以徇齊壘[8],曰:“欲勇者賈余余勇[9]。”
【注釋】
[1]不腆敝賦:外交謙詞,不強大的軍隊。
[2]詰朝:明天早晨。
[3]朝夕:早晚。意為不斷。釋憾:發泄怨氣。
[4]淹:久留。
[5]無所:無須。
[6]桀:舉。
[7]桑本:桑樹根。
[8]徇:遍行。
[9]賈:賣。
【譯文】
晉、魯、衛聯軍在莘地追上齊軍。六月十六日,軍隊到達靡笄山下。齊頃公派人請戰,說:“您帶領國君的軍隊光臨敝邑,敝國的士兵不強,也請在明天早晨相見決戰。”郤克回答說:“晉和魯、衛是兄弟國家,他們前來告訴我們說:‘大國不分早晚都在敝邑的土地上發泄氣憤。’寡君不忍,派下臣們前來向大國請求,同時又不讓我軍長久留在貴國。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您的命令是不會不照辦的。”齊頃公說:“大夫允許,正是齊國的愿望;如果不允許,也要兵戎相見的。”齊國的高固攻打晉軍,拿起石頭扔向晉軍,抓住晉軍戰俘,然后坐上他的戰車,把桑樹根子系在車上,巡行到齊營說:“想要勇氣的人可以來買我剩下的勇氣!”
【原文】
癸酉,師陳于搴。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10]。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11]!”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12],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13],可以集事[14],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15],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16],右援枹而鼓[17],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18]。
【注釋】
[10]介:甲。
[11]病:傷。
[12]朱殷:殷紅,深紅。
[13]殿:鎮守。
[14]集事:成事。
[15]擐(huàn):穿。
[16]并轡:駕車本雙手挽轡,以一手雙轡稱并轡。
[17]枹(fú):鼓槌。郤克受傷,故解張幫他擊鼓。
[18]三周:繞了三圈。
【譯文】
十七日,齊、晉兩軍在搴地擺開陣勢。邴夏為齊頃公駕車,逢丑父作為車右。晉國的解張為郤克駕車,鄭丘緩作為車右。齊頃公說:“我暫且消滅了這些人再吃早飯。”馬不披甲,馳向晉軍。郤克受了箭傷,血流到鞋子上,但是鼓聲不斷,說:“我受傷了!”解張說:“從一開始交戰,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斷了箭桿仍駕車,左邊的車輪都染成深紅色,哪里敢說受傷?您忍著點吧!”鄭丘緩說:“從一開始交戰,如果遇到危險,我必定下車推車,您難道了解嗎?不過您真是受傷了!”解張說:“軍隊的耳目,在于我的旗子和鼓聲,前進后退都要聽從它。這輛車子由一個人鎮守,戰事就可以完成。為什么要為了一點痛苦而敗壞國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執武器,本來就抱定必死的決心,受傷還沒有到死的程度,你還是盡力而為吧!”于是就左手一把握著馬韁,右手拿著鼓槌擊鼓。馬奔跑不能停止,全軍就跟著上去。齊軍大敗,晉國追趕齊軍,繞了華不注山三圈。
【原文】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且辟左右[19]。”故中御而從齊侯[20]。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于車下[21]。射其右,斃于車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韓厥俛[22],定其右[23]。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于木而止[24]。丑父寢于轏中[25],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26]。韓厥執縶馬前[27],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28],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29]。”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30],宛伐為右,載齊侯以免。韓厥獻丑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31],有一于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32]。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
【注釋】
[19]左右:車左或車右。
[20]從:追趕。
[21]越:墜落。
[22]俛:彎下身子。
[23]定:放妥當。右:指車右的尸體。
[24]驂:車前兩側的馬。絓:同“掛”,絆住。
[25]轏:棧車,以竹木做成的車。
[26]及:被追上。以上事為交戰前事。
[27]執縶:握著馬韁。
[28]奔辟:奔走逃避。忝:辱。
[29]攝官承乏:暫時充當這個職位。
[30]佐車:副車。
[31]任患:承受禍患。
[32]不難:不畏懼一死。
【譯文】
韓厥夢見他父親子輿對他說:“明天不要站在戰車左右兩側。”因此韓厥就在中間駕戰車而追趕齊頃公。邴夏說:“射那位駕車人,他是君子。”齊頃公說:“認為他是君子而射他,這不合于禮。”射車左,車左死在車下。射車右,車右死在車中。綦毋張丟失了戰車,跟上韓厥說:“請允許我搭乘您的戰車。”上車,準備站在左邊或右邊,韓厥用肘推他,使他站在身后。韓厥彎下身子,放穩車右的尸體。逢丑父和齊頃公乘機互換位置。將要到達華泉,驂馬被樹木絆住了。頭幾天,逢丑父睡在棧車里,有一條蛇爬到他身邊,他用小臂去打蛇,小臂受傷,但隱瞞了這件事,由于這樣,他不能用臂推車前進,這樣才被韓厥追上。韓厥拿著馬韁走向馬前,跪下叩頭,捧著酒杯加上玉璧獻上,說:“寡君派臣下們替魯、衛兩國請求,說:‘不要讓軍隊進入齊國的土地。’下臣不幸,正好在軍隊服役,不能逃避服役。而且也害怕奔走逃避成為兩國國君的恥辱。下臣身為一名戰士,謹向君王報告我的無能,但由于人手缺乏,只好承當這個官職。”逢丑父要齊頃公下車,到華泉去取水。鄭周父駕御副車,宛茷作為車右,帶著齊頃公逃走而免于被俘。韓厥獻上逢丑父,郤克要殺死逢丑父。逢丑父喊叫說:“從今以后再沒有代替他國君受難的人了,有一個在這里,還要被殺死嗎?”郤克說:“一個人不怕用死來使國君免于禍患,我殺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來勉勵事奉國君的人。”于是就赦免了逢丑父。
【評析】
齊國從齊桓公之后,雖然國勢有所削弱,但仍舊是東方大國,晉國和楚國經常過來籠絡它。齊國有時侵略周邊國家,晉、楚也不大干預。因此,搴之戰的導火索固然是晉國要給魯、衛解圍,其實晉國的戰略目標是趁楚莊王新近去世,楚國不便發兵之計,把齊國徹底收服到自己的陣營來,增加跟楚國角逐中原的資本。
這場仗的遠因,還包含一場個人恩怨:晉國使臣郤克多年前出使齊國,曾經被齊侯侮辱。此時他擔任了晉國的中軍元帥,自然極力主張伐齊。國仇家恨,一起了斷。
在久經沙場的晉軍陣前,齊軍僅僅憑借匹夫之勇沖鋒陷陣,結果只能是一敗涂地,晉軍依靠團結和血戰到底的精神,贏得了勝利。而晉人在戰場上刀光劍影的間隙,仍舊恪守君臣禮節,讓我們領略到古人克制和雍容的風度。
上一篇:左傳全集《晉楚邲之戰》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左傳全集《季梁諫追楚師》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