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訓第四
伊訓第四
【原文】
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94],伊尹祠于先王[95],奉嗣王祗見厥祖[96]。侯甸群后咸在[97],百官總已以聽冢宰[98]。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99],以訓于王。曰:“嗚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100],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莫不寧[101],暨鳥獸魚鱉咸若[102]。于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于我[103]。有命造攻自鳴條[104];朕哉自亳[105]。惟我商王布昭圣武[106],代虐以寬,兆民允懷。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107]!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海。
【注釋】
[94]祀:年。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叫年。
[95]祠:告祭于廟。
[96]祗:恭敬。
[97]侯甸:侯服、甸服。王畿之外方五百里叫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叫甸服。
[98]冢宰:冢,大。宰,治。冢宰,又叫大宰,百官之長。
[99]烈祖:有功之祖。成德:盛德。
[100]懋:勉行。
[101]山川鬼神:即山川之鬼神。
[102]暨:及,連同。咸若:成,都。若,順、順遂。
[103]假手:借手。
[104]有命:有命令。指下文“造攻自鳴條”這句話。造攻自鳴條:造,始。攻,討伐。自,從。鳴條,夏桀所居,即指夏桀。
[105]朕哉自亳:朕,我。哉,通載,行。亳,湯的國都。這是說,我從亳都執行上天之命。
[106]布昭:宣明、宣揚。
[107]罔不在初:罔,不可。在,省察、考慮。初,開初。這句是說,不可不考慮開頭。
【譯文】
商湯死后,太甲即位。顧命大臣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告誡新天子。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日,伊尹祭祀先王,侍奉嗣王恭敬地拜見他的祖先。侯服甸服的諸侯都在祭祀行列,百官率領自己的官員,聽從太宰伊尹的命令。伊尹于是明白說明大功之祖成湯的大德,來教導太甲。伊尹說:“啊!從前夏代的先君,當他勉力施行德政的時候,沒有發生天災,山川的鬼神也沒有不安寧的,連同鳥獸魚鱉各種動物的生長都很順遂。到了他的子孫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災禍,借助于我湯王的手。上天有命:先從夏桀開始討伐;我就從亳都執行。我商王宣明德威,用寬和代替暴虐,所以天下兆民相信我、懷念我。現在我王嗣行成湯的美德,不可不考慮開頭!行愛于親人,行敬于長上,從家和國開始,最終推廣到天下。
【原文】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108],從諫弗昲[109],先民時若[110];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與人不求備[111],檢身若不及。以至于有萬邦,茲惟艱哉!“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后嗣。制官刑[112],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113],時謂巫風[114]。敢有殉于貨色[115]、恒于游畋[116],時謂淫風。敢有侮圣言[117]、逆忠直、遠耆德[118]、比頑童[119],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臣下不匡[120],其刑墨[121]。具訓于蒙士[122]。“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謨洋洋[123],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124],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125],墜厥宗[126]。”
【注釋】
[108]肇:勉力。敏,即勉的意思。人紀:紀,綱紀。人紀,為人的綱紀。
[109]咈:違背。
[110]先民時若:時,是,表示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若,順從。
[111]與人:與,交與、交接。與人,結交別人。
[112]官刑:治理官吏的刑法。
[113]酣:樂酒,嗜酒行樂。
[114]巫:以祈禱鬼神為職業的人。
[115]殉:求,貪求。
[116]畋:田獵。
[117]侮:輕慢。
[118]遠耆德:遠,疏遠。耆,老。
[119]比頑童:比,親近。頑,愚。童,童稚。
[120]匡:正。
[121]墨:墨刑,鑿額涂墨的刑罰。
[122]蒙士:下士。
[123]洋洋:美好。
[124]爾惟德:罔小:不怕小。
[125]爾惟不德:謂不修德,好作惡。罔大:即使不大。
[126]墜厥宗:墜,失。宗,宗廟。這里的宗廟,指代國家。
【譯文】
啊!先王努力講求做人的綱紀,聽從諫言而不違反,順從前賢的話;處在上位能夠明察,為臣下能夠盡忠;結交人不求全責備,檢點自己好像來不及一樣。因此達到擁有萬國,這是很難的呀!“又普求賢智,使他們輔助你們后嗣;還制訂《官刑》來警戒百官。《官刑》上說:敢有經常在宮中舞蹈、在房中飲酒酣歌的,這叫做巫風。敢有貪求財貨女色、經常游樂田獵的,這叫做淫風。敢有輕視圣人教訓、拒絕忠直諫戒、疏遠年老有德、親近頑愚童稚的,這叫做亂風。這些三風十過,卿士身上有一種,他的家一定會喪失;國君身上有一種,他的國一定會滅亡。臣下不匡正君主,要受到墨刑。這些對于下士也要詳細教導。啊!嗣王當以這些教導警戒自身,念念不忘呀!圣謨美好,嘉訓很明啊!上帝的眷顧不常在一家,做善事的,就賜給百福;作不善的,就賜給他百殃。你修德不論多小,天下的人都會感到慶幸;你行不善,即使不大,也會喪失國家。”
【解析】
這是一篇伊尹教導太甲的訓辭。成湯去世以后,究竟由誰繼承帝位,歷來有兩種說法。《史記·殷本紀》說:“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謫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孔傳》說:“太甲,太丁子,湯孫也。太丁未立而卒,及湯沒而太甲立,稱元年。”《尚書正義》根據《伊訓》的序和《太甲》的紀年,斷定太甲必繼湯后”。然而,《伊訓》《太甲》都是偽古文,恐不足為據,今從《史記》。
太甲繼承帝位以后,伊尹作《伊訓》《肆命》和《徂后》,用湯的成德教導太甲。《肆命》、《徂后》今已不傳。在《伊訓》中,伊尹要太甲汲取桀滅亡的教訓,發揚湯的美德。“三風十愆”,是失位亡國的重要原因,邦君卿士,一開始就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要從諫如流,勿以善小而不為。伊尹的訓導,雖然是對太甲而言,目的是為了維護殷商的統治。但客觀上,對緩和各種矛盾,促使社會進步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上一篇:尚書《仲虺之誥第二》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尚書《伊陟原命第二十》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