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諫追楚師
(桓公六年)
【題解】
這篇文章彰顯的是春秋時期對于民和神的關系的一種具有進步性的主張,即以民為主,以神為輔。故而稱職的君主必須首先做好對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做一些祭祀神祗一類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文中季梁先是忠民信神相提并論,接著深入論述應該以民為主,神為輔。在談到神的地方都是以民的利益為著眼點,故而說服力很強,所以能使“隨侯懼而修政”。
【原文】
楚武王侵隨[48],使薳章求成焉[49]。軍于瑕以待之[50]。隨人使少師董成[51]。斗伯比言于楚子[52]曰:“吾不得志于漢東也[53],我則使然[54]。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55],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56],請羸師以張之[57]。”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后圖,少師得其君。”王毀軍而納少師[58]。
【注釋】
[48]楚武王:名熊通,楚國第十七代國君。楚也稱荊。隨:姬姓,其地在今湖北隨縣。
[49]薳(wěi)章:楚大夫。成:和議。
[50]瑕:隨地。今湖北隨縣境內。
[51]少師:官名。董:主持。
[52]楚子:指楚武王。因楚為子爵,故稱楚子。
[53]漢東:指漢水以東的小國。
[54]我則使然:指由于自己失策而導致如此。
[55]張:張大,擴展。被吾甲兵:整頓武器裝備。
[56]侈:狂妄自大。
[57]羸師:故意使軍隊裝作衰弱。羸,使…瘦弱。
[58]毀軍:毀損軍容。故意讓軍容不整。
【譯文】
楚武王準備攻打隨國,先派薳章去和議,并且把軍隊駐在瑕地等待結果。隨國人派少師來主持這次和談。斗伯比向楚武王進諫道:“我國在漢水東邊不能達到目的,是由于我們自己的失誤造成的。我們擴大軍隊,整頓裝備,用武力來脅迫其他國家,他們因害怕而合謀一起來對付我們,所以就難于離間了。在漢水東邊的國家中,隨國是最強大的。隨國要是驕傲自大,就必然會拋棄小國。小國離心,對楚國也是很有利的。少師這個人非常驕傲,請君王隱藏我軍的精銳,而讓他看到我們疲弱的士卒,以此來助長他的驕傲。”熊率且比說:“有季梁在,這樣做能得到什么好處?”斗伯比說:“這是為以后打算,因為少師能得到他們國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軍容弄得拖沓散漫來接待少師。
【原文】
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59],楚之蠃,其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60]。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61],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62],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63],粢盛豐備[64],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65]。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謂其備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66]。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香,無讒慝也[67]。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68],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69]。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于難。”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注釋】
[59]授:賦予好運,照顧。
[60]道:得道,有道義。淫:淫虐亂政。
[61]祝史:主持祭祀的官。正辭:講實話,無虛言詭語。
[62]矯舉:詐稱功德以欺騙鬼神。
[63]牲:牛、羊、豬。牷(quán):毛色純一的牲畜。腯(tū):肥壯。
[64]粢:糧食。
[65]成民:養民而使之有成就。
[66]三時不害:即農時不受擾害。三時,指春、夏、秋農忙時季。
[67]慝(tè):邪惡。
[68]五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69]禋(yīn)祀:祭祀鬼神。
【譯文】
少師回到本國后,立馬請求追逐楚軍。眼看隨侯就要答應了,季梁勸諫道:“上天在偏袒楚國,楚國軍隊之所以呈現出疲沓散漫的樣子,它是想引誘我們。君王有什么著急的呢?下臣聽說小國之所以能夠抵抗大國,是因為小國有道即站在正義的一邊,而大國君主則沉溺于私欲。所謂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上邊的人想到對百姓有利,這是忠;祝史真實不欺地祝禱,這是信。現在百姓饑腸轆轆而國君卻放縱個人享樂,祝史不按禮儀進行祭祀,臣認為此事是不可以的。”隨侯說:“我祭祀用的牲口既無雜色,又很肥大,黍稷也都豐盛完備,為什么得不到神明的信任呢?”季梁回答說:“百姓,是神明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團結百姓,而后才致力于神明,所以在奉獻牲口的時候祝告說:‘牲口又大又肥。’這是說百姓的財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長,并沒有因為生病而瘦弱,況且還有各種優良品種。在奉獻黍稷的時候禱告說:‘干凈的糧食盛得滿滿的。’這是說春、夏、秋三季沒有天災,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在奉獻甜酒的時候祝告說:‘又好又清的美酒。’這是說上上下下都有美德而不搞什么歪門邪道。所謂的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沒有私心邪念。因為春、夏、秋三季都努力于農耕,修明五教,敦睦九族,用這些行為來致祭神明,百姓便和睦,神靈也降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獲得成功。現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沒有依靠,即使是君王一個人祭祀豐富,又能求得什么福氣呢?君王姑且修明政治,親近兄弟國家,看能否免于禍難。”隨侯害怕了,于是從此以后修明政治,楚國也就沒敢再來進犯。
【評析】
楚武王貌似隨時會率兵攻打隨國,然而同時卻又派人去隨國議和,究其原因是當時的局勢所導致的。漢水之東有許多姬姓的小國,而在這些小國中又以隨國的勢力最為強盛。漢水之東的諸多姬姓小國是楚國向北擴展的攔路虎,而在楚武王時期,楚國還不具備將漢東諸姬一舉消滅的實力。雙方不僅要在武力上進行較量,而且還要斗智,在策略上見高低。季梁就是在這場斗智斗勇的戰斗中涌現出的智慧賢才。
楚國為了麻痹隨國前來的少師,特意讓軍隊表現出拖沓散漫無紀律的樣子,以便使隨國君主頭腦發熱,狂妄自大,小瞧漢東的其他姬姓小國。這樣一來,楚國就可以對漢東的姬姓小國逐一進行擊破,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前去楚國議和的隨國少師果然被楚國故意表現出來的假象所蒙蔽,返回隨國后建議馬上追擊楚軍,隨國的君主將要接受了他的提議。然而季梁卻識破了楚國不可告人的秘密,堅決阻止出兵追擊。季梁在說服隨君的過程中,首先提出隨國必須有道才能打敗楚國,“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他所說的道又與民以及神聯系起來。緊接著,他又進一步指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民為主,神為輔,也就是以民為本,把民看得比神還重要,從而體現出春秋時期的人們已能夠以清醒的理性和立足現實的態度來看待利民和敬神的關系。
上一篇:左傳全集《齊晉搴之戰》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左傳全集《齊魯炊鼻之戰》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