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游大龍湫記
戴名世
距樂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山而濱海。余以歲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嶺,至能仁寺。坐少頃,出寺門里許,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龍湫來為錦溪,錦溪之水至此從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無所倚,高數(shù)百丈,兩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忽變?yōu)槭瑥堨犊罩校灰环濉S中邪儆嗖剑肿優(yōu)槭聯(lián)卧票恚惶熘濉W笥医允谇拖鳎帬钍鈶B(tài),不可勝數(shù)。
又行百余步,徑窮路轉(zhuǎn),得大龍湫,為天下第一奇觀。水自雁湖,合諸溪澗,會成巨淵,淵深黑不可測。其側(cè)有石檻,中作凹,水從凹中瀉下,望之若懸布,隨風作態(tài),遠近斜正,變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驟雨,如云,如煙,如霧;或飄轉(zhuǎn)而中斷,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曲如蜿蜒。下為深潭,觀者每立於潭外,相去數(shù)十步,水忽轉(zhuǎn)舞向人,灑衣裙間,皆沾濕。忽大注如雷,忽為風所遏,盤溪橫而不下。蓋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懸空下,距石約一二尺許,流數(shù)丈輒已勢遠而力弱,飄飄濛濛,形狀頓異。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tài)也。潭之外有亭曰忘歸亭,其側(cè)有亭曰觀不足亭。而龍湫右側(cè)絕壁曰連云障,障上有風洞,每洞口木葉飛舞則大風疾作。
又有小龍湫在東谷靈巖寺。水自石城諸溪澗來,會於霞障之右,從巖上飛流而下,高三千尺。半沿壁,半懸流,變態(tài)稍不及大龍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許,形如立劍,望之光明瑩潔而搖動,亦奇觀也。
相傳大龍湫上數(shù)里復(fù)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無人跡,今不知其處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蕩,觀大龍湫,則已乘云御風,恍惚仙去,今追而記之,不能詳也。
大龍湫瀑布位于雁蕩山馬鞍嶺西四公里處,是雁蕩風景區(qū)的一處勝景。水從一百九十米的連云嶂頂飛流而下,白練凌空,隨風作態(tài),蔚為奇觀。從古至今,大龍湫瀑布以自己的奇幻峻美吸引了無數(shù)游人墨客,并留下了不勝枚舉的詩文名篇。戴名世這篇《游大龍湫記》,在不足千字的短文中,便把大龍湫的地理位置、奇絕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以及它那千姿百態(tài)、變化無窮的奇觀景象,生動逼真地展現(xiàn)出來,堪稱是其中的一篇佳品。
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各具特點。有的氣勢恢宏,雄偉壯闊,有的豐神秀韻,纖麗玲瓏,而大龍湫則以奇幻顯名,人譽為“天下第一奇觀”。這篇短文就是抓住它的這一特點,緊扣“奇觀”二字,巧思神構(gòu),濡墨運筆,出色地寫出了它的變幻多姿的奇觀景象。
文章先從去大龍湫的沿途寫起,描繪了一個充滿奇觀妙景的環(huán)境。作者從芙蓉村出發(fā),逾丹芳嶺,經(jīng)燕尾泉,沿錦溪而行,于是一路行來,步步佳景,處處奇觀。先是剪刀峰,屹立水中,四無所依,兩峰似蟹螯,雙插云霄。接著行至峰下,忽又變作石帆,宛若碧海一白帆,張掛晴空,故又稱為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忽又變作一石柱,聳拔危立,孤?lián)卧票恚煊址Q作天柱峰。真是移步換形,奇妙無比。這段文字,不僅交代了大龍湫的奇絕環(huán)境,而且也為后文描寫大龍湫的奇觀做了鋪墊。作者游的是大龍湫,到這里還只是登其堂而未入其室,然而已是奇觀滿眼,令人目不暇接了,那么大龍湫不是更有一番不同尋常的奇觀景象嗎?果然,一到大龍湫,頓時令人嘆為觀止。
對大龍湫的描寫,作者采取了自上而下的介紹。先是水源,次是瀑布,最后寫瀑下深潭,極有層次而完整。對瀑布的描寫是文章的重點,作者傾全力展示了它的多姿多采。先是總攬其形勢,概括其特點:“水從凹中瀉下,望之若懸布,隨風作態(tài),遠近斜正,變幻不一”,接著以一連串的比喻和形容,極寫瀑水“隨風作態(tài)”的奇姿妙態(tài):“或如珠,或如毬,如驟雨,如云,如煙,如霧,或飄轉(zhuǎn)而中斷,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曲如蜿蜒。……忽大注如雷,忽為風所遏,盤溪橫而不下。”真是筆墨酣暢,巧言切狀,諸般妙姿盡收筆底。瀑水隨著風力的變化,有時如細珠玉球,飛濺拋落,有時如驟雨傾瀉直下,注入深潭,聲若雷鳴,有時如白云,如輕煙,如薄霧,令人水煙云霧難辨。更為令人驚奇的是,若風力過大,還會使瀑水“盤溪橫而不下”,這真是一種出人意表的奇觀!這段文字,頗見作者的功力。這里既沒有遠觀近覽之分,也沒有仰察俯視之別,而只是把自己從一個定點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分別寫出而己。但是,由于作者捕捉住了瀑水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形象特征,或比喻,或直寫,大筆縱橫,濃墨潑灑,極盡渲染形容之能事,所以,不僅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瀑水隨著風力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的不同形態(tài),從而全面展現(xiàn)了大龍湫的奇觀景象,而且還給人造成一種迷離惝恍,如夢如幻的感覺,令人如入神話般的境界。
文章至此,對大龍湫的奇觀景象的描寫似乎到頭了,但作者又拓開一筆,寫出造成大龍湫這種景象的原因,以此來加深人們對大龍湫的印象。原來,大龍湫的瀑水懸空而下,四無所依,“流數(shù)丈輒已勢遠而力弱”,故中途遇風而翩然作態(tài)了。這樣的奇景,確實除了大龍湫,天下難找第二處。作者最后說:“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tài)也。”這一句不僅結(jié)住了對大龍湫的描寫,同時也回應(yīng)了前文“為天下第一奇觀”的判斷,強調(diào)了大龍湫奇觀的獨一無二。全文最后又對其他各景,略加介紹,補足對大龍湫環(huán)境的描寫。
這篇山水散文,是按著作者的游蹤來寫的,它既使人領(lǐng)略了大龍湫的奇觀,又遍覽了大龍湫周圍的奇山異水。這些山山水水,給人以交響詩般的美感,讀后,使人禁不住產(chǎn)生游雁蕩,觀大龍湫的強烈愿望。
上一篇:梁肅《游云門寺詩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朱彝尊《游晉祠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