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間架結構
書法美學術語。指每個字內各個筆劃之間的安排、搭配與組合,包括實劃與虛白(筆劃之間的空白)的妥善布置,以求得字勢得體。在學習書法過程中,間架結構是首要掌握的知識。
清馮班在《鈍吟書要》中謂:“先學間架,古人所謂結字也。間架既明,則學用筆。間架可看石碑,用筆非真跡不可。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這里說明學習間架結構可以古代石刻碑帖為范本, 因為,即使年代久遠,風化剝蝕,而間架特征尚得保存。至于學用筆則仍以真跡為優。
間架結構自有其美學準則,必須逐字探究。明趙宦光《寒山帚談》里說:“書法昧在結構。獨體結構難在疏,合體結構難在密。疏欲不見其單弱,密欲不見其雜亂”。意即謂筆劃少的字要求間架結構筆勢雄強,無單簿軟弱之弊;筆劃多的字要茂密嚴謹,不出現雜亂分散的缺點。
亦有將結構分為結字與構字兩類,比如明趙宦光《寒山帚談》中論及書法格調時,即曾主張: “結構名義不可不分。負抱聯絡者,結也;疏謐縱橫者,構也。學書從用筆來,先得結法;從措意來,先得構法。”自可備為一說,但一般很少使用。
歷來論間架結構之作甚多,不勝列舉。比如隋僧智果有《偏旁結構法》,唐張懷瓘有《結裹法》,清末書家黃自元亦有《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另有傳為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雖未必歐陽氏所作,但亦可參看。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間接形象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隔與不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