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山居賦并序(節選)
謝靈運
古巢居穴處曰巖棲,棟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園,在郊郭曰城傍。四者不同,可以理推。言心也,黃屋實不殊于汾陽;即事也,山居良有異乎市廛。抱疾就閑,順從性情,敢率所樂,而以作賦。揚子云云:“詩人之賦麗以則。”文體宜兼,以成其美。今所賦既非京都、宮觀、游獵、聲色之盛,而敘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詠于文則可勉而就之,求麗邈以遠矣。覽者廢張左之艷辭,尋臺皓之深意,去飾取素,儻值其心耳。意實言表,而書不盡,遺跡索意,托之有賞,其辭曰:
謝平生于知游,棲清曠于山川。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還江,面山背阜,東阻西傾,抱含吸吐,款跨紆縈,綿聯邪互,側直齊平。近東則上田下湖,西溪南谷,石堟石滂,閔硎黃竹;決飛泉于百仞,森高薄于千麓,瀉長源于遠江,派深毖于近瀆。近南則會以雙流,縈以三洲,表里回游,離合山川;崿崩飛于東峭,槃傍薄于西阡,拂青林而激波,揮白沙而生漣。近西則楊賓接峰,唐皇連縱,室壁帶溪,曾孤臨江;竹緣浦以被緣,石照澗而映紅;月隱山而成陰,木鳴柯以起風。近北則二巫結湖,兩軿通昭,橫石判盡,休周分表;引修堤之逶迤,吐泉流之浩溔,山磯下而回澤,瀨石上而開道。
徒觀其南術……緣岸則深,相渚知淺,洪濤滿則曾石沒,清瀾減則沉沙顯。及風興濤作,水勢奔壯,于歲春秋,在月朔望,湯湯驚波,滔滔駭浪,電激雷奔,飛流灑漾。凌絕壁而起岑,橫中流而連薄。始迅轉而騰天,終倒底而見壑。此楚貳心醉于吳客,河靈懷慚于海若。
爾其舊居曩宅……曲術周乎前后,直陌矗其東西。豈伊臨溪而傍沼,乃搶阜而帶山。考封域之靈異,實茲境之最然。葺駢梁于巖麓,棲孤楝于江源,敞南戶以對遠嶺,辟東窗以矚近田,田連崗而盈疇,嶺枕水而通阡。阡陌縱橫,塍埒交經,異渠引流,脈散溝并,蔚蔚豐秋,苾苾香粳,送夏早秀,迎秋晚成。兼有陵陸、麻麥粟菽,候時占節,遞藝遞熟。供粒食與漿飲,謝工商與衡牧。生何待于多資,理取足于滿腹。
自園之田,自田之湖。泛濫川上,緬邈水區。濬潭澗而窈窕,除菰洲之紆馀,毖溫泉于春流,馳寒波而秋徂。風生浪于蘭渚,日倒影于椒涂。飛漸榭于中沚,取水月之歡娛。旦延陰而物清,夕棲芬而氣敷。顧情交之永絕,覬云客之暫如。
《山居賦》的宏大體制和鋪陳手法,沿襲了漢代大賦的傳統,而描寫的內容迥然不同,序文作了清楚的說明:“今所賦既非京都宮觀、游獵聲色之盛,而敘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乃是抒寫避居山野,“心放俗外”,自得其樂的閑情逸趣。
東晉以來,世族豪門莊園規模驚人之大,如孔靈府在永興所設立的別墅,周圍三十三里,謝靈運的祖父謝玄在始寧(今浙江上虞)建立的一處莊園,傳到他時已是“田連崗而盈疇,嶺枕水而通阡”了。《山居賦》就是完整而具體地展現出這座莊園的廣大富有。文中以描寫田莊的山水自然景物為主,又時時表現出作者身居其中的游樂情趣,因而不失為一篇記游山水的杰作。這篇散文面面俱到,層層舒展。先從東南西北四方、山川自然風貌,描寫田莊遠近的環境景色,夸耀其廣大宏麗。再由遠而近,從田園物產、花草竹木、魚蟲鳥獸、樓館臺室,歷敘莊園的無比富有,應有盡有。最后點出“北山二園,南山三苑”。宏篇巨制不減漢賦之體,自然清新更有陶潛之風。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列敘山水時,“但患言不盡意,萬不寫一”,獨具一格地節節自注,以山水注山水,注文時有精妙的山水片斷,又不時指點“江山之美”、“湖中之美”、“山川眾美”。這里節選的四個片斷,寫的是莊園附近的山水風光、舊宅臨江的波濤奇觀、莊園田野的富饒、泛游湖中的美景。
寫田莊附近的風光,先總敘一筆,勾勒了山水環繞、面江背山的獨特地理環境。接著分敘東西南北各自有別的景致,同中顯異,異中出奇。近東有壯觀的“飛泉”,西溪兩面峻峭數十丈,泉水自上直瀉而下,形成百仞瀑布,急奔十幾里;近南有驚奇的崩石,“崿崩飛于東峭”,作者自注說:“崿者,謂回江岑,在其山居之南界,有石跳出,將崩江中,行者莫不駭慄。”這崩石比《水經注·孟門山》若墜復倚”的巨石還要奇險。近西則別有幽美的意境,在高達四十余丈的石壁下筑有石室,在陽光的照射下,“色赤”的石壁把山澗映得透紅,有江水的映襯,沿岸的翠竹分外蔥綠,這陽光、赤壁、綠竹、青江,互相映襯,滿目生輝,可謂“盡幽居之美”了。近北處更有美處,地境開闊,兩湖夾山,長堤逶迤,流泉浩漾,水溪從幾里長的石道上漫流,清澈明凈,賞心悅目。
接下寫南術觀濤,作者以特寫的鏡頭,展現出江濤雄奇壯觀的景象。南術是山居舊宅,門前對江,江中有孤石沉沙,隨著洪濤的起落,沙石時隱時現。尤其是在春秋月望、大風興起之時,江面上濤峰疊起,巨浪滔天,飛奔飄逸,電馳雷鳴,沖石壁蕩山嶺,騰空而起,翻江見底,其驚人壯觀的勢態,足以同《七發》吳客言廣陵之江濤、《莊子》海若夸大海之浩渺相比美。寫江濤雖只有寥寥數筆勾畫,而一旦用了兩個典故的襯托,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言簡意豐,語盡意余。
第三段寫田園的富饒之美。廣闊的田園,水渠交錯,耕地肥沃,禾稼茂盛,百谷豐收,富裕甜美。這正反映了莊園自給自足的生活美,有了“供粒食與漿飲”的生活資源,方可心放世外,閑居游樂,“生何待于多資,理取足于滿腹。”
最后寫“湖中之美”,川水遠遠而來,流入湖中,沖刷著菰洲,形成紆曲回旋的曲岸,風生波起,激蕩蘭渚,日影倒映,波光生輝,在這湖光美色之中,泛游湖上,其樂無窮。
謝靈運是首開山水詩派的大家,也是山水散文的一代作手。他的《山居賦》和《游名山志》雖已殘缺,仍能窺見其體制規模。尤其是這篇《山居賦》,更為同代游記所不及。作為純文學的游記,可說是曠古未有之作。僅此一點,就足以刊定其文學地位。可是,長期以來,人們但知其詩而不知其文,有待于進一步探討,使其彰明于世。
上一篇:后出師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慧遠《廬山記(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