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寫于1850年的一部著作,同年首次刊載于馬克思主編的《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雜志上。1849年5月《新萊茵報》停刊后,馬克思一直打算重新出版共產主義同盟的機關刊物,認為這是鞏固無產階級政黨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應馬克思的邀請,恩格斯于1849年10月前往英國,同馬克思一起籌辦《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創刊工作,并為這個刊物撰寫了《德國農民戰爭》一文。這部著作深刻地論述了16世紀德國農民起義的根源、性質和失敗的原因,高度地評價了這次反封建的農民戰爭,頌揚了農民和平民的英勇斗爭精神。文中還總結了這次農民戰爭和1848-1849年革命的共同性經驗,指出德國人民這兩次革命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市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采取叛賣立場,被壓迫群眾因其階級地位的限制而行動分散,缺乏集中性。農民的特點使其不能獨立地把斗爭進行到底。主張必須利用農民的革命可能性,同無產階級結成聯盟。這部著作把理論上的深刻分析和政治上的嚴密結論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次揭露了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的社會經濟的原因,批判了資產階級歷史學家的唯心主義,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事件的典范。
上一篇:德國農民戰爭
下一篇:德國十一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