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五章 民之饑》翻譯與解讀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01。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02。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03。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04。
今 譯
人民所以饑餓,是由于統治者斂取賦稅太多,所以才造成人民饑餓。人民難以管治,因為統治者用智術欺壓人民,人民便奮起抗上,所以才難治。人民所以輕視死亡,統治者養生太奢厚,所以才輕死。只有統治者不以養生為務,才勝于貴生。
評 議
本章是揭露統治者為滿足一己享樂、養生的私欲,加重賦稅,竭力盤剝人民的可恥罪行。具體講了三點:(一)人民所以會饑餓而不得溫飽,就是由于統治者食稅太多造成的。(二)統治者說“民之難治”,其實正是由于統治者用盡智術而欺壓人民,才迫使人民鋌而走險,奮起反抗。(三)統治者為了養生長壽,求生太厚,而致使民生憔悴,陷入死地,故而人民才輕死而犯上。因此,老子告誡統治者:“無以生為”,“是賢于貴生”。所以,河上公為本章命題為“貪損”,即含有貪欲而損民之意。
注釋
01 食:取也。 稅:租也。《說文解字》曰:“稅,租也。”又曰:“租,田賦也。”
林希逸曰:“‘食稅之多’,言取于民太過也。”
吳澄曰:“食,謂君所食于民者也。”
高亨曰:“食稅,猶取稅,統治者取稅以自養,如同取食物以自養,所以稱為食稅。”(《老子注譯》)
奚侗曰:“古者稅出于田,上食稅多,則農力不勝,于是趨末富而荒本業。《商君書·墾令》篇:‘祿厚而稅多,食口眾多,敗農者也。’農事敗,民之所以饑也。”
02 有為:妄為。
林希逸曰:“上之有為,言為治者過用智術也。上貪利則民愈饑,上好智則民愈難治。”
吳澄曰:“上有為,以智術御下,下亦奸詐欺其上,故難治也。”
奚侗曰:“上有為則法令滋彰,上下各以知巧相應,民之所難治也。”
03 上:諸本皆無“上”字,據傅奕本補。 求生:諸本皆作“求生”。《淮南子 · 精神篇》高誘注引、《文選· 魏都賦》張載注引、蘇軾本、吳澄本、焦竑本等作“生生”,謂養生。僅供參考。
奚侗曰:“上求生厚,不以一人養天下,而竭天下之力以奉一人。至于民生憔悴,亂難時作,民之所以輕死也。”
04 無以生為:河上公曰:“無以生為務。”賢:勝也。 貴生:益生 (林希逸說)。兩句:謂不以養生為務,才能勝過貴生。
上一篇:《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翻譯與解讀
下一篇:《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江海為百谷王》翻譯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