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章 是謂玄德》翻譯與解讀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01?專氣致柔,能嬰兒乎02?滌除玄覽,能無疵乎03?愛民治國,能無為乎01?天門開闔,能無雌乎02?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03?
生之畜之04,生而不有05,為而不恃06,長而不宰07,是謂玄德08。
今 譯
神形合一,能不分離嗎?精氣柔順,能像嬰兒嗎?滌除內(nèi)心污垢,能不產(chǎn)生雜念嗎?愛民治國,能沒有作為嗎?感官與外界接觸,能守靜如雌?明白通達(dá),能不用心智嗎?
生長萬物,養(yǎng)育萬物;生長萬物而不占為私有。有所作為而不恃其能,生長萬物而不主宰,這就叫有“玄德”之人!
評 議
本章是講人生道德修養(yǎng)的哲學(xué)。第一段用設(shè)問與比喻的文學(xué)手法,說人生修養(yǎng)應(yīng)當(dāng)形神合一、像嬰兒一樣純凈,一塵不染,不受外界物欲誘惑。治國愛民,要用心智而有作為。第二段大聲疾呼,呼吁當(dāng)政者,要為民立“玄德”,做一個(gè)有益于人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高尚的人。
本章有兩三句,自古以來就有不同訓(xùn)釋,值得深入探討。
其一,關(guān)于“載營魄抱一”的訓(xùn)釋問題。王弼曰:“載,猶處也。營魄,人之常處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處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無離乎?則萬物自賓也?!焙芮宄?,王弼沒有把“一”解釋為“道”,認(rèn)為“抱一”有合一之意,即魂魄 (精神與形體)合一。林希逸曰:“營,魂也,神也。魄,精也,氣也……載,猶車載物也。安一‘載’字在上,而置‘營魄’二字于下,如謎語然。魄以載營,則為眾人;營以載魄,則為圣人。合而言之,則營魄為一;離而言之,則魂魄為二。抱者,合也。其意蓋曰能合而一之,使無離乎?將離而二之乎?故曰‘抱一能無離乎’?此六字意甚隱,正要人自參自悟也?!憋@然,林希逸亦未將“一”訓(xùn)為“道”。我認(rèn)為,王弼與林希逸訓(xùn)“抱一”為合一,是正確的。人之生,魂魄合一而不離則生,離而為二則死。莊子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生,散則死?!?《莊子·知北游》)亦是此意。老子正是認(rèn)為:人的魂魄合一而不分離,即生也。而訓(xùn)“一”為“道”,非也。河上公曰:“營魄,魂魄也。言人能抱一,使不離于身,則身長存。一者,道所始生,太和之精氣也,故曰一。”蘇轍亦訓(xùn)“一”為“道”。高亨先生對“一”的內(nèi)涵,有兩種不同解釋。其《老子注譯》曰:“一,指道?!倍洹独献诱b》則曰:“一謂身也。”
《老子》書中“抱一”、“一”的字詞,其內(nèi)涵并非相同,訓(xùn)釋時(shí)亦不能一律對待。例如,《老子》第二十二章曰:“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绷窒R菰忈屧唬骸耙徽撸撘?,無也,不足也。圣人所抱只這一件道理,所以為天下之法式?!薄独献印返谌耪略唬骸拔糁靡徽撸斓靡灰郧?,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绷窒R菰忈屧唬骸耙徽?,道也。天之所以清明而垂象,地之所以安靜而載物,神之所以虛而靈,谷之所以虛而盈,皆此道也。萬物之所以生,亦此道也。侯王之所以保正萬邦,亦此道也?!薄独献印返谒氖略唬骸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林希逸詮釋曰:“一,太極也。二,天地也。三,三才也。言皆自無而生。道者,無物之始,自然之理也?!笨梢钥吹剑窒R輰Α独献印窌械摹耙弧弊郑髁瞬煌挠?xùn)釋,是符合老子本旨的。他把“載營魄抱一”的“抱一”,訓(xùn)為“合一”,是完全符合老子本意的。
其二,“天門開闔,能無雌乎”兩句,有兩種不同的版本。一作“無雌”,一作“為雌”。究竟孰是孰非呢?王弼本、林希逸本作“無雌”;帛書甲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作“為雌”。應(yīng)當(dāng)說,作“無雌”比較符合老子本旨。從本章這幾句的句法即可看出。本章前六句,皆采用設(shè)問句,而除“天門開闔”句,其中五句皆采用反詰設(shè)問句。而“能為雌乎”是正面設(shè)問句,與“能無雌乎”的反面設(shè)問句,而從其內(nèi)涵而言則是相同的。而《老子》此章的句法,從文學(xué)的藝術(shù)手法角度而言,此六句皆采用反詰設(shè)問的排比句法,藝術(shù)性較強(qiáng)。所以,“天門開闔,能無雌乎”,老子原文正是如此。
應(yīng)當(dāng)特別說明的是,本章采用文學(xué)的排比設(shè)問句法,對后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曾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諸如《莊子· 天運(yùn)》篇開頭一段曰:“天其運(yùn)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于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jī)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yùn)轉(zhuǎn)而不能自止邪?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fēng)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后來,屈原著名的詩篇《天問》,顯然也繼承發(fā)展了老子本章排比設(shè)問句的藝術(shù)手法。老子采用排比設(shè)問句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及其積極影響,我們也是不應(yīng)忽視的。
注釋
01 載:發(fā)語詞。唐代陸希聲曰:“載,猶夫也,發(fā)語之端也。”(《道德真經(jīng)傳》)今人張默生說:“如《詩經(jīng)》中‘載笑載言’的‘載’字,和‘夫’字的用法差不多?!?《老子章句新釋》)營:魂也。魄:形體。河上公曰:“營魄,魂魄也。人生魂魄之上得以生,當(dāng)愛養(yǎng)之。喜怒亡魂,卒驚傷魄……故魂靜志道不亂,魄安得壽延年也?!? 抱一:與魂魄合而為一也。
林希逸曰:“合而言之,則營魄為一,離而言之,則魂魄為二。抱者,合者。其意蓋曰能合而一之,使無離乎?將離而二之乎?故曰‘抱一能無離乎?!肆忠庖嗌蹼[,正要人自參自悟也。”兩句:意謂精神與形體能合而為一,不分離嗎?言外之意,是說人的精神與形體不分離,即能延年益壽。
02 專氣:集聚精氣。致柔:使之柔順。河上公曰:“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yīng)之而順柔。”
林希逸曰:“嬰兒未有聞見,則其氣專。致者,極也。柔者,順也。能如嬰兒專氣致柔,則能抱一矣。故曰‘能如嬰兒乎’?此老子設(shè)問之語也。蓋曰人能如此乎?此下數(shù)句皆然。”
兩句:謂使精氣柔順,能像嬰兒那樣嗎?
03 滌除:洗除。玄覽:帛書甲本作“藍(lán)”,乙本作“監(jiān)”。高亨說:“覽、藍(lán)均當(dāng)讀為監(jiān)。監(jiān)是古鑒字,鏡也。老子稱人的內(nèi)心為玄監(jiān),因?yàn)樾氖切畹男味乡R子。”(《老子注譯》)
河上公曰:“當(dāng)洗其心使?jié)崈粢?。心居玄冥之?覽知萬事,故謂之玄覽也?!笨晒﹨⒖肌?br>
疵:瑕疵,指病。高亨說:“疵,病也,指私欲,私欲是心中的病?!?同上)河上公曰:“能無疵,不淫邪也。”
蘇轍曰:“圣人外不為魄所載,內(nèi)不為氣所使,則滌除塵垢盡矣。于是其神廓然,玄覽萬物,知其皆出于性,等觀凈穢,而無所瑕疵矣。”
林希逸曰:“蕩滌瑕垢,而觀覽玄冥,則必有分別之心。無疵者,無分別也,雖蕩滌瑕垢,而有不垢不凈之心,則能抱一矣。”按:以上對此句的兩種不同解讀和訓(xùn)釋,似乎皆能自圓其說。讀者當(dāng)仔細(xì)品評。
01 能無為乎:河上公本作“無為”。帛書乙本、嚴(yán)遵本、王弼本皆作“無知”。今從河上公本。林希逸曰:“有愛民治國之力,而有無為而為之心,則能抱一矣。”
吳澄曰:“愛民治國,謂君國子民用仁用智,神用于外,未能交媾于內(nèi),然身雖有事,而清靜自然,形不疲勞,所謂無為也。此住世之人能養(yǎng)形也。”兩句:謂愛民治國,能沒有作為嗎?
02 天門開闔:有三解:一是河上公曰:“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倍橇窒R葜^“天門”曰:“即天地間自然之理也。此亦借造物以為喻?!比峭蹂鲈?“天門,謂天下之所由從也。開闔,治亂之際也……雌應(yīng)而不倡,因而不為,言天門開闔為雌乎?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無雌:王弼本作“無雌”。帛書甲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作“為雌”。作“無雌”為佳。雌:柔靜。兩句:河上公曰:“治身當(dāng)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yīng)變,和而不倡也?!?br>
林希逸曰:“陰陽闔闢,有雌雄交感之理,而無雌雄交感之心,則能抱一矣?!?br>
兩句:謂面對世俗物欲,能安靜嗎?
03 知:同智。帛書乙本作“知”。嚴(yán)遵、王弼本作“為”。明白四達(dá):林希逸曰:“明白四達(dá),無所不通也?!眱删?意謂明白通達(dá),能不用心智嗎?
04 生:生長。畜:養(yǎng)。句謂:生長養(yǎng)育萬物。
05 不有:不占為私有。句謂:生長萬物而不占為己有。
06 恃:恃能。句謂:有所作為,不顯示其能。
07 長:為萬物之長。宰:主宰,宰制。兩句:謂為萬物之長,而不主宰。
08 玄德:有四解:一謂玄妙之德 (林希逸說);二謂大德。蘇轍曰:“雖有大德,物莫知之?!比^玄冥道德。河上公曰:“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見,欲使人如道也?!彼闹^猶“至德”。奚侗《老子集解》曰:“‘玄德’,猶‘至德’,以其深遠(yuǎn),故云‘玄’也。此節(jié)自‘生之畜之’以下,又見五十一章,而彼節(jié)文誼完足,此疑重出而又有脫簡?!眱H供參考。
上一篇:《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五章·執(zhí)大象》翻譯與解讀
下一篇:《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曲則全》翻譯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