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無名氏》鑒賞
《馬陵道》全名《龐涓夜走馬陵道》,作者不詳,主要寫春秋時同拜鬼谷先生為師的孫臏和龐涓,下山后的矛盾和沖突,頌揚孫臏的才學和德行,揭露龐涓的短見和薄識。
劇本開頭的楔子中,作者先讓隱居云夢山水簾洞、扮道修行的鬼谷先生對自己這兩個已經“學業十年” 的徒弟作了一番評價: “我觀此二人,孫臏是個有德有行的人;龐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個短見薄識、絕恩絕義的人。”接著作者又讓鬼谷先生出題試驗兩個徒弟的智謀計策。第一題: 掘一三尺土坑,里面放一木球,既不用手拿,又不用腳踢,要這木球自己出來。龐涓首先答題,他要讓土坑掘在山坡上,著幾個人用鍬镢從土坑邊開通一道深溝,直到山下,讓木球順著溝滾將出來。孫臏和龐涓“機見”不同,他說木球是輕的,如今挑幾擔水傾倒進土坑里,等木球浮在坑邊口上,再著一桶水沖將下去,水滿了,木球自然滾出。龐涓之計局限性大,只適于山坡上的土坑,且方法笨拙; 孫臏之計靈巧,適用于掘在任何地方的土坑。所以鬼谷先生對龐涓之計未置可否,只夸孫臏“此計大妙! ” 龐涓對此不服,鬼谷又出一題; “我如今坐在洞中,也不要你扶,也不要你請,則要你賺的我自然出這洞去?!?這一次龐涓承認“有些難” ,自己不搶先了,讓孫臏先答。孫臏對師父說: “您徒弟無出洞之計,則有入洞之計” ,“若是師父立在洞門前,您徒弟也不扶著師父,請著師父,我著師父自然走入洞去” 。鬼谷聽了,言他“不信” ,出洞立于洞門前,問孫臏有何計策著他入洞。孫臏對師父稽首言道: “這便是徒弟出洞之計。”鬼谷聽了,又稱“此計大妙! ”并問龐涓有何出洞之計?龐涓說自己無出洞之計,有入洞之計,鬼谷說此計孫子說過了。龐涓只好又獻一計,賺師父出洞看洞下一對虎斗。鬼谷說自己“每日伏虎” ,不愿出洞去看。龐涓只得想出 “絕計” : 把干柴亂草堆在洞門后面,燒起煙來,“嗆的師父慌,看你出來不出來” 。鬼谷評論: “好則好,有些短見?!饼嬩高€自鳴得意地說: “不使這等短見,怎生賺的師父出來! ”可見他只要能達到個人目的,不顧及手段和后果,不講道德。正鑒于此,鬼谷以“孫子面色不如龐子“為借口,讓龐涓先下山,留孫臏在身邊。
三年之后,龐涓因為在臨淄宴上齊公子向魏公子要“辟塵如意珠” 時救了魏公子,被魏公子加為武陰君之職,掛了兵馬大元帥之印。他因與孫臏分別時發下盟誓: “哥哥得官,提拔兄弟; 兄弟得官,提拔哥哥。若虧了心呵,天厭其命,作馬為牛,如羊似狗” ,所以在魏公子前保舉孫臏,魏公子便加孫臏為四門都教練使。龐涓卻又嫉妒孫臏“無寸箭之功” ,得了偌大官職,久后顯不出自己,于是心生一計,建議魏公子撥與孫臏三千人馬,著孫臏在教場內擺幾個陣勢,給魏公子看。孫臏第一個擺的是“長蛇陣” ,魏將鄭安平誤認做“扁擔陣” ; 龐涓認出是“長蛇陣” ,并提出可以 “二龍戲水陣”相破; 孫臏第二個擺的是“天地三才陣” ,鄭安平又胡謅 “丫髻陣” ; 龐涓認出是“天地三才陣” ,并以“四門斗底陣”相破。龐涓知道孫臏擺的這兩個陣都是他在山中操練過的,他害怕自己離山三年后師父教給孫臏自己不知道的兵書陣法,于是又建議魏公子著孫臏另擺一陣,如被龐涓所破,“必然見罪” 。孫臏無法,只好擺了個“九宮八卦陣” ,鄭安平胡亂認做什么“螃蟹陣” 、“鑿鱉陣” 。龐涓也認它不得,又怕丟臉,便慫恿魏公子責怪孫臏擺的是“胡亂陣” 。孫臏讓將軍打他所擺陣勢,若打開便是“胡亂陣” 。若打不開便是一個“好陣” 。龐涓讓鄭安平去打,鄭安平打進陣去,東西南北不省,被擒拿后奪了鞍馬衣甲,搶出陣外。龐涓硬著頭皮,吹唬自己要打開那陣,“方顯出大將軍八面威風” ??墒且淮蜻M陣中,東西南北不辨,被列陣軍卒擒拿。
龐涓為報陣前被拿之“仇” ,詐傳魏公子之命,因熒惑失位,命孫臏晚間領三百三十騎人馬,都是紅袍紅旗,于三更三點到宮門外面連射三箭,鳴鑼擊鼓,吶喊搖旗,魘鎮火星。孫臏為人厚道,不知是計,遵命而行。龐涓在第二天魏公子追問此事時誣稱孫臏嫌官小,故領軍卒鳴鑼擊鼓,“必然有反叛之心” 。魏公子聽后大怒,命龐涓作監斬官,“將孫臏斬訖報來” 。龐涓因“同堂故友,難以行法” ,便命鄭安平為監斬官,聽到他的言語再下手。孫臏這才知道自己中了龐涓之計,后悔當時未追究傳令之人,致使今日遭殺身之禍,什么為國憂愁、為友交厚,都化為烏有,叫屈喊冤也無濟于事。這時龐涓從法場上經過,喝了敕賜黃封御酒,得意忘形地唱道: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孫臏明知龐涓害他,聽到龐涓所唱詞曲,想起師父所授之計: 禍難臨頭,聽到有人唱這兩句詞曲,可訴出心間之事,就得不死。于是他便說: “兩街百姓,我死不緊,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書,不曾傳授于人,若有人救了我的性命,我情愿傳寫于他,決無隱諱! ”龐涓聽了心中暗想: “嗨! 師父好歹也,將六甲天書倒傳與他,傳與我的天書原來是假的。如今獨霸六國,料無對手。若再得這天書呵,還有誰人近的我? 當日他擺出陣來,我不認得那個陣勢,可知道他在天書里面搞下來的。我若殺了這廝,便是絕了這天書也” 。于是他讓劊子手刀下留人,故意詢問孫臏因為什么要被殺身?孫臏反問龐涓是否知道自己被殺之“罪” ,他賭咒說:“我若知情呵,唾是命隨燈而滅?!睂O臏明知他的“盟咒” 、“眼淚”都是假的,但還是向他求救。龐涓為了不讓孫臏死,又不讓孫臏走,要等孫臏寫好天書再行處置,答應為孫臏說情。他虛繞一圈,詐傳魏公子之命,免孫臏項上一刀,但刖其二足。劊子手雖在龐涓離開法場后告訴孫臏: “要殺壞你也是他,要救你也是他,要刖足也是他,龐元帥要害你性命哩,你小心者。”孫臏明知這是實事,但卻故意斥責劊子手“信口謅” ,聲稱“俺兄弟怎肯道東澗東流,(帶云) 俺兩個說誓來,(唱) 他虧我似豬狗,我虧他似馬牛。俺兩個曾對天說咒,俺兄弟他怎肯火上澆油。俺兩個勝如管鮑分金義,休猜做孫龐刖足仇,枉惹得萬代名留?!?他忍痛受了刖足之刑后,向龐涓表白自已養好瘡,海上游,“洗了耳覓許由,學太公把釣鉤,逐范蠡一葉舟,想榮華風內燭,富貴如水上漚,將名利一筆勾,再不向殺人場攬禍尤,白白的將性命丟,攢住眉頭懶轉眸,咬定牙兒且忍羞,打熬著足上浸浸血水流?!睂O臏的這段表白當然不是他的真實心里,而是一種迷惑之術,他要以拋棄追求功名之心怠慢龐涓害他之心。
孫臏深知,龐涓不殺其頭,而刖其足,是為了讓他修完天書,再致其死地。他在將要修完天書之時,突然一陣風魔上來,將天書手中扯了一半,口中嚼了一半,燈上燒了一半,白日與小兒同耍,夜晚與羊犬同眠。英雄遭此魔障,如出籠鳥折了雙翼,“七尺長驅打滅的無存濟” 。他做啞裝癡,眼中流淚,悲嘆什么時候才得遂風雷,吐出三千丈虹霓氣? ! 他肚饑裝瘋,向頑童討饅頭挨了打; 正在這時,一個軍卒一手拿饅頭,一手用荷葉包著那污穢的東西,讓他挑吃,他故意把那污穢的東西當做“糕糜”要來充饑。軍卒見他吃了污穢之物,飛快跑去報告龐涓,言說孫臏是真瘋而不是假瘋。
齊國上大夫卜商,到魏進茶,事畢之后于夜晚到羊圈探試孫臏,兩人和詩相見。孫臏向卜商 (即子夏) 吐膽傾心,與卜商一先一后來到館驛。龐涓觀將星落于館驛之中,知道孫臏詐瘋逃走,帶領軍卒包圍館驛,前后、屋上、井里皆末搜出孫臏,龐涓面對空驛,警告孫臏,若被拿住,定殺不饒; 要饒,除非是九重天滴溜溜飛下一紙郊天赦來! 孫臏雖然躲過了龐涓的搜撲,但對龐涓知道自已在館驛中吃茶飯百思不得其解,這說明龐涓也不是那種等閑之輩。但他畢竟不是孫臏的對手,這從孫臏逃離魏國一事便可看出。龐涓在東門搜查卜商,孫臏使計讓人假報西門捉住“一個瘸先生” 。龐涓帶兵去西門 “殺那瘸先生” ,孫臏趁機上馬與卜商一起離魏去齊,發誓領兵攻魏,“一聲喊將征塵蕩起,急飐飐搠旌旗,撲冬冬操畫鼓,磕擦擦驅征騎,劍摧翻嵩岳山,馬飲竭黃河水,看龐涓躲到那里” 。他要把龐涓 “活剝了血瀝瀝的皮,生敲了支刺刺的腦,細剔了疙蹅蹅的髓” ,那時節才報了他刖足的仇,雪了齊國進孝的恥。
孫臏到齊國之后,被封為軍師,統領大勢雄兵,會合各國大將,要與龐涓決一死戰。孫臏設下添兵減灶之計,命大將田忌為先鋒,與龐涓廝殺,佯輸詐敗,引銹龐涓到馬陵山下,孫臏在馬陵山下樹林深處予先埋伏,將一白楊刮去樹皮,親自寫上“龐涓死此樹下”六字,樹枝之上掛有一盞明燈為號,龐涓放下燈來看字,伏兵見明燈落下,一齊殺出,龐涓被俘。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堂故友,至契至交,后來之所以相賊相殘,都因為龐涓 “平日里自作自孽” ,硬要和孫臏把切骨的冤仇結。孫臏只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不做二不休,置其死地。龐涓被俘后苦苦討饒,孫臏斥責他“臉兒假熱,心兒似鐵” ,今兒正應著他當年設誓的 “唾是命隨燈滅” ,想要不死,除非象是他在館驛中說孫臏的話: “則除是半空中飛下滴溜溜一紙郊天赦” 。最后齊公子下令,將龐涓尸首分為六段,散與六國高懸示眾。
上一篇:元戲劇《馬致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