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關漢卿》鑒賞
《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鲙》。寫的是改嫁寡婦譚記兒,在權豪勢要楊衙內為奪她作妾,帶著皇帝的勢劍金牌、逮人文書捉殺其夫白士中時,巧扮漁婦,于中秋節晚到望江亭上為楊衙內獻新切鲙 (鲙魚,即“鰳魚”) ,把楊灌醉后,盜走勢劍金牌和逮人文書,使楊衙內陰謀破產。清官李秉忠以“妄奏圣主” 、“奪人妻妾” 罪把楊衙內“問成雜役,杖八十,削職歸田” 。
這個劇主要是歌頌寡婦譚記兒的勇敢和機智。譚記兒死去“知重” 她的丈夫,寡居三年,閑了無事,便到清安觀和白道姑攀閑話。“沒了丈夫,身無所主” 的生活使她心情非常痛苦,“錦帳春闌” 、“繡衾香散” 、“粉謝脂殘” 、“暮愁無限” ,每日價寂寞長嘆,竹影中間,氣吁飛花似雨,淚灑翠竹成斑,愁煩似海,“怎守得三貞九烈” 。她曾打算出家和白道姑作伴,結束“塵緣羈絆” 、無人伴隨的寂寞光陰,“罷掃了蛾眉,凈洗了粉臉,御下了云鬟” ,去過清靜、散誕、“粗茶淡飯” 的日子,“把心猿意馬緊牢拴,將繁華不掛眼” ,和白道姑一起住山,坐觀,燒藥,煉丹。
譚記兒想出家并非是厭惡人生、看破紅塵,而是希望結束孤單的生活。她對白道姑表白說: “終身之事,我也曾想來。若有似俺男兒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罷”。她是想嫁一個和前夫一樣“知重”她的人,不愿輕率俯就。當白道姑說出打算讓要去譚州做官剛剛死去妻子現時正在庵中的侄兒白士中和她結合時,她對白道姑這個出家人又留客又說媒很不理解; “怎把那隔墻花強攀做連枝看” ,“你暗埋伏隱藏著誰家漢” ,“你只待送下我高唐十二山,枉沾污了你這七星壇” ,“一會兒甜言熱趲,一會兒惡叉白賴,姑姑也,只被你直著俺兩下做人難” 。后來還是她提出條件: “他依的我一句話兒,我便隨他去罷; 若不依著我呵,我斷然不肯隨他” :
你著他休忘了容易間,則這十個字莫放閑。豈不聞芳槿無終日,貞松耐歲寒。姑姑也,非是我要拿班,只怕他將咱輕慢。我我我攛斷的上了竿,你你你掇梯兒著眼看,他他他把鳳求凰暗里彈,我我我背王孫去不還,只愿他肯肯肯做一心人,不轉關,我和他,守守守白頭吟非浪侃。
白道姑驟然撮合的一段姻緣,竟然成功了。譚記兒欣然隨白士中上任,證明她對這樁婚事很滿意:
姑姑也,你若題著這樁兒公案,則你那觀名兒喚做清安,你道是蜂媒蝶使從來慣,怕有人擔疾患,到你行求丸散,你則與他這一服靈丹,姑姑也,你專醫那枕冷衾寒。
這行程則宜疾不宜晚,休想我著那別人絆翻。不用追求相趁趕,則他這等閑人,怎得見我容顏。姑姑也你放心安,不索恁語話相關。收了纜,撅了樁,踹跳板,掛起這秋風布帆,是看那碧云兩岸落,可便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已經不是對白道姑的埋怨和不滿,而是欣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了。她對幸福生活是向往的,對擇婿是慎重的,在這一點上她和趙盼兒有相似之處。但因為她是新近死去“知重”她的丈夫的年輕寡婦,而趙盼兒卻是一直遭人玩弄的妓女,難得一個“知重” 自己的男子相愛。所以譚記兒慎重中帶有溫柔,而趙盼兒卻是慎重中充滿辛辣。
譚記兒反對男子一夫多妻,希望男女愛情專一,一夫一妻,互相“知重” 的家庭生活。
她雖是寡婦,但不愿為妾。白士中平時坐過早衙,便回后堂與譚記兒攀話。一天他卻長時間不見回來。譚記兒心疑,便轉過影壁偷窺,“可怎生獨自個死臨侵地” ,“手里拿著一張紙,低著頭左看右看” 。她心里猜想,“多管是前妻將書至,知他娶了新妻。他心兒里悔悔,你做的個棄舊憐新,他則是見咱有意,使這般巧謀奸計” 。她忍耐不住,前去責怪白士中:“把似你則守著一家一計,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你常好是七八下里不伶俐,堪相守留著相守,可別離與個別離。這公事合行的不在你” 。白士中一方面向她表白 “不敢欺心” ,“小官之心,惟天可表” ; 另方面故意賣關子,讓她猜出書信內容,她不加思考地猜道:
棄舊的委實難,迎新的終容易。新的是半路里姻眷,舊的是綰角兒夫妻。我雖是個婦女身,我雖是個裙釵輩,見別人眨眼抬頭,我早先知來意。不是我賣弄所事精細。(帶云)相公,你瞞妾身怎的。(唱)你休等的我恩斷意絕,眉南面北,恁時節水盡鵝飛。
這不是她多心好疑,也不是她氣量狹窄,不能容人,作者完全是在表現她對不合自己理想的婚姻的反對,是對男子一夫多妻的反對。在藝術上,作者寫這些又是為后面捉弄要娶他做第二個夫人的楊衙內做鋪墊,作準備。
楊衙內是個權豪勢宦,本來就不中她的意; 又要娶她作妾,所謂“大夫人不許他,許他做第二個夫人” ,這當然更要激起譚記兒的反對。何況譚記兒現在已經和白士中結發,夫妻恩愛,婚姻美滿,生活幸福,楊衙內卻要殺死白士中,搶她為妾,叫她怎能容忍? 白士中愁懷悶坐,無計可施,開始尚不敢言傳。而當她知曉之后,她毫不猶豫,挺身維護自己的幸福生活。她把楊衙內根本不放在眼中,對斗倒楊衙充滿必勝信心。
你道他是花花太歲,要強逼的我步步相隨,我呵怕甚么天翻地復,就順著他雨約云期。這樁事,你只睜眼兒覷者,看怎生的發付他賴骨頑皮。
呀,著那廝得便宜,翻做了落便宜,著那廝滿船空載月明歸。你休得便乞留乞良搥跌自傷悲。你看我淡妝不用畫蛾眉。今也波日,我親身到那里,看那廝,有備應無備。
我著那廝磕著頭見一番,恰便似神羊兒忙跪膝,直著他船橫纜斷在江心里,我可便智賺了金牌著他去不得。
譚記兒的必勝信心,使白士中的愁悶為之一掃。他開始還只是一再勸阻。譚記兒走后,他便只有“眼觀旌節旗,耳聽好消息” 了。
中秋月夜,譚記兒向正在玩月飲酒的楊衙內獻新切鲙,這正是楊衙內求之不得的。接著她又抓住楊衙內好色貪杯的特點,答應和他做夫妻,這更使一見譚記兒便垂涎三尺的楊衙內忘乎所以。從而打聽出楊衙內此行要殺白士中的歹意。她的唱詞充滿柔情蜜意:
不是我夸貞烈,世不曾和個人兒熱。我丑則丑,刁鉆古撇, 不由我見官人便心邪。我也立不的志節。 官人, 你救黎民,為人須為徹;拿濫官,殺人須見血。我呵,只為你這眼去眉來,(正旦與衙內做意兒科,唱) 使不著我那冰清玉潔。
她故意迎合楊衙內的淫態,互相調笑,對謅小調,從楊衙內心腹親隨口中打聽到所帶勢劍金牌和文書,以“治三日好魚”、“打戒指兒”為由智賺了勢劍金牌,又佯裝糊涂,袖藏了文書。接著又是一陣頻勸滿斟,原來怕“誤事“不敢喝酒的楊衙內在色酒夾攻之下,爛醉不醒,譚記兒滿懷勝利的喜悅上船回家而去:
我且回身將楊衙內深深的拜謝,您娘向急飐飐船兒上去也。到家對兒夫盡分說那一場周折。
從今不受人磨滅,穩情取好夫妻百年喜悅。俺這里,美孜孜,在芙蓉帳笑春風;只他那,冷清清,楊柳岸伴殘月。
譚記兒針對楊衙內好色的特點,智取了勢劍金牌和文書;《救風塵》中的趙盼兒針對周舍的喜新厭舊,智取了一紙休書。兩個劇在表現兩個女主人公的智慧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趙盼兒用美貌吸引住了周舍,又用自己看似有情實無情的辛辣性格和誓言咒語威懾住了周舍,玩周舍于股掌之中;譚記兒也是用美貌使楊衙內垂涎,但又用切鲙、灌酒、謅詞等柔情蜜意的方法使楊衙內就范。這首先是因為趙盼兒和譚記兒身份性格的不同; 其次是兩人所遇到的對手不同 (周舍是花花公子,楊衙內是有殺人之權的大官) ,決定了兩人戰勝對手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一樣。同是智取,趙盼兒是哄騙和威懾,譚記兒是柔情加勇敢。前者是居高臨下,軟硬兼施,真假難辨; 后者是假意俯就,曲意迎合,以柔致勝。兩者對各自的對手都滿懷憤激之情,趙盼兒早在宋引章準備嫁給周舍時,就對周舍有所揭露,在清官面前又進行了義正辭嚴的抨擊。而譚記兒則是于“得勝回朝” 時,楊衙內要斬白士中卻又拿不出勢劍金牌和文書,正在出丑耍賴,她以白士中夫人的身份對楊衙內進行憤怒的控告:
有這等倚權豪貪酒色濫官員,將俺個有兒夫的媳婦來欺騙。他只待強拆開我長攙攙的連理枝,生擺斷我顫巍巍的并頭蓮。其實負屈銜冤,好將俺窮百姓可憐見。
在原告面前,楊衙內只好請求和解討饒。但他本性未改。還提出要見一見白士中的好夫人。譚記兒這時又以勝利者的驕傲恣態出現,對楊衙內進行挖苦諷刺和嘲弄:
楊衙內官高勢顯,昨夜個說地談天,只道他仗金牌將夫婿誅,恰元來擊云板請夫人見。只聽的叫呀呀囔成一片,抵多少笙歌引至畫堂前,看他可認的我有些面善。
只他那身常在柳陌眠,腳不離花街串,幾年聞姓名,今日逢顏面。
呀,請你個楊衙內少埋怨。……唬的他半晌只茫然。又無那八棒十枷罪,止不過三交兩句言。這一只魚船,只費得半夜工夫纏,俺兩口兒今年,做一個中秋八月園。
在巡撫湖南都御史李秉忠面前,她對自己的作為進行了有力的辯解,對楊衙內提出控訴:
不甫能擇的英賢,配成姻眷,沒來由遇著無徒,使盡威權。我只得親上漁船,把機關暗展。若不沙,那勢劍金牌,如何得免。
呀,只除非天見憐,奈天天又遠。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似他這強奪人妻,公違律典,既然是體察,端的怎生發遣。
譚記兒的辯解、控訴雖然沒有趙盼兒那么尖刻鋒利,但卻有理有力。其言也婉,其理也直。她取勢劍金牌和文書的手段似乎有“騙”取之嫌,但這是她一個下級官吏的夫人僅僅是為了維護美好家庭不被破壞、恩愛夫妻不被拆散、幸福婚姻免遭踐踏,所能采取的唯一辦法。比起楊衙內 “妄奏不實” ,從“圣人”那里騙取勢劍金牌和殺人文書以干壞事來,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楊衙內從皇帝那里騙取勢劍金牌和文書,是為殺人奪妻;譚記兒從楊衙內那里“騙取”勢劍金牌和文書,是為了維護自己最起碼的生存權利。李秉忠為她主持公道,幫助她維護這種生存權利,她對比感激不盡:
雖然道,今世里的夫妻鳳世的緣,畢竟是誰方便。從此無別離,百事長如愿,這多謝你個賽龍圖恩不淺。
從這里可看出譚記兒身上所反映的中國婦女傳統的善良、安分的品質,同時也激起我們對造成她們生活波折的楊衙內之流的憎惡,以及對昏庸皇帝的不滿。
上一篇:元戲劇《李文蔚·同樂院燕青博魚》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李直夫·便宜行事虎頭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