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謠
【原文】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1]及光武。
周公稱大圣[2],管蔡[3]寧相容。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4]。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5]。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6]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注釋】
[1]嚴陵:嚴光,字子陵,東漢余姚人。
[2]大圣:偉大的圣人。
[3]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
[4]“漢謠”二句:語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講的是漢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的兄弟恩怨故事。
[5]九疑峰:山名。在湖南寧遠縣南。其山九谷皆相似,故稱“九疑”。
[6]管鮑: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
【賞析】
《箜篌謠》,又名《箜篌引》《公無渡河》,樂府古辭。此詩具體作年難以考證。大多數人認為此詩作于安祿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費偵探的時候。也有人認為可能寫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后,當永王使韋子春帶著五百兩黃金來三請李白下山的時候。此詩為至德二年(757年),永王被平叛后所作。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結交摯友之難的慨嘆。
全詩可分為三段。前四句為第一段。首二句比興,喻交友須慎重;三四句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的典范。中四句為第二段,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為議論,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間的感情隔閡應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輕言”二句謂不可輕信、輕托朋友。“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輕諾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濫,是“輕言”二句的形象化。結尾二句呼喚對交友古風的重現。議論部分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
上一篇:《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