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贊美詩·復活良辰歌》原文與賞析
救主復活之良辰!
普世快同傳述;
喜樂歡欣逾越節,
上帝的逾越節;
主在得勝歌聲中,
已經超拔我們,
離死進入了永生,
離地升上天廷。
懇求洗滌我心胸,
除盡罪孽迷蒙,
愿能清楚地瞻仰,
復活光顯圣容;
愿能傾聽主聲音,
清爽、溫柔、鎮靜,
低言“愿你們平安”,
使我加倍歡騰。
但愿諸天同喜樂,
但愿大地高歌,
但愿世界與萬有,
歡聲四下應和;
有形無形之萬物,
齊發音樂之聲,
因主基督已復生,
我眾歡樂永恒。
這是一首歌頌耶穌復活的圣歌,產生于中世紀的希臘地區。基督教的復活節在每年3月21日以后月圓之后的第一個星期日,故此日是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一個星期日。
耶穌在猶大各地傳教,深受百姓的愛戴和信賴,卻遭到祭司長和長老們的忌恨。由于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猶大的出賣,耶穌在逾越節那天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各各他一地被釘上十字架,天黑之后斷氣死了。一個叫約瑟的門徒,用干凈舊麻布裹好耶穌的身體,將他安葬后離去了。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派兵守住耶穌的墳墓,怕他的門徒把他偷了去。三日后,耶穌復活了,在加利利吩咐十一門徒為萬民施洗。人們為紀念耶穌復活,特把3月21日以后月圓之后的第一個星期日作為復活節,以示慶祝。
詩的第一節開始就寫耶穌復活的事,不加別的說明,迫不及待地告訴人們,耶穌復活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有不少人想知道他是否真是救世主,人們在焦急,疑慮中等待。而相信他的人則非常悲哀、憂傷。一開頭“救主復活之良辰!”一聲喜訊傳來,把人們的欣喜之情徹底表達。耶穌已復活,世人已得救。下句緊承上句。寫人們當時的反應,急迫地趕快向普世傳訊。一個“快”字,生動地刻畫出人們興奮和激動的神情。后面兩句寫逾越節,這是當初上帝聽見以色列人的哀求命摩西將以色列民眾帶出埃及時與以色列人定下的節日,以紀念從埃及逃離苦難。現在上帝又讓他的獨生子在逾越節這天受難以救贖百姓,于是逾越節成了以色列人兩次被救的節日。是“喜樂歡欣”的,也是“上帝的”逾越節,將人們沉浸在節日里的歡樂情景呈現在眼前。后面四句歌頌救主耶穌完成為人類贖罪之大業后,在天使們迎接的頌歌聲中,帶著巨大的榮光回到天廷,坐在神的旁邊。整段寫人們得知耶穌復活時的驚喜心情和歡欣的贊美。因為人們都已知道耶穌是救主,是萬能的神之子,都敬畏、愛戴他,希望蒙他的恩,進入天國。
第二段開頭便寫“懇求洗滌我心胸”。在耶穌之前有施洗者約翰在約旦河用水為人們施洗,而耶穌則是用圣靈施洗,為進天國的人們洗滌心靈,“除盡罪孽迷蒙”。人本是有罪的,所有的惡都是從人那里來的,人須使圣靈進駐心靈,全心向善,才能得到拯救,進入天堂。信徒們還想清楚地瞻仰“圣容”,以表敬畏之心,但此時這種要求卻不易滿足,因為神秘神子都不太愿讓世人瞧見圣容。只要傾聽主那清爽、溫柔、鎮靜的聲音,多聽聽他講道,就會有福了。《新約·路加福音》中說“我(指耶穌)對你們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出于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耶穌復活那天曾對去看他墳墓的婦女們說:“愿你們平安”。若能再聽一遍救主的親口祝福,怎不“使我加倍歡騰”呢?
第三節便寫人們狂熱的激情和虔誠的信仰。連用三個“但愿”,從諸天到大地到“世界與萬有”全方位地為耶穌基督的榮耀歌唱。“四下應和”。“諸天”是上帝及天使居住的各層天的總稱。“不僅有歡呼聲、贊美聲,還要有音樂聲,讓全世界的有形無形之物都來共同歡慶耶穌的復活,歌頌這神圣偉大的良辰,贊美神子拯救世人的奇勛,讓歡樂喜慶的復活節氣氛洋溢在整個世界,讓每一個人都加入到歌頌、贊美的歡樂情緒中去,分享一份喜悅。
這首圣詩節奏明快,富于跳躍性,與它的主題配合得恰到好處,突出了歡樂、興奮的情緒。三個段落緊緊相連,一氣呵成,層次分明、井然有序,渾然一體,絲毫沒有冗長之感。它用形象鮮明的語言和排比并列的修辭手法,使形式與內容密切配合,產生出一種感人的藝術效果。詩中直接歌頌耶穌功績的言辭并不多,只描繪了耶穌溫柔的祝福,卻通過信徒們對耶穌復活的欣喜、興奮和歡呼,間接地表達了耶穌的慈愛和恩德,它是基督贊美詩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上一篇:《筆記、詩話、對聯·四川峨嵋山千佛禪院彌勒堂聯》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大云寺贊公房(其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