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和李天麟(其二)》原文與賞析
楊萬里
句法天難秘,工夫子但加。
參時且柏樹,悟罷豈桃花?
要共東西玉,其如南北涯!
肯來談個事?分坐白鷗沙。
楊萬里的這首和詩,緊承“其一”而來,再借禪語,談他對寫詩欲達“孤高”妙境必下學詩“工夫”的見解?!捌湟弧睆娬{的,是由“透脫”而達“孤高”的獨創精神;這首“其二”,則重在闡發由“工夫”而達獨創的實踐過程。
“句法天難秘,工夫子但加?!边@是本詩開宗明義的主旨?!熬浞ā北局缸髟姷姆ǘ龋谶@兒不指一般的硬格律、死規矩,而指自己深造有得的獨創、妙契。它用杜詩“佳句法如何”的字面,而與“其一”的首聯遙相照應。這種獨創、妙契,似乎是不可捉摸的玄機,但是作者卻明確指出,即使是天帝也難于守其奧秘,關鍵在于你只要深下工夫就能得到?!肮し蜃拥印保斎皇菫榱藚f合韻律而對“子但加工夫”的倒置(“子”,君,你),不過“工夫”二字一旦倒置于前,就有了著力強調的效果。這大概正是作者為了突出重點所在著意安排的吧。
既然“工夫”如此重要,那該怎樣獲得呢?作者用“參時且柏樹,悟罷豈桃花”作為回答。“參”、“悟”均是佛家語,“參”謂參會、尋究,“悟”謂覺醒、理解,它們常作參禪悟道的省語用?!鞍貥洹敝湟娪凇秱鳠翡洝罚骸吧畣栚w州從諗禪師:‘如何是祖師(達摩)西來意?’答曰: ‘庭前柏樹子!’(‘子’語尾虛詞)”?!疤一ā敝涑鲇凇渡裣蓚鳌罚褐厩诙U師在溈山,因見桃花而悟道,作偈語曰:“自從一見桃花后,三十年來更不疑。”這兩句意思是說:探究佛理之時,尚且得到 “庭前柏樹子”的答對;參悟禪道之后,哪里只見眼前的桃花?作者以禪家所學的道不是靠言語解說來學的,所以師父隨口舉所見院中柏樹來破徒弟的“意障”,比喻學詩必須親自去實踐、體驗才行; 作者又以禪師因見桃花而悟道,有一個長期參禪的過程,比喻學詩必須不斷參究,下夠工夫,才有達到“透脫”的時候。這兩句并非以詩談禪,而是以禪喻詩,對仗精工,佛典的對,含蓄而又生動地緊承首聯闡發了學詩的工夫。
由于這是首和詩,所以在表達學詩見解之后,筆鋒一轉,談到想和對方聚會、樽酒論文之事?!皷|西玉”,即 “玉東西”的倒語,指玉酒杯,這在 《夢粱錄》和王安石詩李璧注里都有明言。之所以倒語,在于一要調協平仄,二要搞好對仗。作者在與李天麟一起把杯談詩,乃是表示尊重對方的良好愿望;然而,“其如南北涯”! 亦即是說: 怎奈一南一北,各在一方,不能如愿?!捌淙纭?,猶言豈奈,無可如何。“南北涯”,形容有如在水之兩岸。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將對方引為同好的深情和急于跟詩友開懷論詩而不得的遺憾。
正因如此,作者迫不及待地向對方提出邀請——“肯來談個事?”“個事”即指 “學詩”這件事,“個”猶如現代所說的“這”。邀請而用 “肯來”,以疑問句式出之,則分外表現出作者商量的口氣,其中既有自己渴盼談詩的期望,又有對朋友路遠難來的諒解,十分真切的傳達出作者既尊重對方又盼望對方的心態。只要對方一旦撥冗而來,作者即將與詩友 “分坐白鷗沙”而忘機談詩了。王安石 《題舫子》有 “坐占白鷗沙” 之句,這里暗用其語,只因要與詩友對談,故將王安石的一人 “坐占” 改成兩人 “分坐”?!鞍t沙”,指鷗鳥棲止的沙洲野灘。作者選擇這個與鷗鳥為伍的地方共友談詩,正表現其不以世事為懷的 “透脫”胸襟和沉心詩藝、鷗鳥不驚的 “孤高”境界,那獲得 “天難秘”之“句法”的 “工夫”也正在其中了。所以這個尾句雖有襲用成句之嫌,但從全詩脈絡來看,倒有草蛇灰線、首尾呼應之妙,何況還使詩境頓然寥廓、余味悠然不絕呢!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和李天麟(其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和裴延齡尚書寄題果州謝舍人仙居》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