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和裴延齡尚書寄題果州謝舍人仙居》原文與賞析
盧 綸
飄然去謁八仙翁,自地從天香滿空。
紫蓋迥標雙鶴上,語音猶在五云中。
青溪不接漁樵路,丹井唯傳草木風。
歌此因思捧金液,露盤長慶漢皇宮。
這首詩是盧綸唱和戶部尚書裴延齡寄題果州謝舍人仙居詩的。裴延齡,河東人,貞元十二年(796)為戶部尚書,年內去世。因此盧綸這首和詩當作于貞元十二年。裴延齡所作原詩,今不傳。謝舍人,當是曾任過中書舍人的人,其人生平不詳。仙居,指謝舍人隱居學道之所,因其去世,故稱仙居。
唐代佛道二教大盛,仕人們又崇尚隱居,不少人將隱居與參禪學道結合在一起,也有人將隱居當做提高聲望謀求出仕的 “終南捷徑”,還有人將隱居看作理想的休息場所,因而山人逸士,別業(yè)仙居之屬,成了唐代士人生活的一特色。那么與僧侶道交往,與參禪學道的士人交游,似乎也是很時髦的; 這些都使得唐代文人熟諳佛經道藏的掌故,在詩文中運用自如,這也正是唐代文人的時尚。
盧綸這首詩是一篇酬和之作,多用典故,意境飄逸。詩的首聯(lián)先寫謝舍人的登仙。求仙學道的謝舍人去世,人們卻將此看作登仙,事情本來可笑,但詩人卻言之鑿鑿。“飄然去謁八仙翁”二句描寫謝舍人仙逝。這里詩人先用漢淮南王劉安遇八位仙翁,皆須眉皓素,并與之白日升天的故事(事見《神仙傳》),寫謝舍人學道成仙,飛升而與眾仙人俱游。詩中用“飄然去謁”一語將人逝去這一令人悲哀的事寫得仙氣十足,令人向往。“自地從天香滿空”用《神仙傳》所載齊人薊子訓仙逝后“尸作五香之芳氣,達于巷陌”的典故,烘托謝舍人仙逝的氣氛。另外這些描寫很可能跟貞元十年時頗為熱鬧的果州寒女謝自然登仙事有一定關聯(lián)。據《集仙錄》所載:謝自然,年十四,修道不食,貞元十年,白日升天,“五色云遮亙一川,天樂異香散漫”,“果州刺史李堅上聞,詔褒美之”,這與詩中所寫景象相近似,詩人的聯(lián)想很可能也受到此事的感發(fā)。(按:謝自然被稱為東極真人或謝真人,亦為果州人。而盧綸詩所作時間與謝自然事接近。題中謝舍人疑為謝真人之誤,然而苦于無征,故志此存疑,以俟高明。)
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進一步寫謝舍人飛升游仙的情景。詩人描寫謝舍人騎雙仙鶴飛上渺遠高聳的紫蓋山峰,仙語仙樂之聲由五色祥云中隱隱傳來。“紫蓋迥標雙鶴上”一句表現(xiàn)的景象使人感覺到謝舍人仙姿如在目前,而“語音猶在五云中”似乎又使人覺得仙境朦朧。這兩句一顯一隱,創(chuàng)造出一種飄渺神奇,可望不可及的境界。前兩聯(lián)詩人著重寫謝舍人登仙情景。
腹聯(lián)則扣題寫謝舍人仙居景象。“青溪不接漁樵路,丹井唯傳草木風”突出表現(xiàn)謝舍人隱居之所超塵絕俗,人跡罕至的特點。“青溪”“丹井”點出他的隱居學道之地。漁人樵夫是無往不至的,然而能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漁人,能觀仙人下棋的王質,卻也難窺謝舍人仙居之神韻,可見謝舍人仙居的神秘脫俗。由于仙居不與世接,故其求仙之術不得而傳之,唯有那造物所生披拂萬物的風,才能領略謝舍人仙居的仙氣,并永遠伴隨著它。這怎么能不使詩人產生既向往又遺憾的情緒呢?
尾聯(lián)轉而抒情。詩人直接寫自己產生的對求仙長生的向往之情。“思捧金液”表現(xiàn)他因詠謝舍人仙居而引起求仙的想法。“露盤”句則是用漢武帝于建章宮前建金銅仙人承露盤以求服食長生的典故,表現(xiàn)其向往之情。
這首詩擺脫了過去游仙詩大量鋪張游仙景象描寫的方法,而用簡潔的白描寫謝舍人登仙及仙居的景象,表現(xiàn)其向往之情。詩的結構嚴謹,用典貼切,有一定的藝術性。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和李天麟(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和陶形贈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