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是生活迷住了我們;
生活中充滿著溫馨和熱忱,
恰似優美誘人的童話
愉悅著我們異常的心靈。
有件東西從遠方將我們恐嚇,——
然而,恐懼中卻有歡欣:
它喚起一種愉快的想象,
猶如一位慈祥的老人
在夜間講述令人心醉的奇遇。
但是,輕松的欺誆終將結束!
我們對一切神秘都習以為常——
隨后是生活令我們嫌惡,
我們懶洋洋地看待一切,
錯綜的聯系和生活之謎
已經過分冗長、陳舊、枯燥,
就像臨睡之前的乏味故事
向一個疲倦的旅人反復鋪敘。
(吳笛譯)
【賞析】
韋涅維季諾夫曾寫道:“所有時代和所有民族的真正詩人,都是哲學家。”19世紀20至30年代,俄國文藝學中出現了一個“哲學美學學派”,這一學派側重從哲學角度論證藝術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規律,屬于這個學派的批評家就有韋涅維季諾夫。
韋涅維季諾夫以哲理詩人聞名,他在傳統的俄羅斯浪漫主義詩歌中注入了玄學與哲理的因素。《生活》就是一首有關人生總體過程的哲理詩,它雖然只有17行,但對人生體會的表述,仿佛是在漫長時間的體驗中的覺悟。詩作分三個層次表現了人生三個階段對于生活的不同感受: 前四句表達的是第一階段,此時人生處于童年與少年時期,對生活只有新鮮感觸和美麗想象,生活的世界就等于童話。5至9行描寫了第二階段,生活中真實的可怕的事物開始出現,但它仍在遠方,它只是人們在這一階段聽到的東西,因此在恐懼中反而更激起興奮的感覺,就像人們聽到傳奇一樣。最后第三階段顯然在種種人生經歷與體驗過后,“我們”對原先神秘新奇的世界萬物終于習以為常,而且由于其中的諸多艱辛與丑陋,已經“令我們嫌惡”。
“我們懶洋洋地看待一切”,這真是生動的詩句,它書寫出一個人的蒼老和智慧,以及生命在經歷中所獲得的平和。蒼老令人哀傷,其中包含著對生活的厭倦與疲憊,當我們讀到生活竟然“已經過分冗長、陳舊、枯燥,/就像臨睡之前的乏味故事/向一個疲倦的旅人反復鋪敘”,不能不驚嘆詩句比喻的貼切,感嘆生存的殘忍。
生活的相對性的價值判斷,在于生活者主觀感受與主體的變異。而時間在不動聲色中完成著一切,從優美誘人的童話到懶洋洋的乏味故事,內容其實還是那樣一些東西,但一個人已從早晨走到了黃昏。看似一首平實低沉的詩歌,其中卻充溢著深思。
韋涅維季諾夫短暫的創作生涯也經過了一個轉變的過程。1825年之后,他的詩中越來越多地出現憂傷的情致。但這種憂傷由于他的哲學性思慮,并不局限于具體遭遇,包括他的孤獨失望,都被引向對人生與存在奧秘的探尋。他被認為是俄羅斯哲理抒情詩的首創者之一。
(南野)
上一篇:《生命過半 [德國]荷爾德林》讀后感
下一篇:《生活之惡 [意大利]蒙塔萊》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