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戲劇·長生殿》原文與賞析
洪 升
第五十出仙圓
〔雙調引子謁金門〕(凈扮道士上)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終不變,定能償夙愿。
貧道楊通幽,前出元神在于蓬萊,蒙玉妃面囑,中秋之夕引上皇到月宮相會。上皇原是孔升真人,今夜八月十五數合飛升。此時黃昏以后,你看碧天如水,銀漢無塵,正好引上皇前去。道猶未了,上皇出宮來也。(生上)
〔仙呂入雙調忒忒令〕碧澄澄云開遠天,光皎皎月明瑤殿。(凈見介)上皇,貧道稽首。(生)仙師少禮。今夜呵,只因你傳信約蟾宮相見,急得我盼黃昏眼兒穿。這青霄際,全托賴引步展。
(凈)夜色已深,就請同行。(行介)(凈)明月在何許?揮手上青天。(生)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凈)我欲乘風歸去,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塞。(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生)仙師,天路迢遙,怎生飛渡?(凈)上皇,不必憂心。待貧道將手中拂子,擲作仙橋,引到月宮便了。(擲拂子化橋下)(生)你看,一道仙橋從空現出。仙師忽然不見,只得獨自上橋而行。
〔嘉慶子〕看彩虹一道隨步顯,直與銀河霄漢連,香霧濛濛不辨。(內作樂介)聽何處奏鈞天,想近著桂叢邊。
(虛下) (老旦引仙女,執扇隨上)
〔沉醉東風〕且秋光玉輪正圓,奏霓裳約開清讌。吾乃月主嫦娥是也。月中向有《霓裳》天樂一部,昔為唐皇貴妃楊太真于夢中聞得,遂譜出人間。其音反勝天上。近貴妃已證仙班。吾向蓬山覓取其譜,補入鈞天,擬于今夕奏演。不想天孫憐彼情深,欲為重續良緣。要借我月府,與二人相會。太真已令道士楊通幽引唐皇今夜到此,真千秋一段佳話也。只為他情兒久,意兒堅,合天人重見。因此上感動天孫為他方便。仙女每,候著太真到時,教他在桂陰下少待。等上皇到來見過,然后與我相會。(仙女)領旨。(合)桂華正妍,露華正鮮。撮成好會,在清虛府洞天。(老旦下) (場上設月宮,仙女立宮門候介) (旦引仙女行上)
〔尹令〕離卻玉山仙院,行到采蟾月殿,盼著紫宸人面。三生愿償,今夕相逢勝昔年。
(到介)(仙女)玉妃請進。(旦進介)月主娘娘在那里?(仙女)娘娘分付,請玉妃少待。等上皇來見過,然后相會。請少坐。(旦坐介)(仙女立月宮旁候介) (生行上)
〔品令〕行行度橋,橋盡漫俄延。身如夢里,飄飄御風旋。清輝正顯,入來翻不見。只見樓臺隱隱,暗送天香撲面。(看介) “廣寒清虛之府”。呀,這不是月府嗎?早約定此地佳期,怎不見蓬萊別院仙!
(仙女迎介)來的莫非上皇嗎?(生)正是。(仙女)玉妃到此久矣,請進相見。(生)妃子那里?(旦)上皇那里? (生見旦哭介)我那妃子呵!(旦) 我那上皇呵! (對抱哭介) (生)
〔豆葉黃〕乍相逢執手,痛咽難言。想當日玉折香摧,都只為時衰力軟,累伊冤慘,盡咱罪愆。到今日滿心慚愧,到今日滿心慚愧,訴不出相思萬萬千千。
(旦) 陛下,說那里話來!
〔姐姐帶五馬〕〔好姐姐〕是妾孽深命蹇,遭磨障,累君幾不免。梨花玉殞,斷魂隨杜鵑。〔五馬江兒水〕只為前盟未了,苦憶殘緣,惟將舊盟抱堅,荷君王不棄,念切思專,碧落黃泉為奴尋遍。
(生)寡人回駕馬嵬,將妃子改葬。誰知玉骨全無,只剩香囊一個。后來朝夕思想,特令方士遍覓芳魂。
〔玉交枝〕才到仙山尋見,與卿卿把衷腸代傳。(出釵盒介)釵分一股盒一扇,又提起乞巧盟言。(旦出釵、盒介)妾的釵盒也帶在此。(合)同心鈿盒今再聯,雙飛重對釵頭燕。漫回思不勝黯然,再相看不禁淚漣。
(旦)幸荷天孫鑒憐,許令斷緣重續。今夕之會,誠非偶然也。
〔五供養〕仙家美眷,比翼連枝,好合依然。天將離恨補,海把怨愁填。(生合)謝蒼蒼可憐,潑情腸翻新重建。添注個鴛鴦牒,紫霄邊,千秋萬古證奇緣。
(仙女)月主娘娘來也。(老旦上)“白榆歷歷月中影,丹桂飄飄云外香”(生見介)月姐拜揖。(老旦)上皇稽首。(旦見介)娘娘稽首。(老旦)玉妃少禮,請坐了。(各坐介)(老旦)上皇,
玉妃,恭喜仙果重成,情緣永證。往事休提了。〔江兒水〕只怕無情種,何愁有斷緣。你兩人呵,把別離生死同磨煉,打破情關開真面,前因后果隨緣現。覺會合尋常猶淺,偏您相逢,在這團圓宮殿。
(仙女)玉旨降。(貼捧玉旨上)“織成天上千絲巧,綰就人間百世緣”(生、旦跪介)(貼)玉帝敕諭唐皇李隆基、貴妃楊玉環:咨爾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萊仙子。偶因小譴,暫住人間。今謫限已滿,準天孫所奏,鑒爾情深,命居忉利天宮,永為夫婦。如敕奉行。(生、旦拜介)愿上帝圣壽無疆。(起介)(貼相見,坐介)(貼)上皇,太真,你兩下心堅,情緣雙證。如今已成天上夫妻,不比人世了。
〔三月海棠〕忉利天,看紅塵碧海須臾變。永成雙作對,總沒牽纏。游衍,抹月批風隨過遣,癡云膩雨無留戀。收拾釵和盒舊情緣,生生世世消前愿。
(老旦)群真既集,桂宴宜張。聊奉一觴,為上皇、玉妃稱賀。看酒過來。(仙女捧酒上)酒到。(老旦送酒介)
〔川撥棹〕清虛殿,集群真,列綺筵。桂花中一對神仙,桂花中一對神仙,占風流千秋萬年。(合)會良宵,人并圓;照良宵,月也圓。
〔前腔換頭〕(貼向旦介)羨你死抱癡情猶太堅,(向生介)笑你生前守盟幾變遷。總空花幻影當前,總空花幻影當前,掃凡塵一齊上天。(合)會良宵,人并圓;照良宵,月也圓。
〔前控換頭〕(生、旦)敬謝嫦娥把衷曲憐;敬謝天孫把長恨填。歷愁城苦海無邊,歷愁城苦海無邊,猛回頭癡情笑捐。(合)會良宵,人并圓;照良宵,月也圓。
〔尾聲〕死生仙鬼都經遍,直作天宮并蒂蓮,才證卻長生殿里盟言。
(貼)今夕之會,原為玉妃新譜《霓裳》。天女每那里?(眾天女各執樂器上)“夜月歌殘鳴鳳曲,天風吹落步虛聲”。天女們稽首。(貼)把《霓裳羽衣》之曲,歌舞一翻。(眾舞介)
〔高平調羽衣第三疊〕〔錦纏道〕桂輪芳,按新聲,分排舞行。仙珮互趨蹌,趁天風,惟聞遙送叮噹。〔玉芙蓉〕宛如龍起游千狀,翩若鸞回色五章。霞裙蕩,對瓊絲袖張。〔四塊玉〕撒團團翠云,堆一溜秋光。〔錦漁燈〕裊亭亭現緱嶺笙邊鶴氅,艷晶晶會瑤池筵畔虹幢,香馥馥蕊殿群姝散玉芳。〔錦上花〕呈獨立,鵠步昂;偷低度,鳳影藏。斂衣調扇恰相當,〔一撮棹〕一字一回翔。〔普天樂〕伴洛妃,凌波樣;動巫娥,行云想。音和態,宛轉悠揚。〔舞霓裳〕珊珊步躡高霞唱,更泠泠節奏應宮商。〔千秋歲〕映紅蕊,含風放;逐銀漢,流云漾。不似人間賞,要輔蓮慢踏,比燕輕飏。〔麻婆子〕步虛,步虛瑤臺上,飛瓊引興狂,弄玉,弄玉秦臺上,吹簫也自忙。凡情、仙意兩參詳。〔滾繡球〕把鈞天換腔,巧翻成余弄兒盤旋未央。〔紅繡鞋〕銀蟾亮,玉漏長,千秋一曲舞霓裳。
(貼)妙哉此曲,真個擅絕千秋也。就借此樂,送孔升真人同玉妃,到忉利天宮去。(老旦)天女每,奏樂引導。(天女鼓樂引生、旦介)
〔黃鐘過曲永團圓〕神仙本是多情種,蓬山遠,有情通。情根歷劫無生死,看到底終相共。塵緣倥傯,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間夢,悲歡和哄,恩與愛總成空。跳出癡迷洞,割斷相思鞚;金枷脫,玉鎖松。笑騎雙飛鳳,瀟灑到天宮。
〔尾聲〕歸霓裳,新翻弄。唱與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萬古無窮。
誰令醉舞拂宴筵,張 說
上界群仙待謫仙。方 千
一曲霓裳聽不盡,吳 融
香風引到大羅天。韋 絢
看修水殿號長生,王 建
天路悠悠接上清。曹 唐
從此玉皇須破例,司空圖
神仙有分不關情。李商隱
洪升,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生于順治二年(1645)。逝于康熙三十六年(1704)。他出身于望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但是,從20多歲到45歲,一直當了20多年的太學生,未曾得到一官半職。在北京期間,生活相當困窘,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代著名詩人,在京任右贊善兼翰林院編修的趙執信組織觀演《長生殿》,清廷以國喪日演劇為借口,革除了趙的官職。洪升在國子監的名籍也被勾銷,不得已回到家鄉。60歲時,醉后乘船,失足落水而死。
洪升精通音律,擅長詩文詞曲。現存著作有 《詩騷韻注》,詩集 《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集》,雜劇 《四嬋娟》、傳奇《長生殿》。其他戲曲著作 《沉香亭》、《舞霓裳》(以上二劇為 《長生殿》的一稿、二稿)、《回文錦》、《回龍記》、《鬧高唐》、《錦繡圖》、《長虹橋》、《天涯淚》、《節孝坊》等,均已失傳。
《長生殿》主要根據白居易《長恨歌》、陳鴻 《長恨歌傳》、白樸 《梧桐雨》雜劇及《天寶遺事》、《楊太真外傳》等有關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故事而寫成的。他在 《例言》 中講:“憶與嚴十定隅 (洪升在杭州的朋友) 坐皋園,談及開元、天寶間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傳奇。”他到了北京之后,好友毛玉斯稱“排場近熟”,于是“去李白,入李泌輔肅宗中興,更名 《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馬嵬之變,已違夙誓,而唐人有玉妃歸蓬萊仙院,明皇游月宮之說,因合用之,專寫釵盒情緣,以 《長生殿》題名”。由此可知,作者花費了多年心血,三易其稿,才把它寫成。上演以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時朱門綺席,酒社歌樓,非此曲不奏,纏頭為之增價”(《蓮坡詩話》)”當時還有 “家家 ‘收拾起’,戶戶 ‘不提防’”的說法( “不提防”是 《長生殿·彈詞》 〔南呂一枝花〕 開頭三字; “收拾起”是《千鐘祿·慘睹》〔傾杯玉芙蓉〕 開頭三字)。它的單折戲《納書楹曲譜》收三十一出,《集成曲譜》收二十九出。可以說是古代戲曲中上演折數最多的一部著作。迄今昆劇舞臺上也經常上演 《定情》、《驚變》、《疑讖》(又名《酒樓》)、《偷曲》、《絮閣》、《罵賊》、《聞鈴》、《哭像》、《彈詞》 等折。
《長生殿》故事梗概如下:天寶年間,政清民和。唐明皇寄情聲色,冊楊玉環為貴妃。自此以后,唐明皇把大權交權臣楊國忠等,自己卻沉醉于愛情生活: 二人到華清池游樂,于長生殿乞巧。楊貴妃為了討唐明皇的歡欣,偷仙樂制成《霓裳羽衣曲》。正當酣歌妙舞的時候,安祿山起兵漁陽,攻破潼關,直搗長安。唐明皇無奈,只好帶楊貴妃等逃往四川。途中,六軍怒殺楊貴妃哥哥楊國忠,逼迫唐明皇賜死楊貴妃。楊貴妃死后,玉體埋在馬嵬坡,而幽魂則棲于驛中佛堂。她回想過去罪孽,悔恨萬分,只是對唐明皇的癡情尚未斷絕,常向西川遙望。她的真情感動了玉皇大帝,“準授太陰煉形之術”,尸解上升,復籍仙班,歸居蓬萊仙院。然而她依然把與唐明皇定情時的金釵鈿盒留在身邊,希望能夠重新相會。而唐明皇自別了楊貴妃,一路上悲涼凄愴,傷心不止。聽到劍閣的風雨聲和鈴聲,猶如“愁人血淚交相迸”。到成都后,令匠人雕貴妃像一尊,迎入宮中供養。他對著雕像,捶胸頓足,回想馬嵬坡前賜死的情況,怨恨自己 “全無主張”,“救不得月貌花龐”。郭子儀收復兩京后,唐明皇回鑾。途中經過馬嵬驛,欲改葬卻不見楊貴妃的尸體。回到長安,他觸物傷情,更加思念,于是遍訪異人,希望能夠把楊貴妃的魂魄召來相見。臨邛道士楊通幽有呼風喚雨、攝鬼招魂的法術。他設法壇,顯神通,天上地下求之遍,終于在織女的指引下找到了玉環仙子,約定月圓的時候相見。唐明皇得信不勝歡喜,于八月十五日夜飛升,靈魂在道士的領引下上達月宮與蓬萊仙子楊玉環重新團圓。
《長生殿》 雖是一部 “要使情留萬古無窮” 的愛情作品,卻充滿了神仙道引之術的道教思想。道教始于北魏,至唐代最為盛行。在許多文學作品里都有所表現。以李、楊故事為題材的 《長恨歌》、《長恨歌傳》、《楊太真外傳》等就是比較突出的例子。《長恨歌》有“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至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云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的句子。據此,洪升在《長生殿》中加以發揮,使這一內容更豐富深刻、更形象生動。《長生殿》共五十折。它以第二十五出為界。后一半主要寫楊貴妃縊死之后,精靈不散,元神入彀,重回蓬萊仙院和臨邛道士上天入地找到玉環仙子與唐明皇的亡靈在月宮團圓,具有濃厚的神仙道引色彩。前一半基本上是按歷史真實來描寫的。唐明皇和楊貴妃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物。但是,作者卻按道教的人生觀念加以解釋:唐明皇本是元始孔升真人,楊貴妃本是蓬萊仙子。他們兩人在世上之所以歷遭痛苦和磨難,是因為在天上犯了戒條。這樣一來,就把前半部也納入道家思想的范圍,使其在內容上混然成為一個整體。
在藝術上,《長生殿》的最大長處是曲律文采具工,案頭場上兩擅。文采和曲律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文采好的作品往往曲律不工;曲律工整的作品又往往文采欠佳。案頭和場上也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宜于案頭閱讀的作品往往不宜搬上舞臺;宜于舞臺演出的作品又往往文學性差。《長生殿》卻不然。作者把四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既有文采又合曲律,既有很高的文學性又非常宜于舞臺演出。后人常把它和《桃花扇》相提并論,有“南洪北孔”(指洪升和孔尚任)之稱。誠如近代戲曲大師吳梅先生所說:“僅論文字,似孔盛于洪,不知排場布置、宮調分配,昉思遠駕東塘(孔尚任號)之上”,“二百年來詞場不祧者,獨有稗畦而已”(《中國戲曲概論》)。
《仙圓》是《長生殿》最后一折(即第五十折)。所謂仙圓,就是唐明皇和楊貴妃都成了仙以后在月宮中相會。唐明皇離開人世成仙,在道士楊通幽的道引下登上仙橋,直奔月宮。而早已成仙的楊貴妃恰在月宮等候。二仙相會,回憶離別之情,拘首痛哭。唐明皇在“乍相逢執手,痛咽難言”的悲哽聲中,痛恨自己不能保護貴妃,使她冤死在馬嵬坡下。而楊貴妃以自己“孽深命蹇”來勸慰唐明皇。兩者都以道家思想懺悔自己,表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嫦娥開脫二人:“別離生死同磨煉,打破情關開真面,前因后果隨緣現”。這就是說人的生死都是由上天安排定的,非人力能夠轉移,也宣傳了道家苦煉還真的教義。最后,仙女傳玉旨點明他們的身世和未來前途:“咨爾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萊仙子。偶因小譴,暫住人間。今謫限已滿,準天孫所奏。鑒爾情深,命居忉利天宮,永為夫婦。如敕奉行。”于是在玉帝的安排下,他們最終享受到沒有痛苦,沒有劫難,無憂無慮的神仙生活。這出戲的地點在仙境月宮,人物全是神仙,中心內容又是歷經磨難的一對情人在天上團圓。可以說該折戲最集中地體現了道家思想。
藝術特點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結構。按一般講,玉旨宣畢,二人謝旨,全出戲即可落幕。如果這樣的話,場面就會顯得冷淡。為了掀起一個戲劇高潮,達到皆大歡喜的目的,作者打破常規又增寫了〔羽衣第三疊〕和〔永團圓〕兩支曲子。前一支由眾仙女一齊歌舞,場面華麗而壯觀。后一支在眾仙歌舞聲中,天女引唐明皇與楊貴妃徐徐升赴忉利天宮。既點明了主題,又給觀眾(讀者)以無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第二是曲律。該折以唱為主,共有兩套十九支曲子。每支曲子無一不合格,無一不合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其中集曲〔羽衣第三疊〕更令人嘆為觀止。它集中了十二支曲牌,長達四十六句,也一絲不茍,句句字字符合音律,更非尋常作家所能企及。第三,文詞既典雅華麗又形象生動。寫景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用最精練的語言描繪出來。像“碧澄澄云開遠天,光皎皎月明瑤殿”、“彩虹一道隨步顯,直與銀河霄漢連,香霧濛濛不辨”等,把月宮描繪得既神奇又縹緲,給人以美好的憧憬。至于寫情更是作者的特長。這折戲寫情的曲子僅有 〔豆葉黃〕、〔姐姐帶五馬〕、〔玉交枝〕 三支,卻把唐明皇與楊貴妃相見時悔恨、傷心、痛苦的心理狀態描摹得既細膩又宛轉,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上一篇:《小說、戲劇·金和尚》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說、戲劇·閻王斷獄》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