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作家拉夫列尼約夫(1891—1959)的中篇小說。漁民孤女馬柳特卡報名參加赤衛隊。她愛好寫詩,詩作屢屢失敗;但她的槍法卻很高明,是葉秀可夫率領的隊伍里的神槍手,已擊斃四十個敵人。在一次沙漠遭遇戰中,葉秀可夫命令她對準一名軍官射擊,但未擊中。紅軍隊伍包圍了敵人,活捉了這一名有著“最藍最藍的眼珠”的軍官。原來他是鄧尼金的全權代表、白軍中尉郭魯奧特羅,負有重要的使命。此人頑固,守口如瓶。葉秀可夫把他交給馬柳特卡看管。當弄到一只僅能載四人的小船時,葉秀可夫決定讓馬柳特卡和另外兩名戰士押送中尉去司令部,并囑馬柳特卡務必完成任務。不久,海上風暴驟起,兩名戰士犧牲,馬柳特卡與中尉被海浪推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馬柳特卡對他產生了感情。后來,海面上出現一條船,中尉認出是白軍方面的,不顧一切向那條船奔去。馬柳特卡記起葉秀可夫的囑咐,舉槍射擊,中尉應聲倒地。馬柳特卡哭喊著撲過去,但他已被擊斃。
小說著力于探索正確地處理人的自然本性與社會性之間的關系,并借此表達其中心思想:來自社會下層的普通女戰士在嚴酷斗爭中的成長過程及其革命的責任感。馬柳特卡為人熱情,好幻想。她與中尉在孤島上處在“誰也離不開誰”的特殊境遇中,特別是在那只被風雨打壞的木船漂走、中尉又長時間昏迷不醒的情況下,她的心里出現了對他救護和溫存的感情。但是,在馬柳特卡與中尉的接觸過程中,兩種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仍在沖突。馬柳特卡最后的抉擇正是以其愛憎觀念和革命戰士的責任感為依托的。
小說的情節、安排的沖突緊張尖銳,不落俗套;主人公的復雜心理被描繪得很深刻和合情合理。小說于1927年和1956年被改編成電影、
上一篇:《第二十二條軍規》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紅蓮花》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