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xué)·《圣經(jīng)·新約》·登山寶訓(xùn)》原文與賞析
《新約·馬太福音》第5—7章
《新約·路加福音》第6章
耶穌從耶路撒冷回到迦百農(nóng),繼續(xù)傳道。在追隨耶穌的人們中,各種各樣的人都有,耶穌要從中選出一些人來,以便要他們常和自己同住,也要差他們出去傳道。
耶穌上了山,徹夜禱告上帝。直到天亮,他把諸多門徒叫上來,從他們中間選出十二個人,稱他們?yōu)槭雇健?br>
這十二使徒的名字是:
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多馬、馬太、雅各(亞勒腓之子)、達(dá)太、西門(奮銳黨人)、猶大(加略人)。
到耶穌這里聽講道的人很多,耶穌登上一座山,門徒和眾人都隨他上山,圍著他坐下來。耶穌開口教訓(xùn)他們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yàn)樘靽撬麄兊摹?br>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氐冒参俊?br>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爻惺芡恋亍?br>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氐蔑栕恪?br>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孛蓱z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氐靡娚系邸?b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胤Q為上帝的兒子。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yàn)樘靽撬麄兊摹?br>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yīng)當(dāng)歡喜快樂。因?yàn)槟銈冊谔焐系玫降馁p賜是大的,以前的先知,人們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yàn)槟銈兪苓^安慰。
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yàn)槟銈儗⒁囸I。
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yàn)槟銈儗⒁Э蕖?br>
人都夸你們好的時(shí)候,你們就有禍了,因?yàn)樗麄兊淖孀诖傧戎彩沁@樣。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你們是世上的光。人點(diǎn)燈,不能放在斗底下,而要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人。你們的光也當(dāng)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廢掉,乃是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xùn)人這樣做,那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xùn)人遵行,那他在天國里要稱為最大的。
我告訴你們,你們行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斷然不能進(jìn)天國。
你們聽見那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你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峙滤涯闼徒粚徟泄?,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給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了。我實(shí)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里出來。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里已經(jīng)犯奸淫了。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也不叫全身陷進(jìn)地獄。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也不叫全身墮入地獄。
又有話說,人若休妻,就當(dāng)給她休書。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她做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奸淫了。
你們又聽見那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遵守”。只是我告訴你們,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yàn)樘焓巧系鄣淖弧2豢芍钢仄鹗?,因?yàn)榈厥撬哪_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yàn)橐啡隼涫谴缶木┏恰S植豢芍钢愕念^起誓,因?yàn)槟悴荒苁挂桓^發(fā)變黑變白。你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于邪惡。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zhuǎn)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拿你的里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qiáng)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dāng)愛你的鄰居,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的仇敵,為那迫害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做天父的兒子。因?yàn)樗腥疹^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要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么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么?你們?nèi)魡握埬阈值艿陌?,比別人有什么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能這樣么?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天父的完全一樣。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你施舍的時(shí)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你們禱告的時(shí)候,不可像那偽善者,愛站在會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shí)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jīng)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shí)候,要進(jìn)你的內(nèi)室,關(guān)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bào)答你。你的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復(fù)的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yàn)槟銈儧]有祈求以前,你們所需要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為圣,愿你的國降臨,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nèi)沼玫娘嬍?,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險(xiǎn)惡。因?yàn)閲?、?quán)柄、榮耀,全是你的。阿門!
你們饒恕他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他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們禁食的時(shí)候,要梳頭洗臉,不要叫人看出是在禁食,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bào)答你。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cái)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洞來偷。而要積攢財(cái)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也不會銹壞,也沒有賊挖洞來偷。因?yàn)槟愕呢?cái)寶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瑪門(財(cái)利)。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為身體憂慮。生命不勝于飲食么?身體不勝于衣服么?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父尚且養(yǎng)活它。你不比飛鳥貴重得多么?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shù)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食憂慮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shí)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一朵花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里,上帝還給它這樣的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所需用的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yàn)槊魈熳杂忻魈斓膽n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dāng),這就夠了。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被人論斷。因?yàn)槟銈冊鯓诱摂嗳?,也必怎樣被論斷。為什么看見你兄弟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這偽善之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不要把圣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zhuǎn)過來咬你們。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yàn)榉财砬蟮模偷弥?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把更好的東西給求他的人么?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yàn)檫@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你們要進(jìn)窄門,因?yàn)橐驕缤鲋T是寬的,路是大的,進(jìn)去的人也多;引向永生之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里來,外面披著羊皮,里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rèn)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里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jié)好果子,凡壞樹都結(jié)壞果子。好樹不能結(jié)壞果子,壞樹不能結(jié)好果子。善人因他心里存善,就發(fā)出善來。惡人因他心里存惡,就發(fā)出惡來。心里所充滿的,口就說出來。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fēng)吹,沖擊那房子,房子總不坍塌,因?yàn)楦⒃谂褪?。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丘上。雨淋,水沖,風(fēng)吹,沖擊那房子,房子就坍塌了,并且坍塌得很厲害。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就下山了。他的門徒和眾人,也都跟著他下了山。
福音書中,耶穌在施洗約翰為其施洗,在曠野受到魔鬼撒旦的試探以后,正式開始了他的傳道活動,這是耶穌一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傳道活動。要《馬太福音》中,這是一次在山頂上的布道,因而被稱之為“登山寶訓(xùn)”。在“同觀福音”中,《路加福音》也記載了此事,但說法略有不同,《路加福音》記載耶穌是在平地上發(fā)表他的宏論的,而《馬可福音》中完全沒有類似“寶訓(xùn)”的言詞,馬可所記錄的耶穌的訓(xùn)誡幾乎全是寓言、比喻類的故事,在馬可的筆下,耶穌并沒有提出這一整套的道德式的誡律。但馬太所敘述的“登山寶訓(xùn)”卻絕非寓言,盡管其中使用了寓言和豐富的想象,這是一套非常直接而且明確的道德教誨。
福音書中載滿了耶穌的言論,其中“登山寶訓(xùn)”最集中地反映了耶穌的真實(shí)思想,同時(shí)也反映了耶穌教義的精髓。通過對“登山寶訓(xùn)”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深刻更加清楚地看出耶穌思想與舊的猶太律法之間的淵源和不同之處,這是很值得比較和分析的。
耶穌論敘的第一個內(nèi)容是他的福禍觀: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yàn)樘靽撬麄兊摹?br>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氐冒参俊?br>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爻惺芡恋亍?br>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氐蔑栕恪?br>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氐妹蓱z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氐靡娚系邸?b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yàn)樗麄儽胤Q為上帝的兒子。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yàn)樘靽撬麄兊摹?br>
這就是耶穌提出的“八福說”。在耶穌的教義當(dāng)中,虛心、溫柔、憐憫之心、清心寡欲這些美德,必將得報(bào)答,這種報(bào)答不是人世的報(bào)答,而是另一世界的報(bào)答——天國的報(bào)答。而世人忍受苦難、遭受迫害、受到殘暴和不公正的對待也是有福:在人世遭受挫折,在天國得到歡樂。對于人們因相信耶穌的思想而遭受磨難,耶穌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yīng)當(dāng)歡喜快樂。因?yàn)槟銈冊谔焐系玫降馁p賜是大的,以前的先知,人們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币d為世間受苦受難的人民描繪了一幅天國的美好圖景,小天國的景象鼓舞他們?nèi)淌芸嚯y、堅(jiān)韌不拔的信心,相反,他對富人就不那么慷慨了,他警告富人說:
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yàn)槟銈兪苓^安慰。
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yàn)槟銈儗⒁囸I。
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yàn)槟銈儗⒁Э蕖?br>
人都夸你們好的時(shí)候,你們就有禍了,因?yàn)樗麄兊淖孀诖傧戎彩沁@樣。
耶穌對貧窮和富裕的態(tài)度是很明確的,即今生貧窮,來世幸福,今生富裕,來世受苦。這頗有中國老子“福禍相倚”的意味,不過老子的福禍辯證的變化都發(fā)生在今世,而耶穌將這種變化移到了天國。耶穌的這種思想,也可以在猶太教的律法和先知書中找到根據(jù)。猶太教徒相信,貧因是愉悅上帝的,上帝總是急公好義,眷顧窮人。而另一方面,富裕又被當(dāng)成是對正義和虔誠的獎賞。對于那些富裕的以色列人,律法提出:“你居住之地總會有貧窮的同胞,所以我 (摩西)命令你們,必須慷慨地對待他們,你的貧困悲傷的同胞?!?《申命記第15章第11節(jié)) 比起律法書來,耶穌對待富人的態(tài)度更令人震驚:
耶穌剛要上路去旅行,有一個生人跑過來,跪在他面前,問他: “善良的老師,我該做什么事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耶穌回答:“你一定知道這些誡命: 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偽證、不可欺詐,要孝敬父母?!蹦侨嘶卮鹫f: “這一切我都遵守了?!币d眼睛看著他,心里喜歡他,就說:“你還缺少一件事,去變賣你所有的產(chǎn)業(yè),去分給窮人,就必有財(cái)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隨我?!蹦侨艘宦犚娺@話,臉色就變了,垂頭喪氣地走開了,因?yàn)樗芨挥?。此故事同見?《馬可福音》、《馬太福音》 和 《路加福音》。對富人的問題: “我該做什么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耶穌的回答是必須遵守律法,也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誡”中有關(guān)道德的6條誡命,當(dāng)富人仍不滿足,進(jìn)一步提問時(shí),耶穌的回答實(shí)際上已經(jīng)超出律法的范疇,他要求富人不僅遵守 “十誡”這一律法,而且還要遵守更高的道德準(zhǔn)則,把財(cái)產(chǎn)分給窮人。也就是說,耶穌認(rèn)為一個完人僅僅遵從律法是不夠的,他必須遵從律法之外的更高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這個標(biāo)準(zhǔn)是如此之高,是富人難以逾越的。由此引發(fā)了耶穌的名言:“駱駝穿過針眼,比財(cái)主進(jìn)上帝的國還容易呢!”耶穌的言論,再沒有比這句話更富有挑戰(zhàn)性、更富于激進(jìn)色彩的了。
博愛思想也是耶穌 “登山寶訓(xùn)” 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在《舊約 ·出埃及記》第20章中上帝告誡猶人: “不可殺人”,在 《舊約 ·申命記》第5章中借摩西之口又一次重申了這一誡律,而耶穌認(rèn)為,不僅要恪守不可殺人的古訓(xùn),就是向兄弟動怒、向你的對頭動怒,也是不可以的。律法要求猶太人愛自己的同胞:“不可懷恨你的兄弟……不可報(bào)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人民,要愛自己的同胞,像愛自己一樣?!?《利未記》第19章)。另外,猶太人對舊恨也未嘗稍忘: “亞捫人和摩押人不得參與上帝的聚會,甚至到他們子孫的第七代也不得參與。——因?yàn)樵谀銈兂霭<暗穆飞希麄儾还┠銈兟贸躺纤璧募Z食和水?!銈冇猩战^不可援助他們,使他們強(qiáng)盛。” (《申命記》 第23章) 《舊約》中充滿了對亞捫人、摩押人、米甸人、非利士人以及其他異族的戰(zhàn)爭和殺戮,然而在耶穌的“寶訓(xùn)”中,卻把這些都一筆勾銷了。他說: “你們聽見有話說: ‘愛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敵。’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的仇敵,為那迫害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做天父的兒子。”如果說《舊約》對朋友和仇敵的態(tài)度是恩怨分明的話,耶穌的思想則是泛愛主義的:僅僅遵守律法“愛你的親友”的誡命是不夠的,愛必須推而遠(yuǎn)之,直到敵人都包括在內(nèi)。
耶穌還明確表示反對報(bào)復(fù):“你們聽見有話說: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皇俏腋嬖V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zhuǎn)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拿你的里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qiáng)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币d對待仇敵的態(tài)度是要以博愛的寬廣胸懷來感化他們,而不主張以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耶穌時(shí)代,歷史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以色列人已經(jīng)不再為能夠在迦南立足而征戰(zhàn)殺伐,他們處于一種顛沛流離、痛失家園的狀態(tài)之中,而羅馬的強(qiáng)大又使以色列人一時(shí)難以看到復(fù)國的希望,猶太民族的起義一次又一次地被殘酷地鎮(zhèn)壓下去,因此這種以忍耐求生存,以博愛感化仇敵的思想應(yīng)運(yùn)而生。這種思想迎合了當(dāng)時(shí)猶太民族的需要,甚至也為基督教脫離猶太教的窠臼,成為一種新的世界性的宗教打下了基礎(chǔ)。
耶穌是以上帝的榜樣解釋他的理論的:上帝“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上帝的恩澤是廣被的,因?yàn)樯系巯嘈潘械娜私K將被感化。但是,在耶穌所有的傳道言論中,有關(guān)反對報(bào)復(fù)的言論曾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平主義者常常拿耶穌這段言論來為自己辯護(hù)。
“摩西十誡”和律法先知書只為人們的行為立法,規(guī)定了人們的行為準(zhǔn)則,但并沒有限制人們的心念。耶穌制定了更高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一念之動即為惡?!澳銈兟犚娪性捳f,‘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里已經(jīng)犯奸淫了?!币d還說過:“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兄弟動怒的,難免受審判?!痹谶@里,僅僅懷恨就等于謀殺,僅僅一念之動就等于奸淫,這當(dāng)然是有些夸張的,但是,耶穌的道德訓(xùn)誡的含義是明確的,在上帝的眼中,僅僅遵循律法是不夠的,因?yàn)橹\殺不就是對人懷恨到了極點(diǎn)的結(jié)果嗎?強(qiáng)奸不就是邪念發(fā)展到極端的行為嗎?上帝禁止殺人的律令體現(xiàn)在律法中不僅是禁止這種極端的結(jié)果,也禁止全部的懷恨狀態(tài)和邪念狀態(tài),不僅在外在行動上,也同樣體現(xiàn)在內(nèi)心。律法的確極為重要,但它并沒有包含所有上帝對人的命令,這就需要律法之外的道德觀念去補(bǔ)充。上帝要求人們表里如一、恪守不渝,而耶穌所強(qiáng)調(diào)的正是這種積極的內(nèi)省。不遵從“十誡”的人是罪人,嚴(yán)格遵從律法所規(guī)定的“十誡”的人,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有即遵從“十誡”又從道德層次上,也就是從內(nèi)心里領(lǐng)悟了“十誡”真諦的人,才是一個完人。
“登山寶訓(xùn)”中還有論起誓、論施舍、論禁食、論財(cái)寶、論議論人等諸多內(nèi)容,其中主要的思想是反對偽善、不要貪戀財(cái)貨、去除偏見以及防備假先知。耶穌在訓(xùn)誡教誨眾人時(shí),還使用了許多比喻,以加強(qiáng)其說教的效果。在“寶訓(xùn)”中,耶穌講了這樣一段值得注意的話:“莫想我來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廢掉,乃是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xùn)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xùn)人遵行,他在天國里要稱為大的。”這清楚地說明了耶穌的道德式訓(xùn)誡不是對摩西律法的破壞,而是對摩西律法的完善,他并不試圖用他的訓(xùn)誡取代律法,他只是鼓勵他的信徒對律法的內(nèi)容予以新的解釋,要認(rèn)清上帝對人的要求遠(yuǎn)多于摩西所寫的。
耶穌的“登山寶訓(xùn)”語言精煉、內(nèi)容宏富,其論禱告的部分成為基督徒禱告上帝時(shí)標(biāo)準(zhǔn)用語。后教會命名這段禱詞為“主禱文”。后世人們也經(jīng)常引用、活用、化用“登山寶訓(xùn)”中的內(nèi)容。席勒著名的詩篇《歡樂頌》中寫道:“歡樂、美麗的神圣光芒,天國中的仙女、上帝,我們充滿熱情來到你的圣殿里,你照耀好人也照惡人,在你仁慈的翼下,四海之內(nèi)皆成兄弟?!北磉_(dá)了對人類友愛、和諧的呼喚。馬克思在《萊茵年鑒》上發(fā)表的文章 《真正的社會主義》 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但是,我們的(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告誡人們說: ‘看看田野里的百合花吧?!堑模纯刺镆袄锏陌俸匣ò?,看看山羊是怎樣吞食他們,‘人’怎樣把它們摘下來插在自己的鈕扣孔上,牧女和驢夫在淫亂時(shí)怎樣踐踏它們!”耶穌用田野里的百合花自由自在地生長,來比喻不用憂慮衣食。馬克思反其意而用之,批判那些所謂的 “真正的社會主義者” 的德國小資產(chǎn)階級宣揚(yáng)超階級的“人性”,告誡人們認(rèn)清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shí)。
1982年7月美國 《時(shí)代》周刊刊登了一篇報(bào)道,揭露梵蒂岡教皇管轄的銀行為了賺錢竟投資于違背天主教教義的事業(yè),文章的標(biāo)題就是《上帝和瑪門》,作者巧妙地借用了“登山寶訓(xùn)”中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瑪門(財(cái)利)”這一典故,對教皇的揭露可說即恰當(dāng)貼切,又入木三分。
在 “寶訓(xùn)”中,有些話由于經(jīng)常被人引用而成為格言,例如:“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它成為一句著名的鼓舞人奮發(fā)向上、尋求積極人生意義的名言。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王維吳道子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說、戲劇·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