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青年》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8 彩色片 115分鐘
中國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田壯壯 編劇:劉毅然 攝影:蕭風 主要演員:陶金(飾龍翔) 馬羚(飾園園) 史可(飾羅丹) 朱迅(飾小小)
【劇情簡介】
夜色中的故宮舞門,強烈的光柱,激越的節奏,喧鬧的人群,打破了這里的空曠與沉寂,裝飾新潮的霹靂仔們在這里聚集,傳統與現代,古老與年輕在這里匯合。
某歌舞團的舞臺上,樂聲舒緩,紅綢柔動,園園正在領銜主演紅綢舞……
繼而是龍翔的獨舞。他的舞蹈瀟灑剛勁,力度極強,充滿個性……
“?!钡拇舐暫葦嘟K止了龍翔的獨舞,他被取消了參加藝術節的資格,這給龍翔與園園的愛情罩上了陰影。
在摩托車賽車場,龍翔竭力鼓動好友大路從雜技團調入摩托車隊,不久龍翔也辭職離團,成為自由職業者,在摩托車場領略著最瘋狂的刺激,在午門宣泄著青春的活力——“唱得開心,跳得自在,生活就該痛痛快快。”
經大路介紹,龍翔結識了星星時裝公司經理、女設計師羅丹。龍翔應聘于星星公司,任時裝表演隊教練,他把現代舞蹈與時裝表演結合起來,使時裝煥發出奪人的魅力,星星時裝榮獲了比賽大獎,羅丹向龍翔暗示了自己對他的愛慕,但龍翔卻回避了,他們仍是互相理解的朋友。
不負努力,龍翔編排的星星時裝公司的專場表演也獲得了成功,龍翔冒雨去找園園,希望也能與她一同分享這喜悅與興奮,沒想到園園已經結婚了。他漫無目的地在雨中漫步,碰到了新認識不久的新朋友小小,龍翔來到小小的家中避雨,小小活潑灑脫的個性感染了龍翔。
龍翔與羅丹來到摩托車場,這里正進行著摩托車超級越野賽,強手云集,爭奪激烈,大路失去控制,突然摔出,賽車起火……
由于賽車失利,大路只能回到雜技團的鐵籠里,兩個好朋友隔籠相望,默默無語。
龍翔的演出成功帶來了一連串座談、采訪,演出合同應接不暇,這時龍翔向羅丹提出暫時離開星星公司,他力圖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去更廣闊的舞臺充實、豐富自己。
龍翔與小小一同來到中國大學,為百年校慶演出,光斑、煙霧、歌星、舞星、歌舞、千名觀眾組成了狂熱的青春舞臺……
演出后,龍翔來到小小家。翌日清晨,小小給仍在睡著的龍翔端來早點,并把家門鑰匙留給他,希望他常來,龍翔看著鑰匙欣慰地舒展著筋骨。
【鑒賞】
這是當代中國影壇上鮮見的現實題材歌舞片。
一般來講,歌舞片是一種類型電影,類型電影往往是突出類型的特點,滿足觀眾的特定口味,而不是突出個性的藝術電影。導演田壯壯在拍攝《搖滾青年》的時候,正值當時的藝術創作氛圍和思想探索氛圍相當寬松,舒展藝術個性,突顯思想探究,成為當時青年藝術家的追求,所以這部影片在遵循歌舞片類型的同時,表現了導演的藝術個性和獨特思考,影片在尋找著個性張揚與歌舞影片的契合對應。編導在尋找歌舞影片視聽組裝的和諧完整,并不違背歌舞片內部的語法規律,讓這種類型為他的個性服務,個性卻不破壞歌舞片類型的自足結構。由于編導在尋找個性與類型的完滿契合,所以有人把它當藝術片看,認為他反映了導演當時的心態;有人把它當歌舞片看,從中感應歌舞的韻律和節拍。也正是由于個性的存在,這部影片不可能是極端純粹的歌舞片,所以怎樣讓呈現個性的故事隸屬歌舞類型,著實讓編導花費了一番氣力。
傳統的歌舞影片中人物的日常活動用舞蹈來表現,人物的言語用歌唱來抒發,故事情節的發展與音樂舞蹈的設計合拍相應。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歌唱舞蹈都在日常生活的真貌實景中進行。美國影片《奧立弗》里的孤兒們在飯廳里對權貴老爺的反抗用集體性的舞蹈歌唱來表現,小偷團伙的胡作非為也用歌唱舞蹈來表現,而且表現在逼真的貧民窟中。大概是歌唱舞蹈的空間環境太畢肖于生活,歌唱舞蹈的動作又太常超離于生活,這兩者的組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自相矛盾,背離了藝術的本性。所以從80年代起,歌舞片一般不再把日常生活實景中人們的言行舉止當作歌舞表現的內容,而是選取從事舞蹈活動的人員為表現對象,對于這些人來說,舞蹈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紀錄了他們的生活,也就表現了他們的舞蹈,這樣日常生活起居的歌舞形態也就得以避免。影片達到了外部的真實,也更適應觀眾的口味。
正因為出現了歌舞與日常生活言行的分離,所以出現了歌舞展示的限制,這就是說,只有生活中的舞蹈動作才能表現歌舞,人們的日常言行不用歌舞來表現,故而造成了歌舞部分與故事部分的對立沖突。從世界影壇歌舞片的創作來看,這一矛盾的解決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故事情節為歌舞服務,故事是歌舞的載體,怎么有利于表現歌舞,故事就怎么編。美國影片《霹靂舞》就是如此。另一種是歌舞為故事服務,歌舞有利于展現人物的心態情性,更極端的是把歌舞作為表現生命個性的符號。例如美國影片《臟舞》,每次舞蹈的出現,都是男女主人公情緒的交流,都是對貧富貴賤等級秩序的反抗。而《搖滾青年》的選擇是雙向的,故事既為歌舞的展現提供了時間與空間,歌舞又為人物的情緒運行、故事的推進發展提供了方式和手段,編劇設計了專業舞蹈演員走向民間跳霹靂舞的過程,為傳統的學院派舞蹈和社會青年中流行的現代霹靂舞蹈提供了表現的場所,每次舞蹈高潮的安排出現,都使主人公的意志充分顯現,使他的情緒得以盡情宣泄。
第一次龍翔在審查節目時表演了內含霹靂舞成分的舞蹈,其身體的扭曲怪動,張猛強健,一反傳統舞蹈的優雅和諧,這時的舞蹈語匯,不僅使觀念獲得了視覺的快感,而且感受到逆反傳統的狂放不羈。
龍翔的第二個舞蹈高潮是在辭去鐵飯碗到時裝表演隊上任之后,那時他的肩肘膝踝,顯現出類似電流通過的自由律動,這律動仿佛在謳歌生命的無拘無束和自由自在。
第三個舞蹈高潮是龍翔到大學去免費為校慶演出,在那種全景縱深鏡頭中,在龍翔的帶動下,舞臺上下的歌舞狂歡,似乎又是生命本體在商品經濟社會對金錢限制的抗爭和頂逆。我們在這舞蹈中感受到血脈的擴張和心律的跳蕩,三個舞蹈高潮和故事內含的融合,使我們體味到編導對現代城市的理解,對演變中城市里一種新人格的希冀。這就是年輕人擺脫對傳統價值體系的依附,同時又逆反金鈔銀鈔的限制,按自己的性情和夢想,自由開心地生活。
影片充分運用攝影手段表現這種洋溢著自由精神的舞蹈跳動,因為霹靂舞的美感是從軀干到肢體的內里律動,它有時從頭肩開始一直傳遞到手腳,如果直觀這種舞蹈,容易忽略局部器官和骨關節起伏涌動的自由和精彩,而電影用特寫配以節奏鏗鏘的電子音樂,表現霹靂舞中手的怪招,腳的旋扭,背的搖顫,頭的擺晃,把生命的舒展和開朗展示得細致而透徹。與此同時,導演還有近景呈露舞蹈者的心靈氣質,以及他在自由舞動中的陶醉和迷狂,并且還用攝影機的俯、仰、推、拉、搖、移展現整個現代舞潮的聲浪和態勢。影片充分發揮了電影藝術的視聽優勢,力求舞蹈節奏和音樂節奏的對應吻合,使舞蹈增添了音樂打擊的節奏感,音樂擴大了舞蹈的情緒激發力。
對霹靂舞的空間環境設計,導演憑直覺選定故宮午門為背景,這激發了我們欣賞者的浮想聯翩和深思回味:霹靂舞是反傳統的動作體系,午門是傳統的威嚴象征,青年們在那巨大的皇宮城樓下狂跳亂舞,有著十足的反叛意味,而且這種舞蹈與午門的構合,又與美國霹靂舞扭動于摩天大廈之下形成鮮明對比。無獨有偶,本片的攝影也一反常規的禁忌,在霹靂舞的拍攝中大量使用底光、側光,其效果,似乎強化了自由生命的不可扼制以及無拘無束的身心快樂。
上一篇:《拎公文包的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教父》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