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Taxi·女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1 彩色片 102分鐘
中國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王君正 編?。簡萄┲?攝影:李月斌 主要演員:潘虹(飾秦瑤) 丁嘉麗(飾改秀)
【劇情簡介】
清晨,休了一年產假的出租汽車司機張改秀肩扛手提大包小包,氣喘吁吁地沖進車場,直撲久違了的紅色皇冠車。她將兒子的奶嘴掛到擋風玻璃上方的小鉤上,一按喇叭,驅車駛離了車場。突然改秀的前方出現了一個女人,她忙不迭地按了喇叭,誰知那女人竟俯身去拾滾到車輪底下的文件包,她只得猛踩剎車,高聲叫罵起來,可那女人卻像沒事一樣依舊高雅尊貴、目空一切的神態,改秀正欲發作,交通警敲響了她的車窗:鳴笛罰款!改秀氣得差點背過氣去。無巧不成書,當她來到“自然科學學術委員會”附近時,前方竟出現了早晨的那位冤家,這次改秀決計不按喇叭,她手腳并用,放慢車速,穩把方向盤,腳帶剎車,果然那個名叫秦瑤的女人竟像兔子撞樹般地撞向她的車頭!路人在指責秦瑤不會走路的同時,交口稱贊改秀駕車技術的高超,改秀總算出了口怨氣,又將5元罰款收據抖了出來,向眾人述說著自己委屈。尷尬的秦瑤一頭鉆進改秀的轎車,掏出10元錢塞進她的手中,哀求她盡快把自己帶出這尷尬之地。秦瑤的舉動使改秀的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她一踩油門向北京大學駛去,秦瑤漸漸平靜了,拿出一份材料凝神看了起來,改秀此刻突然感覺自己剛才的舉動有點太那個,于是有意與秦瑤搭訕起來,慢慢地兩個女人之間出現了第一次微笑——她們開始和解了。整個下午,改秀按秦瑤的要求出入于各高等學府和科研單位,改秀從反光鏡里看到秦瑤眼中噙著淚水……最后二人在藤子山分了手,改秀回到家,忽然發現了秦瑤遺忘在車上的皮包和一份免職書,原來秦瑤是一個被炒了魷魚的植物學家,改秀心里一陣發慌:她上藤子山莫非是尋短見?改秀立即驅車趕往藤子山,面對真誠的改秀,秦瑤終于吐露了實情,她曾和一位主任科員搞科研項目,并為此奉獻出了一切,包括愛情,可卻被說成利用女人的特長搞科研,這個項目不僅被取消了,還將她免了職。改秀氣憤地拉著秦瑤來到了那個主任家,略施小計,將主任連同那個夫人結結實實教訓了一番。最后改秀將秦瑤送到了她姑媽家,姑媽不在,秦瑤信步登上頂樓平臺,憑欄眺望,樓下的改秀以為秦瑤又想不開了,拼命按響喇叭,樓頂的秦瑤猛然醒悟,直奔樓下,兩個女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交通警不失時機地走過來:“交通法規,鳴笛罰款!”
【鑒賞】
這是一部在風格上雅俗共賞的電影。影片將雅與俗醒目地并置在一個敘述空間里。影片的女主人公秦瑤作為一個女科學家神態優雅,氣度高貴,她在追求事業的同時,追求愛情,對人生充滿美好的憧憬,可現實卻將她的幻想擊得粉碎,她嘔心瀝血搞出了科研成果,卻被人說是利用了女人的特長媚悅了導師所取得,故而反被解聘,調離崗位。她純情地熱戀著導師,導師默許接受又畏縮不前,導師夫人察覺后又拉她到婦聯去算賬,從外表到心靈都優美的她,被現實的污濁所裹挾,陷入了及其窘迫的境地。秦瑤的精神極度痛苦,甚至想到訣別人世,所以她的外部表情動作不是定情愣神就是沉思抹淚,長久沉入內心精神世界的結果,使她無法應付外部現實世界中迎她而來的人和事。她甚至不知道怎樣過馬路,不知怎樣繞過清潔工擦地時來回擺動的墩布,更無法招架導師夫人的惡語中傷。她的不食人間煙火達到了令人討厭的地步,她帶給影片的空間場景也多是試驗室、教學樓、會議廳等遠離平民百姓的優雅場所。
影片的另一女主人公改秀卻樸實、凡俗,她言語潑辣,舉止粗魯,但完全腳踏實地地生活在普通人的生活現實中,其言語行為也是普通人平常的形態:產假歇了一年,剛把孩子送進托兒所就眼紅掉淚,為5元罰款與警察軟纏硬磨,而后又找秦瑤報復出氣,她帶給影片的影像景觀也多是出租汽車站、小餐館、十字路口、上下班的人流以及出租車內的投機商、老農民等普通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人和事。雅的形態和俗的形態并置共呈之后,各自的特點更為鮮明,雙方的差異和對立更為顯著,于是兩種形態的畫面開始彼此消解,但又相互彌補,此種狀況的造成,潘紅飾演的秦瑤象征著對精神世界的沉入,丁嘉麗飾演的改秀標志著對現實世界的認同。
兩種互逆的行為同時出場,起到了相互反思、相互消解的效果。我們剛要為潘紅的表演而感動而升華的時候,改秀一句粗魯的“騷娘兒們”便把我們的崇高感沖得無影無蹤。當我們為改秀被罰款5元鳴不平時,秦瑤的超凡脫俗又使我們尷尬別扭。由于改秀的潑辣能干,我們覺得秦瑤的精神追求太脫離現實了,飄渺到連擦地的墩布都對付不了的地步,你的精神再崇高,不也要被導師夫人拖向婦聯而狼狽之極嗎?不還是改秀幫你“解圍脫險”嗎?你乘著車東奔西跑,去尋找,去追求,不也是改秀拉著你才得以實現嗎?
這部影片的差異其表層為兩個女性、兩種職業的差異,其深層為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精神追求與物質追求、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異,對于這兩個范疇,以往有恒定的價值標準和等級次序?!叭f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便是這種等級次序的話語,便是對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對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價值評估。然而,電影對秦瑤和改秀關系的安排,卻將原有的次序倒置了,身為“勞力者”的改秀似乎優越于“勞心者”的秦瑤,這一倒置有著當時的歷史原因。當時市場經濟剛剛開始,計劃經濟尚待改革,這一時期的現實語境是“腦體倒掛”的語境,某些精神生產者的微薄收入與某些物質生產者的豐厚收入互相比較,便造成了原有價值關系的失調,有些人不得不將精神生產當作換取物質產品的手段。在這樣一種務實的氛圍中,一些脫離實際的精神追求就讓人覺得虛無縹緲,與這類精神幻想相聯系的情感形態、藝術風格、審美趣味就顯得矯揉造作,影片對秦瑤的善意微諷便顯得理所當然。
然而影片還反映了現實的另一方面,一些腰纏萬貫者并非覺得充實,似乎還在尋找什么。他們并不滿足已經得到的,要不,干嗎不讓子女繼承己業,反而拼命地讓他們練鋼琴、學繪畫、考大學?所以改秀在高等學府門前以羨慕的眼光看著昂首自由出入大門的秦瑤也順理成章。
影片的這種不同狀態的并置不僅反映了現實的真實狀態,而且體現了辯證的認識方法。對對方的否定,便是對自己的肯定。觀眾覺得秦瑤不切實際,恰恰在肯定改秀腳踏實地的價值取向。觀眾覺得改秀庸俗世故時,正是對秦瑤精神追求的認同和贊成。影片中兩位不同層次的女性都覺到了自身的不足,都羨慕對方的優勢,于是相互吸引了。改秀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進入秦瑤畢業的學府,意味著她視秦瑤為楷模,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秦瑤這樣的人,而秦瑤幫助改秀爭取顧客,也流露出她欣賞改秀的腳踏實地。
這時候,善良和同情又成為兩顆心靈趨近靠攏的催化劑,兩個女人擁抱在了一起。這種擁抱也是一種象征,象征上文所述的兩人之間的差異和矛盾(也是腦體之間的差異和矛盾)得到了象征性的理想化的解決。這也是精神追求與物質追求融合在一起的人生理想。它符合心理學將人的精神需要與物質需要視為有機整體的基本觀點。
上一篇:《塞薩爾》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如果這是愛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