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夫人啊,假如我的容顏
顯得稍微有點兒蒼老,
別忘了你臨到我這暮年
恐怕不會比我更好。
時光總喜歡冒犯
最美好的事物;
它會將你的玫瑰摧殘,
猶如它已使我的額頭皺紋密布。
日月這始終如一的運行
安排著我們的晝夜:
你的今日反映出我昔日的光景;
你的未來正是我的現在。
但我依然有某種魅力,
這魅力還相當可觀,
足以使我不致過于焦急,
面對這流年的摧殘。
你有你所崇拜的人
可是當這些人精力衰竭,
你所輕視的人們
依然存在于世界。
他們會挽救給我帶來
脈脈溫情的秋波的光榮,
并在無數年間使人信賴
我對你夢寐以求的苦衷。
在新一代的隊伍里,
我將享有某種聲望,
你作為美人留下的痕跡,
將僅僅像我所描繪過的那樣。
深思吧,美麗的侯爵夫人:
盡管頭發花白的老翁令人膽寒,
然而當他像我這樣一往情深,
你最好還是將他恭維一番。
(張秋紅譯)
【賞析】
1658年春天,莫里哀率劇團來到高乃依的家鄉魯昂演出。劇團里有一位名叫黛萊莎·德·戈拉的青年女演員,藝名為杜·帕爾克侯爵夫人。她年輕貌美,能演善舞,艷名遠揚,不少王公貴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高乃依當時已經年過半百,而且一向謹言慎行,嚴于律己,卻也深深為之傾倒,對她展開熱烈地追求。然而,女演員并不接受高乃依的愛情,認為他年紀太老,并不適合自己。高乃依有感于此,創作了這首廣為流傳的《致侯爵夫人》。
全詩由8節四行詩組成,每節詩句式齊整,隔行押韻,連綴起來層層推進,宛如一顆石子驚起的水平面,倒映出詩人心中交替出現的情感: 一波是求愛不得的失落,一波是詩名長存的自信。
在前面三節詩歌中,詩人指出韶光易逝,容顏易老,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沿著意氣風發的青蔥歲月走向頭發花白的年邁歲月。為了將這個普遍而殘酷的生命現實傳達給正值青春年華的侯爵夫人,詩人在一開始便由衷地呼喚她,讓她推想自己步入暮年后的情境。如此一來,即使侯爵夫人無法認同詩人的年邁,也至少可以理解詩人的處境。隨后,詩人感嘆道:“時光總喜歡冒犯/最美好的事物……”隨著時光的流逝,女人玫瑰般的美貌漸漸枯萎凋謝,而才華橫溢的詩人也要接受年邁的事實。雖然日月反復推遷,晝夜不斷更替,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佳期卻不會以這種循環往復的形式出現,它只會漸行漸遠,向著我們生命軌跡延續的反方向飛速后退。“你的今日反映出我昔日的光景;/你的未來正是我的現在。”“我”也年輕過,輝煌過,“你”也會衰老,也會凋零,言語中既有追懷往昔的感傷,又有對女演員的忠告。
在接下來兩節詩歌中,詩人以自己和女演員的魅力相比,認為自己的魅力更長久。何謂“魅力”?我國翻譯界老前輩范希衡先生曾指出,這里是指“男子的才華和女子的美貌”。詩人認為,自己雖然年邁,卻“依然有某種魅力”,而且“這魅力還相當可觀”,不用擔心“流年的摧殘”,字里行間流露出無比的自信。事實上,詩人對自我的這種肯定,并非孤芳自賞。1636年,他的第一部悲劇杰作《熙德》上演,取得非凡的成功,當時的觀眾一致好評,就連后人也視之為世界戲劇史的一個里程碑。繼《熙德》之后,詩人佳作不斷,盡管1651年的《拜爾塔利特》慘遭失敗,但這根本無法抹掉環繞在他周身的巨大光環。“偉大的高乃依”,這個稱號絕不是浪得虛名,而是詩人憑借自身的才華和努力所贏得的美譽。相比于詩人的“魅力”,女演員的“魅力”又如何呢?她的容貌的“魅力”只會隨著時間而衰退,乃至蕩然無存。到了那時啊,“侯爵夫人”,你如今輕視的“我”的“魅力”, “依然存在于世界”。
在隨后兩節詩歌里,詩人述說了人以文存的道理。“我”的“魅力”可以長存于世,“你”的“魅力”卻只能一時顛倒眾生,但是它可以通過“我”才華橫溢的文字獲得永生。所以,詩人希望女演員不要吝嗇“脈脈溫情的秋波”,以此告慰自己對她“夢寐以求的苦衷”,從而撰寫詩篇,留下她“作為美人”的“痕跡”,令她芳名永存。
最后,詩人再一次懇切地呼喚“侯爵夫人”傾聽自己的心聲,與詩歌開首遙相呼應。但詩人的語氣是略帶調侃的,他將先前所講的道理重復一遍,肯定自身價值的同時,又將自己渴望獲得女演員青睞的心情和盤托出。
通觀全詩,高乃依將求愛不得的失落和詩名長存的自信緊緊地交織在詩歌語言里,而且道理也講得詼諧、生動,令人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他的心理邏輯,進而深感信服。“這幾章風趣而幽郁的詩句……人們將看出高乃依在各種文體中都保持一種自豪的態度,即使是游戲文章也因之而高貴起來”,《法國作家文選》中對此詩的點評,可謂言簡意賅。
(蔡海燕)
上一篇:《致他的嬌羞的女友·馬韋爾》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致光明的使者·米開朗琪羅》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