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佩雷》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7 彩色片 150分鐘
丹麥比爾·霍斯特制片公司/瑞典電影工業公司/丹麥電影協會/瑞典電影協會/丹麥總工會/丹麥廣播公司聯合攝制
編導:比利·奧古斯特 攝影:約爾根·彼爾森 主要演員:佩雷·赫文郭爾(飾佩雷) 馬克斯·馮·西多夫(飾拉塞) 艾里克·帕斯克(飾管家) 彪恩·格拉納斯(飾艾里克)
本片獲1988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劇情簡介】
19世紀末葉,鰥夫拉塞·卡爾森攜愛子佩雷渡海,從貧窮的瑞典來到丹麥謀生。年過半百的拉塞經不起旅途勞頓,昏昏欲睡。他怕年幼的兒子不慎走失,便在佩雷的手腕上縛了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捏在他自己的手中。佩雷第一次出遠門,他望著霧靄迷凄的遠方出神。難道那遙遠的地方就是他父親所說的可以重結良緣、重建家庭的希望之地?父親卻一再叮囑兒子,上岸之后,對于前來招他們做工的人不應輕易接受,以免失去后來的更好機會。
船靠岸后,人們紛紛涌上岸去。拉塞抱著心愛的幼子,待人招工。但招工的人都嫌他們父子“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拉塞等得心煩,獨自進酒店喝悶酒,讓佩雷在碼頭看管行李,謀生的瑞典人一批批隨招工的人走了。佩雷坐在行李上焦急地盼望父親快點從酒鋪出來。這時一輛遲到的馬車上的管家埋怨趕車人做事太拖沓,耽誤了趕上航班靠岸的時間。他也是來招工的。碼頭上早已沒有壯工,他只得把正從酒鋪搖晃著半醉的身軀出來的拉塞和他的兒子載上馬車。
馬車把拉塞父子拉進“石頭農莊”。管家把他們安置在牛廄里睡覺。拉塞在農莊當長工,佩雷幫著趕牛。佩雷從來沒有干過這種工作,不聽話的牛使他狼狽不堪。村童路德來幫他的忙。佩雷求路德教他放牛和講丹麥話,報酬是把食品分一半給他。有一次,佩雷見到貓餓得直叫,便擠了些牛奶喂它,不料被狡猾的工頭看到。那工頭把佩雷騙進黑屋子,剝掉他的褲子,然后打開黑屋的大門,用牛鞭抽打佩雷的屁股。由于褲子絆腿,佩雷寸步難行,只得赤裸著下身在泥濘中爬行,圍觀者的嘲笑使他羞憤至極。管家制止了這場惡作劇,拉塞把哭啞了嗓子的佩雷抱回宿舍。為了慰撫受辱的兒子,拉塞答應殺死可惡的工頭。但當工頭來找拉塞時,拉塞不僅沒有殺死他,而且連句抗議的話都說不全。佩雷深為父親的怯懦而傷心。
屈辱教會他認識生活中的不平。他還從周圍的人的不幸中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心靈的痛苦。他看到莊園主的兒子尼爾與女工戀愛,但莊園主反對這一不般配的結合,迫使他們分手。佩雷無意中偷看到女工殺死自己的嬰兒,后來又目睹尼爾營救遭到海難的船民時不幸葬身海底。純潔的愛情以悲劇告終,而莊園主邪欲的產物卻得以生存。佩雷發現路德原來是莊園主的私生子,但殘忍的莊園主聽憑路德忍饑挨餓。
有一次,莊園主的妻子要佩雷買酒。佩雷把酒瓶藏在上衣內,不料被莊園主發現,他當著妻子的面,把酒倒進花盆。莊園主的妻子十分氣憤,對佩雷說:“你去告訴所有的人,這個人面獸心的東西虐待我。”佩雷從莊園主的妻子那里得知,這個好色而心狠的莊園主騙取了她的愛情;婚后對她百般虐待,并經常外出尋花問柳。她十分痛苦,只得借酒消愁。她把天真的佩雷當作自己唯一可以交心的朋友。有一天,莊園主妻子的侄女來訪,使她臉上出現從未有過的歡笑。但好景不長,她不久便發現無恥的丈夫誘奸了她的侄女。在無法控制的盛怒下,她閹割了好色的丈夫。
佩雷的好友路德忽然失蹤,后來他發現路德在市集賣藝。表演驚險把戲成為路德的謀生之道,他畢竟脫離了地獄般的莊園。除了路德之外,佩雷還有一個年長的好友艾里克。那人敢作敢當,在圣誕節,他敢于抗議管家不給長工們吃烤豬肉,不讓長工們慶祝圣誕節。他還獨自冒雪在院子里用手風琴為長工們演奏“平安夜”,并號召長工們起來反抗管家的暴虐。他的夢想更使佩雷為之神往。他告訴佩雷,待他拿到兩年的工錢之后,他要買船票遠走美洲,一路上游歷黑人國和中國,去征服世界。佩雷表示愿與他同行,他答應了。可是,有一次,在井上打水時,他被巨石砸傷腦袋,從此變成呆傻的殘廢人。那次事故完全是由剛愎自用的管家一手造成的。忍無可忍的工人們這時團結起來反抗管家的無理的命令,管家在工人們團結一致的抗議前不得不作出妥協。
佩雷的父親拉塞逐漸與鄰村的一個水手的妻子相愛了。那水手出海多年未歸,村人們都以為他已葬身魚腹。拉塞看到那女人很愛佩雷,便想娶她為妻。不料就在他們準備結婚之時,那水手忽然歸來,愛情和重建家庭的美夢隨之破滅。
經歷了生活中種種辛酸的佩雷終于對莊園完全絕望。他拒絕了莊園主妻子提拔他當小工頭的好意,決定到外界去闖蕩,成為艾里克當年所夢想的征服者。佩雷的父親年邁力衰,既留不住人大心也大的兒子,也不愿成為兒子闖蕩世界的累贅,只得繼續留在莊園,以出賣勞力度過余生。
【鑒賞】
這部影片是根據丹麥著名進步作家馬丁·安德遜·尼克索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尼克索的小說曾被譽為丹麥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的社會史詩和無產階級生活境況的巨幅壁畫。尼克索通過佩雷這個雇工的兒子的成長經歷,通過他的復雜而曲折的生活道路和感情波折,描繪了丹麥無產階級在本世紀初的階級覺醒。把這樣一部情節豐富的鴻篇巨著壓縮為2個半小時的影片,不難想象,編導在結構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功的。比利·奧古斯特基本上保全了小說的情節時序,再現了尼克索通過佩雷的眼睛所描繪的一年四季的農業勞動,以及穿插其間的人物的命運。佩雷從忍氣吞聲到幻想破滅,逐漸看清了那個成人的世界,認識到它的矛盾,領略了人間的不平和殘忍。他雖幻想破滅,卻仍保持著自尊和希望;最后,他離開莊園,告別父親,走向世界,這標志著他一生中一個階段的終結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佩雷迎著20世紀的曙光走去。
本片出現在20世紀即將告終之時,自有原小說所沒有的歷史意義。我們這個世紀是在社會主義的號角聲中展露出曙光的。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帶來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的變革,也造就了一代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作家。俄國的高爾基和丹麥的尼克索就是這類作家的代表。然而,當20世紀即將告終之時,社會主義革命卻遇到了空前的挫折,不僅東歐大片社會主義土地易幟,就連北歐一些主張社會變革的政黨也都紛紛面臨空前的考驗。可是,在國際影壇近年來卻出現了一批描述本世紀初無產階級階級覺悟的影片,同上述的政治形勢形成令人驚訝的對比,例如瑞典有《毒如蛇蝎》、《莫阿》等階級意識鮮明的影片,丹麥則有《征服者佩雷》,而且后者在西方最有影響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獲最高獎。這至少說明類似的“懷舊”情緒不只局限于少數人,本世紀初人們對理想社會的一往深情還繼續扣擊著本世紀末許多人的心弦。
當然,《征服者佩雷》之所以獲金棕櫚獎,主要由于它在藝術上的杰出成就。影片并沒有去追求“新潮”派所熱衷的唯美效果,沒有刻意求新求奇。影片在影像系統方面,在敘事方面恪守經典的規范,幾乎有點學院氣。但是,洋溢于銀幕的人道精神,卻給人留下了驅之不散的印象。影片在開頭、中段及結尾出現了三個海灘的畫面,喻示了影片主人公在三個不同時期的人生展望。開始時,主人公從渡海謀生的船上遙望遠方的海岸,那是他和父親心目中的希望之地,但海岸被迷霧籠罩著,若隱若現,如同他的希望那樣朦朧難辨。在影片中段,海景提供死亡和險惡的景象,莊園主的兒子就是在那里喪命的,這是希望破滅之后的現實景象。然而隨著這個希望的破滅,在佩雷的年輕生命中又萌生新的希望,這希望的種子是由后來不幸變傻的艾里克在當年散播于他幼小的心田的,種子隨著佩雷在苦難中成長而發芽,對現狀失望的佩雷又遙望新的地平線。不同時期在佩雷眼前展現的海面,標志著他作為人的成長過程,也表現了人根本的生活目的——征服客觀世界。
影片對人性的描寫十分生動。善和惡并未成為人物的標簽,往往同時存在于一個人的身上。工頭對佩雷的惡作劇,固然十分可惡,受辱的佩雷要父親殺死工頭以報受辱之仇,也不能算作善良。但這并不是說影片在人性描寫上善惡不分。我們在佩雷央求他父親殺死工頭時,并不會責備他的心太狠,相反,從他的“惡”中更能體會到他受屈之深而對他益發同情。這同情源于影片作者對惡作劇的“惡”的有力渲染,那個場面使觀眾太難以忘懷了:工頭把驚恐的佩雷誘進黑屋,那時銀幕上一片漆黑,只有門上的兩處破洞射進陽光,因此我們只能影影綽綽地看到工頭對佩雷有所動作,卻不知他究竟在干什么。突然,門大開,陽光潑灑進來,我們一下子看到了佩雷的褲子被扒到足踝處,聽到了四周傳來刺耳的笑聲,驚羞的佩雷還沒有來得及提上褲子,工頭的牛鞭便向他的屁股上抽來。佩雷光著下身,哭喊著在泥濘中爬滾。佩雷要殺死工頭的狠心正出于對自尊的維護。影片對于艾里克的刻畫是生動的人性描繪的又一個例子。最初,他以游遍全球的幻想啟發佩雷對外部世界的向往,后來,他又以“平安夜”的樂曲演奏喚醒工人們對自身權利的要求,這些描寫倘若沒有井邊事故,就顯得有些概念化,但是井邊巨石擊破艾里克頭顱的那個場面是如此觸目驚心,使得前面關于他的描寫統統變成性格塑造的必要的鋪墊。艾里克雖然變成傻呆的殘廢人,但他的形象卻由此而變得更為豐滿,并由佩雷的最后決定遠走高飛而得到升華。影片中佩雷的父親拉塞的形象也很動人。他謙卑、怯懦,但這并不妨礙他依然是慈祥的父親、溫柔的情人、勤奮的勞動者和有自尊心的人。兒子都十歲了,下船里還把他抱著;他與兒子同榻而眠,目光中流露出慈母般的愛心;他送兒子上學,教兒子有禮貌的男人應如何對待師長和同學;看到兒子學文化之后長了知識和智慧,他由衷地自豪。他需要愛情,需要妻子,懂得追求,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的愛的欲求,也經得起失戀的痛苦和與愛子分手的痛苦。他不失自尊,寧愿自力謀生,而不乞求施舍。瑞典表演大師馬克斯·馮·西多夫賦予拉塞這個形象令人難忘的人性光彩。作為影片主角的佩雷,性格的發展脈絡更是清晰可信。他從依偎在父親的懷中到獨自走向世界,始終那樣不茍言笑,那樣樸實和正直,所不同的只是起先的天真稚拙以及后來的成熟老練。這一形象的成功,不僅有賴于小演員赫文郭爾的投入的表演,而且顯示出導演比利·奧古斯特指導兒童演員的卓越能力。
有人說過,“生活就是不斷的發現”。描寫兒童的成長,也必須顯示這樣的發現,才有說服力。影片中佩雷的幾次發現——發現莊園主夫婦不和,發現莊園主的兒子與女工相愛以及女工為自己的名聲而殺嬰,發現失蹤已久的路德在街頭賣藝,等等,這不僅使佩雷感到驚奇,觀眾也同樣感到驚奇,這是因為導演善于讓觀眾與佩雷認同,同佩雷一起發現這個世界。如果說,小說中的佩雷走向20世紀,那么影片中的佩雷則是在走向21世紀。佩雷是否已見到了21世紀的曙光呢?
上一篇:《弗洛萊特的若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心香》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