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萊昂》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4 彩色片 105分鐘
法國高蒙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呂克·貝爾松 攝影:斯瑞·阿勃蓋斯特 主要演員:讓·雷諾(飾萊昂) 娜塔莉·波特曼(飾馬蒂爾達) 加里·奧爾德曼 (飾諾曼·斯坦菲爾德)
【劇情簡介】
在紐約一所意大利式公寓樓里,職業殺手萊昂受命去恐嚇一個販毒團伙的頭目瓊斯,他屢次插手莫瑞的生意,莫瑞決定給他點兒顏色瞧瞧。
瓊斯一伙趾高氣揚地回到下塌賓館的20層房間里,命令手下和買主一小時內完成毒品交易,他則和對方特意帶來的妓女廝混。在樓下觀望的唐托打來電話說有個人要見他,來者貌似不善,電話突然斷了,瓊斯感到不妙,召喚手下人對付來人。電梯顯示屏上數字逐漸增高,升至20層時,門縫里伸出一只手,眾人一齊開火,電梯門敞開,瓊斯驚訝地看到被殺的是唐托。繼而,監控系統失靈,手下人一個個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殺掉,兩個出口和陽臺的門都封死了。瓊斯端著兩把短沖鋒槍猶如困獸在碩大的房間里穿梭,尋找出路,他試圖開門,門把手卻掉了,情急中看到電話遂撥通119報警,當接線員為他接通了警察時,一把冰涼的匕首早已架在脖子上,瓊斯無奈地放下電話。萊昂吩咐他撥紙條上的電話號碼,電話通了,莫瑞警告瓊斯一通后,讓萊昂放了他。
萊昂在寓所旁的食品店里買了兩份牛奶。鄰家12歲的女孩馬蒂爾達兩腿從樓道欄桿的縫隙里垂下,叼著煙卷滿不在乎地俯視著環形樓梯,看見拾級而上的萊昂,便掐滅煙頭藏在身后,向走過身邊的萊昂打招呼請求他不要把她抽煙的事告訴父親。在進門的剎那間,萊昂看見警察斯坦菲爾德走出來,馬蒂爾達的父親蘭得緊隨其后解釋道:“我只負責保管毒品,純毒品何時變成90%的,我也不知道,我真的沒偷!”斯坦菲爾德命令他第二天中午前找到偷換毒品的人,看著揚長而去的斯坦菲爾德,蘭得追到樓梯口大喊:“我沒偷!”隨手氣惱地打了馬蒂爾達一記耳光,馬蒂爾達跑回房間。透過門上的小孔,萊昂看到了一切,他把栽有綠色植物的花盆移到桌上,關好窗戶,脫掉外套,腰間一排子彈。他痛快地洗了個澡,喝完牛奶后把衣服熨平,仔細地拭去盆栽植物每個葉片上的塵土并澆水。做完這一切后,他坐在沙發上,把槍放在旁邊的桌上,戴上墨鏡才關燈睡覺。
清晨,馬蒂爾達家亂糟糟的,同父異母的姐姐邊看電視邊練健美操,馬蒂爾達想看卡通片,姐姐粗暴地打罵她,父母視若無睹。電話鈴響了,無人理會,馬蒂爾達拿起電話,是校長麥瑪麗太太,她說馬蒂爾達無故逃學兩星期,由于她是作為“問題少女”送進學校的,若不回去上課,學費不予退回。冒充母親接電話的馬蒂爾達冷冷地說:“她死了!”就掛斷電話。
看完早場電影回來的萊昂見馬蒂爾達在走廊里啼哭,鼻血直流,就遞給她一塊手帕,馬蒂爾達問:“生活這樣苦嗎?還是只有童年苦?”萊昂面無表情地說:“人生就是這樣!”為感謝萊昂,馬蒂爾達跑下樓為他買牛奶。
中午12點,斯坦菲爾德一伙殺氣騰騰地闖進馬蒂爾達家,殺死她父母、姐姐和小弟弟。萊昂從門上的小孔看見馬蒂爾達徑直走過在她家門口放風的警察的身邊,走到自己門前流著淚請求他開門,猶豫良久才讓她進來。斯坦菲爾德一伙在半導體中找到毒品,外面警報聲疊起,他們迅速撤離現場。
萊昂勸慰失去親人的馬蒂爾達,馬蒂爾達說她恨他們,那是報應,但是,無辜可愛的小弟弟年僅4歲,她發誓為弟弟報仇。為了逗馬蒂爾達開心,萊昂手上套一個豬頭布玩具并模仿豬叫,馬蒂爾達破涕為笑。趁萊昂拿牛奶時,她信手打開身旁的木箱,里面是槍,機靈的女孩發現了萊昂的殺手身份,于是央求他訓練自己做殺手,萊昂讓她睡個好覺。看著熟睡中的馬蒂爾達,萊昂舉起手槍想殺她,但最終又放下了。
早晨,萊昂照例把綠色的盆栽植物擺到窗臺上,他讓馬蒂爾達早餐后離去,馬蒂爾達舉槍對外射擊向萊昂示威以讓他明白她已不再是個小孩,不得已萊昂收下她并一起離開,以父女的名義住進一家小旅館,他仔細檢查房間,觀察周圍環境。萊昂從老朋友湯尼那兒特意為馬蒂爾達取回初學者用的來復槍,教她如何用槍、選位置等基本常識。
在與萊昂朝夕相處的日子里,馬蒂爾達洗衣服、收拾房間、購物、和萊昂一起鍛煉身體。她想出種種游戲逗萊昂開心,一會兒打扮成麥當娜唱著生日快樂歌,一會兒又扮作淑女,還模仿卓別林、金·凱利讓萊昂猜。萊昂興奮起來,模仿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約翰·韋恩,馬蒂爾達從萊昂身上看到了他不可思議的一面。
萊昂來找湯尼,正談話時他看到等在門外的馬蒂爾達與一名不三不四的男孩搭訕、急忙出來制止,警告她不要隨便與陌生人說話,不能講臟話并讓她戒煙,馬蒂爾達一一答應了。
回到住處,馬蒂爾達告訴萊昂她愛上他了,萊昂大吃一驚,隨后出門了。馬蒂爾達來到旅館前臺,對老板說萊昂是作曲家,是她愛人,老板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看著女孩懶洋洋地走出旅館。馬蒂爾達機智地躲過警察的視線溜回家,掀開地板,發現了父親暗藏的一大筆現金。這時,斯坦菲爾德邊和辦案警員走進來邊謊報當時的情形,警員指責他違反辦案程序,斯坦菲爾德大發雷霆,破門而出,狂妄地聲稱他在自己辦公室4602房間恭候。藏在暗處的馬蒂爾達聽到了一切,悄悄出來叫了輛計程車尾隨斯坦菲爾德來到緝毒署大樓前,看著他進去才回旅館。不一會兒,萊昂回來了,為她帶來一件紅裙子。由于旅館老板知道了兩人的曖昧關系遂將他們趕出旅館,于是,兩人換了個住處。
一天,萊昂來找湯尼,說如果他某一天出事了請湯尼把替他保管的錢交給馬蒂爾達,湯尼提醒他,他曾為女人差點送命,悠著點兒。
馬蒂爾達戴上萊昂的墨鏡來到緝毒署,看見斯坦菲爾德下車走進去,她以派送的名義混過門衛,來到洗漱間。由于門衛已通告了斯坦菲爾德,老謀深算的斯坦菲爾德立刻警覺起來,他跟蹤馬蒂爾達進了洗手間,正要殺她時,賓戈進來說瑪基與人交易海洛因時被突然闖入的殺手殺死,臨死前,殺手對他講了一句話:“女人和小孩不能殺!”馬基是殺害馬蒂爾達全家的兇手之一。斯坦菲爾德隱隱感到殺手和眼前女孩有某種關系,讓賓戈把馬蒂爾達帶到辦公室,馬蒂爾達心里清楚: 那殺手是萊昂。
萊昂回到寓所,看見馬蒂爾達的留言:“親愛的萊昂,我已找到殺我弟弟的人,頭目是斯坦菲爾德,在緝毒署大樓4602室。我決定自己去復仇,若出意外,請你幫我完成心愿。我在桌上放了兩萬元作為定金,殺一個五千元對嗎?安排完這些我感到好多了。愛你的馬蒂爾達。”萊昂感到馬蒂爾達正身處危境,立刻奔向緝毒署大樓,殺死看守馬蒂爾達的兩名警察將她救出。
湯尼正為孩子過生日,斯坦菲爾德一伙氣勢洶洶地闖入他家,盡管湯尼常常替斯坦菲爾德雇殺手,曾經合作默契,但在恐嚇下還是講出了萊昂和馬蒂爾達的住處。
馬蒂爾達出去買牛奶,萊昂提醒她回來敲門時別忘了暗號。
斯坦菲爾德率領大批特警包圍了萊昂寓所,他們抓住了馬蒂爾達讓她敲門,馬蒂爾達沒按暗號敲門。門開了,室內空無一人,4名特警進去搜查,門突然被關上了,屋外的特警一齊開槍,門開了,4名特警已被打死。萊昂倒掛在門框上,雙手各持一支M—16槍向來犯者猛烈開火,又劫持了一名警察迫使對方放了馬蒂爾達。斯坦菲爾德氣急敗壞,召來幾百名狙擊手,將旅館圍了個水泄不通。萊昂讓馬蒂爾達從旅館通風口帶著那盆綠色植物離開了,他自己換上狙擊手的作戰服扮做傷員被扶著穿過樓道上密密麻麻的特警,醫護人員為他查看傷情,斯坦菲爾德恰巧進來,認出萊昂,立刻轉身向后門走去,召喚所有人離開。馬蒂爾達順著通道走到地面上,端著花盆離開人聲鼎沸的現場。萊昂向公寓門口走去,斯坦菲爾德在他身后舉起槍,萊昂頭部中彈,垂死之際,萊昂對走到他身旁的斯坦菲爾德說:“馬蒂爾達問候你!”并把拔掉了手雷的保險針放在他手中,斯坦菲爾德解開萊昂的衣服看見即將爆炸的一排手雷,爆炸聲振聾發聵。
馬蒂爾達重返學校,把那株被萊昂視為“生命之根”的綠色植物種在大地上。
【鑒賞】
呂克·貝爾松是法國電影界頗有成就和新意的年輕導演,被譽為90年代法國電影的希望之星,許多媒體稱他是“法國的斯皮爾伯格”。盡管他的作品還為數不多,但每一部都體現了他堅實的足印。1988年,呂克·貝爾松經過長時間的拍攝周期后終于推出使他獲得國際聲譽的《碧海情》,這寄情于大海的神話質樸而鮮明,猶如難以割舍的回憶。此片宛如浮出水面的冰山讓人感覺到這位自學成才的導演的實力和才華。1990年后,他拍攝了風格截然不同、以職業殺手為主角的《妮基塔》和《地鐵》,廣受好評。1994年,呂克·貝爾松用英語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好萊塢動作片《殺手萊昂》,轟動歐美影壇。他以自己獨特的氣質在遼闊無垠的電影世界里始終執著地表現生活在“天涯海角”的孤獨者形象。他的影片沒有花哨,有的是嚴謹、真誠、質樸和反思,因此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在法國電影業深陷窘境時引起世界影壇的矚目,因而“呂克·貝爾松現象”的形成也就不足為怪了。
《殺手萊昂》以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表現了一個獨特的職業殺手,以及“警匪一家”的實質,它讓觀眾以一個叛逆少女的眼光去審視這殘酷冷漠的世界,如實展現了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暴力恐怖活動。
《殺手萊昂》沒有現代羅曼蒂克式的劇情,它在普通的內景中創造了一個真實的生活環境,展現了現代社會中酷烈的一面,令人恍然間感悟到雷諾阿開創的法國電影現實主義那直面現實的優良傳統。12歲的小姑娘馬蒂爾達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中,父親對她漠不關心,繼母對她冷若冰霜,同父異母的姐姐對她非打即罵,她生活在無愛的家庭中,只有4歲的弟弟才讓她感到一絲溫情,而販毒的父親招來滿門被殺連她僅有的一點愛也毀滅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卻被一名殺手所救,生活從此變得有滋有味,這冒似離奇的巧合實屬必然,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處境和心境,都是都市中的孤獨者,生活在熙熙攘攘的街區,卻如身處沙漠。從此馬蒂爾達生活在復仇和感激中,她的多愁善感和對城市生活及世態的洞悉、純潔無邪與殺人的瘋狂構成了一種令人迷惑的混合物。對于一個連續遭受打擊卻一夜之間感受到愛的滋潤的孩子來說,這種復雜的性格極具說服力且耐人尋味。納塔莉·波特曼那充滿激情的表演和準確把握人物心理活動的潛在素質使馬蒂爾達這個人物形象變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
在人們的印象中,毫無感情色彩,殘酷暴烈,良知泯滅是職業殺手的共性,在影片開始那場驚心動魄的殺人操練中,萊昂確實令觀眾毫不懷疑這點,它讓觀眾認為萊昂將與以往好萊塢影片中的殺手別無二致,這類影片也仍會以無情暴力為特征。然而,隨著情節的推進,當萊昂收留馬蒂爾達并共同生活后,觀眾看到了一個性格復雜,愛憎分明,懂得愛、犧牲與奉獻的人的形象。于是,觀眾恍然大悟,呂克·貝爾松對影片開頭那場殺人如麻的戲的處理著實是對好萊塢暴力的諷刺性模擬,馬蒂爾達的出現使觀眾不禁想知道事態將如何發展,一個職業殺手與一個年僅12歲的小女孩會干些什么。影片中萊昂從未笑過,然而觀眾隨著劇情的發展卻在他麻木的表情下看到縷縷溫情;萊昂深諳殺人技巧,卻從不濫殺無辜,不殺婦女和小孩,所殺之人都是社會的渣滓;他與子彈共舞所向披靡,然而也不得不處處設防,睡覺時也是坐著睡,身邊時刻備槍,戴上墨鏡以給來犯者造成假象,床成為他鍛煉身體的場地;他生活單調,除了殺人,只有一個愛好,即把一盆綠色植物視為至愛,當作自己的“根”,呵護備至。實際上,綠色植物已成為一種象征,象征了萊昂那顆高貴的心,以及在暴力社會中的一抹清綠;萊昂是名雇傭殺手,卻對朋友忠貞不貳,自始至終信賴老朋友湯尼,讓他保管自己的錢并對自己的一切了如指掌,甚至最后也為給馬蒂爾達復仇獻出寶貴的生命,一個殺手的情感在此得到了升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呂克·貝爾松并未將萊昂塑造成超人形象,而是展示了一個不乏正義感、善良和溫情的可愛的殺手萊昂。影片也因此有了更加深刻的社會意義。
呂克·貝爾松通過對萊昂和馬蒂爾達這兩個身處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成功塑造,表現了現代社會的復雜性,而這一切都是以紐約為現實背景:破爛的房子,廉價的旅館,意大利聚居區的小酒店……
片中不斷有暴力出現,身為警察的斯坦菲爾德赤裸裸地殺人,販賣毒品,無惡不作,絕非正義的代言人。這是否是對職業殺手和警察的一種頗具諷刺意味的比較呢?它讓觀眾思考:在這個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的社會里誰才是真正的職業殺手。暴力被賦予深刻的社會含義,呈現出觸目驚心的真實。
有著唯美主義傾向的呂克·貝爾松在《殺手萊昂》中沒有搬奇弄巧,他以自己的信仰實實在在地拍攝下眼前的真實生活并賦予獨特的個人特點。跟隨四處漂泊的主人公,攝影機猶如自來水筆,如實記述了都市生活的紛亂不安和精神家園的荒蕪,以及人們對美好情感的渴望。呂克·貝爾松把電影思維投射在一個以蒙太奇和節奏為中心的世界中。在影片開頭萊昂恐嚇瓊斯的那場戲中,并未表現暴力,而是塑造了萊昂身手敏捷的特點和通過蒙太奇技巧營造出的恐怖氣氛。當瓊斯驚魂未定之際,萊昂已悄然離去,出現在空無一人的地鐵車廂中。影片結尾的槍殺場面可謂驚心動魄,它不僅表現了萊昂的機智,更是他人格得以升華的重頭戲,盡管萊昂與惡棍斯坦菲爾德同歸于盡,但人們還是欣喜地看到正義戰勝了邪惡。
影片的鏡頭也充滿寓意。如影片中曾兩次用長焦距鏡頭表現了萊昂和馬蒂爾達的搬家,一大一小兩個瘦削的身影從地平線上冒出,急急忙忙地趕路,所有的東西不過是一只皮箱、一盆花。身處鬧市,周圍卻空曠如荒野,暗示了在這個社會中人們的孤獨處境以及社會的動蕩不安的大環境。
影片的同期錄音非常出色,如影片開頭,瓊斯為了逃命猶如困獸在各個房間里拼命尋找出路時,他那起伏不定的喘息聲充斥了整個銀幕,且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急促,讓人體會到瓊斯窮途末路時的掙扎與絕望,恐怖氣氛愈加濃烈。當萊昂以令人心悸的速度奔跑進緝毒署救馬蒂爾達時,他不均勻的喘息聲表現了萊昂內心極度的焦慮和不安,他為馬蒂爾達的命運而擔心。
每個法國人都知道,以無情暴力、血腥恐怖為特征的娛樂片統治著美國,也正是其中為數眾多、粗制濫造的電影腐蝕了歐洲文化,把歐洲電影擠出商業領域。于是,每個法國人都在抱怨好萊塢利用財富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優勢,向世界推銷一種暴力文化;而在法國,另一種傾向也令人亦喜亦憂,即傲慢的法國人執著于“作者為王”的信條,忽視觀眾的欣賞口味,對電影的娛樂性嗤之以鼻。《殺手萊昂》讓法國人看到了希望,這部以美國紐約為背景的影片卻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法國片,它沿襲了法國電影強調作者個性的優良傳統,同時又重視觀眾觀賞趣味,從而把藝術性與社會性深刻地結合起來,讓人反思,回味無窮。它已被公認為非常適合法國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口味的影片,難怪它在巴黎公映頭一周的票房遠遠超過了同期上映的所有美國片,有的影院甚至用兩個屏幕來滿足蜂擁而至的觀眾的需要。
《殺手萊昂》給困境中的法國電影業注入了一股興奮劑,呂克·貝爾松幾年來扎實的足跡也讓法國人看到民族電影業振興的希望。90年代初,一向對電影演進格外敏感的法國《電影手冊》雜志,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評出了世界范圍內的20位優秀導演,并預言他們是走向21世紀獨領風騷的導演,其中就有呂克·貝爾松。人們正充滿信心地熱切關注著這位法國的新銳導演。
上一篇:《未寄出的信》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李爾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