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第三集)》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0 彩色片 164分鐘
美國佐伊特羅普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編劇:馬里奧·普索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攝影:戈登·威利斯 主要演員:艾爾·帕西諾(飾邁克爾·科萊昂) 黛安·基頓(飾凱·亞當斯) 塔莉婭·夏爾(飾康妮·科萊昂) 安迪·加西亞(飾文森特·曼西尼)
【劇情簡介】
年邁的教父邁克爾·科萊昂經多年苦心經營,積聚起巨大的非法財富,決心砍斷與其它黑手黨犯罪集團的關系,使家族財富合法化、企業化,為后代從事正當事業打下基礎。邁克爾不斷向教會慈善事業捐款,博得教皇好感。吉爾戴大主教以教皇的名義,在教堂舉行隆重的儀式,授予他榮譽勛章。邁克爾的妹妹康妮、兒子安東尼、女兒瑪麗及前妻凱均來參加儀式。儀式后,邁克爾在其紐約宅邸舉行盛大慶祝會。他再捐1億美元,成立以瑪麗為主席的“科萊昂基金會”用以救濟窮人,特別是意大利西西里島的貧民。邁克爾回到內室,與前妻凱相見,商談兒子安東尼的前途。安東尼立志成為音樂家,母親支持兒子的選擇,但父親要求兒子學習法律,將來成為家族律師。安東尼在母親影響下,鄙視父親的犯罪生涯,明確表示:“我永遠是你的兒子,卻永遠不會沾你的生意。”說完離開房間。邁克爾與凱繼續就安東尼的前途進行爭論。邁克爾生氣地問:“你來干什么?”凱冷冷地回答:“保護我兒子。不是來看教會給你的偽裝。”邁克爾無奈,只好讓安東尼走自己的路。凱達到此行目的,再次離去。
邁克爾父親的好友、科萊昂家族過去的合伙人唐·阿爾托貝洛利用慶典機會來拜會邁克爾,并向“科萊昂基金會”捐款100萬美元,表示友好的情誼。應黑手黨頭目喬伊·扎薩的請求,邁克爾在內室會見了他。喬伊(邁克爾的前助手,現接管了科萊昂家族在紐約的生意)要求邁克爾干預并解決他與文森特·曼西尼(邁克爾的侄子)之間的矛盾。邁克爾力圖使兩人和好,結果調解未成,文森特反而咬破了喬伊的耳朵,使仇恨愈益加深。邁克爾處理完家族事務后回到大廳,特意邀請文森特與家人一起合拍“全家福”。喬伊手下兩名暴徒潛入文森特住處企圖暗殺他,結果反被文所殺。
吉爾戴主管梵蒂岡銀行,因經營不善虧損7億美元,只好求助邁克爾。邁克爾早就打算從事正當行業,正好利用這一機會打入梵蒂岡龐大的房地產業,他同意將6億美元存入梵蒂岡銀行,條件是獲得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公司——恩莫比拉公司——的控制權。吉爾戴表示同意。阿爾托貝洛代表其他黑手黨家族找邁克爾交涉,希望共同投資恩莫比拉公司,作為洗錢的理想場所,但遭拒絕。由此邁克爾與其他黑手黨頭目結仇。恩莫比拉公司在羅馬召開董事會,討論邁克爾投資入股問題。會上他遭到實力強大的股東,如弗雷德里克·凱因齊格、利西奧·盧切西等人的阻撓與刁難。他們強調按規定,邁克爾的入股必須由教皇保羅六世本人批準。而當時教皇病重,無法履行這一手續,會議不歡而散。
邁克爾與文森特一起到大西洋城參加以阿爾托貝洛為首的賭場股東們的聚會。會上,邁克爾宣布結束經營長達20年之久的各地賭場,并把紅利分給每個股東,有人分到5000萬美元,而喬伊卻分文未得。他當場宣布邁克爾是他的敵人,然后憤然離去。阿爾托貝洛以勸說為名也匆匆離開。突然,一場用直升機進行的屠殺開始,與會者多被機槍當場殺死,室內一片混亂,邁克爾在文森特的保護下僥幸逃脫。
投資入股失敗和直升機屠殺事件迫使邁克爾放棄脫離黑手黨的打算。邁克爾知道喬伊有勇無謀,背后必有強者支持并出謀劃策,他想到了裝成和事老的科萊昂家族好友阿爾托貝洛,一氣之下,糖尿病復發,被送進醫院治療。文森特忍無可忍,在叔叔住院期間,違背叔叔意愿,在姑姑康妮的支持下,利用大西洋城節日游行的機會進行報復,槍殺了喬伊。事后遭到叔叔的嚴厲斥責。
邁克爾出院后到西西里的巴勒莫去休養,一方面拜訪家族好友唐·湯馬西諾,向他求教,一方面為支持兒子安東尼首次在巴勒莫劇院演出歌劇而親自主持招待會。文森特和瑪麗萌生愛意,邁克爾反對兩人結合。文森特樹敵過多,生命始終處在危險中,為了瑪麗的安全,他被迫答應叔叔的要求,與瑪麗斷絕關系。文森特在邁克爾的授意下,假裝同情阿爾托貝洛,投到他門下并取得了信任。阿爾托貝洛將他介紹給在政界和財界場有強大勢力的盧切西。原來盧切西是喬伊的支持者、反對邁克爾陰謀的總后臺,吉爾戴、阿爾托貝洛等人均參與了這一陰謀。在西西里,他們雇用了一個職業殺手莫斯卡來暗殺邁克爾。莫斯卡先暗殺了湯馬西諾。邁克爾非常尊重湯馬西諾并經常向他請教,這一噩耗使邁克爾極為震驚和憤怒。他默許了文森特的復仇計劃并指定文森特為自己的繼承人。
教皇保羅六世去世。邁克爾的朋友紅衣主教蘭貝爾托繼任,他同意邁克爾為買進梵蒂岡不動產的出價。以盧切西為首的犯罪集團害怕陰謀暴露,一方面派人暗殺邁克爾,一方面安排毒死新教皇。
巴勒莫歌劇院首次演出歌劇《鄉村武士》,邁克爾率全家出席,阿爾托貝洛等也應邀出席觀看。在歌劇演出的過程中,雙方早已策劃好的暗殺行動正在悄悄地進行。在文森特的指揮下,盧切西在自己家中被刺死,吉爾戴上樓時被槍殺,阿爾托貝洛在包廂里吃了康妮送去的蛋糕被毒死。另一方的殺手也開始行動,新教皇在臥室里喝了毒茶喪命,而殺手莫斯卡射出的子彈因誤中瑪麗才使邁克爾幸免于難。
許多年過去了,年老體衰的邁克爾孤獨地死在自己的花園里,死時周圍既無親人,又無朋友,只有一只小狗,在四周徘徊。
【鑒賞】
1974年《教父續集》問世,相隔16年《教父第三集》終于與觀眾見面了。這部制作成本高達5400萬美元的巨片是“教父系列片”的第三部,也許是最后一部。這一以黑手黨為題材的系列片記錄了美國夢及黑手黨家族精神的興衰,是迄今為止最長(近10小時)、最成功(前兩集的票房總收入已超過7億美元)的黑幫片。這一系列不同于過去的黑幫片,它不僅表現了黑社會的嗜殺成性、冷酷無情,還著重刻畫了教父對家族親人的溫情,融合了黑手黨各家族互相仇殺的幫規法則和存在于美籍意大利裔家族中傳統的忠誠觀念,創造出一種嶄新的黑幫片類型,開一時之風。
第三集的敘事結構仍遵循前兩集的“一個家族兩個層次”這一基本模式,只是略有不同。邁克爾的妹妹康妮屬于外層,卻干預了由男人組成的內層事務,支持后來成為邁克爾接班人的文森特(私生子,邁克爾的侄子,康妮的教子)采取暴力行動。不過從整體上看,這只是陪襯,改變不了上述敘事結構的基本模式。再從第三集的敘事內容看,與前兩集則有明顯不同。前兩集主要著墨于黑手黨的犯罪活動,對政警官員貪污腐化的揭露著墨不多。第三集則著重描寫科萊昂家族力圖將財富合法化以及由此引出的對教會、政客和黑手黨其它家族相互勾結從事犯罪活動的深刻揭露,也可以說這集描繪了一種雙向轉化:黑手黨力圖由非法轉向合法(當然只限科萊昂家族),而教庭和政客則從合法轉向非法(在合法外衣掩蓋下從事非法活動)。
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就時空而言,其敘事結構大體可分為時空順序式結構(如《教父》)和時空交錯式結構(如《教父續集》)。第三集除少量閃回鏡頭外,主要采用了時空順序式結構。科波拉在拍攝續集時,是把第一集作為結構因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來處理的。他在拍攝第三集時,顯然也是把第一集和續集作為結構因素的一部分來考慮的。
第三集序幕是一個長1分45秒的橫移鏡頭,隨著鏡頭緩緩橫移,依次出現以下畫面:已廢棄的邁克爾在內華達州破敗不堪的豪華宅邸,紐約市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邁克爾年輕時歡快的家庭照片,邁克爾兒女安東尼和瑪麗的合影,老邁克爾伏案給子女寫信的情景,鏡頭切至教堂大廳內正在進行的給老邁克爾授勛儀式。這一橫移鏡頭使畫面向兩側合理延伸,畫面構圖不斷變化,景物和人物交替出現,在不停的流動中,有機地交織成一個整體。這一緩慢的主觀鏡頭,既抒情又懷舊,形象地描繪出老邁克爾腦際浮現出的種種思緒和對親人的懷念。伴隨著這一橫移鏡頭的是語調親切而沉重的旁白:“親愛的孩子們,自我移居紐約七年多以來,未能常見,心中掛念,希望你們前來觀禮,因我參加慈善事業而榮獲教廷頒贈榮譽勛章。世上唯有子女是財寶,兒女勝于金錢與權力,你們是我的至寶。安東尼、瑪麗:我雖讓你們母親負責撫養,我仍盼望與你們會晤及一起融洽生活。你們或能說服母親,與她同來觀禮,共敘天倫之樂。父字。”旁白是影片敘事和抒情的重要表現手法。這段以家書形式出現的旁白,與畫面緊密配合,成為影片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抒發了老邁克爾對自己子女的懷念之情,還與橫移鏡頭一起,起到了承上啟下、結構影片的作用:承上——續集結束時,年輕的邁克爾孤獨地坐在內華達州自己豪華宅邸門外,目視遠方;啟下——邁克爾從內華達移居紐約已經七年有余,年邁的邁克爾利用授勛機會,把子女召集到紐約,第三集的敘事由此開始。
教堂授勛儀式長達5分鐘,交待了邁克爾與教庭的密切關系。在授勛儀式進行的過程中,邁克爾浮想聯翩,其中一個閃回鏡頭是續集快要結束時使用的全景鏡頭:邁克爾在他內華達豪華宅邸巨大會客廳窗前形單影只地凝視遠方。彼時的孤獨與此時的榮譽剪輯在一起,讓觀眾窺視到邁克爾的思緒起伏;家庭團聚的實現又通過特寫鏡頭讓我們注意到一絲笑容掠過邁克爾的面龐,表示內心的滿足。前妻凱的出現當然讓邁克爾感到欣慰,而凱與現丈夫同來參加儀式又使邁克爾的感情受到刺激,這一細微的面部表情變化也是通過特寫鏡頭顯示出來的。
授勛儀式后的慶祝會在邁克爾的紐約宅邸舉行。這一25分鐘的歡慶段落,在鏡頭運用上與第一集開始時的鏡頭處理有相似之處,科波拉將在內室拜里處理家族事務的場景與在大廳里歡快喜悅的慶典場面巧妙地交叉剪輯在一起,構成第三集的一個主要敘事段落。
這一敘事段落交待了以下重要情節:
一、邁克爾與前妻凱在內室就兒子安東尼的前途進行激烈的爭論:科波拉在這里使用了一組正反打的近景鏡頭,邁克爾居中,凱在左面,安東尼在右面,三人兩方進行爭論。凱支持兒子當音樂家的選擇,而邁克爾堅持要他成為家族律師。在影片中,為強調人物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常常運用近景鏡頭。如果說特寫著重細部描繪,那么近景就仿佛是肖像描寫。科波拉在這里使用近景鏡頭是十分恰當的,因為通過近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說話者面部的表情以及感情的變化。安東尼離開內室后,導演用了幾個中景和全景鏡頭作為過渡。接著又用一組近景鏡頭來表現邁克爾與凱繼續爭論,直到邁克爾答應讓安東尼走自己的路,凱才離去。邁克爾大失所望,頹唐地坐進一把扶手椅。這把象征科萊昂家族權勢的扶手椅在續集開始時曾為出現過。這一段敘事主要說明兩點:1.家族內部矛盾的進一步深化;2.邁克爾讓兒子繼承己業的希望落空。
二、阿爾托貝洛在內室拜會邁克爾,他說自己已忘卻了仇恨,沒有了欲念。為證明他對科萊昂家族的友好感情,當場填寫百萬美元支票捐給“科萊昂基金會”。科波拉利用中景視距稍遠,加深了畫面的縱深,便于表現一定的環境和氣氛這一特點,在這里主要運用中景鏡頭來渲染兩人會面時祥和與友好的氣氛。科波拉在這里設置了假象,埋下了伏筆。后來的敘事表明,祥和友好的背后布滿殺機,忘卻了仇恨的背后充滿仇恨。
三、邁克爾力圖調解喬伊和文森特之間的矛盾:喬伊作為邁克爾的助手之一,與邁克爾侄子文森特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文森特在教母康妮的支持下與喬伊激烈爭吵,互不相讓,使邁克爾的調解失敗。這一失敗至少說明兩點:1.邁克爾在家族的威望正在下降;2.喬伊與文森特之間矛盾的加深預示著黑幫內部殘殺的升級。導演在拍攝這一場景時主要運用了中景和全景,目的是為了使人物的整個動作和相互關系得到充分的展現,緊張氣氛得到渲染。
四、在大廳歡樂氣氛中拍攝“全家福”照片:邁克爾從內室回到大廳,也就從重重矛盾里回到歡樂中,這種氛圍是拍攝“全家福”的最好時機。邁克爾在拍“全家福”時特意把文森特拉了進來。這一舉動明確表示,盡管文森特是私生子,邁克爾還是把他作為家族的一個成員看待,同時預示著文森特即將成為邁克爾的事業繼承人。這一安排絕非偶然,與第一集康妮婚禮儀式上拍攝“全家福”照片的場面十分相似:當全家人站好準備合影時,教父維多(邁克爾的父親)發現邁克爾未到,就說:“沒有邁克爾我不照。”直到邁克爾參加進來“全家福”才算照成。不久,邁克爾就繼承父業,成了教父。
教堂會談段落表明邁克爾舍棄非法買賣、進入合法企業的決心。一個大特寫把教堂的威嚴肅穆展現在觀眾眼前,但在神圣外衣的掩蓋下,教堂內的會談卻使黑手黨有機會將成億美元的非法收入轉入合法的投資渠道,使教堂成為洗錢的理想地方。吉爾戴明知科萊昂家族的錢財來路不正,仍求邁克爾幫他度過難關。作為交換,科萊昂家族將控制資產達60億美元的恩莫比拉公司,并將家族的罪惡史一筆勾銷。神圣的羅馬教廷與最大的黑手黨家族之間的這筆骯臟交易充分地暴露了教廷的腐敗與無能。科波拉仍用一組正反打的近景和特寫鏡頭使觀眾對兩人討價還價時的面部表情一目了然。
黑幫內訌導致用直升機進行屠殺的場面在黑幫片中也不多見。由于分贓不均,致使喬伊大怒離去,接著直升機屠殺開始。這一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屠殺場面持續了1分20秒。分得紅利的賭場股東正坐在桌旁交談。接著是一個緩慢的推進鏡頭,推成近景和特寫。與此同時,直升機隆隆之聲大作,我們看到桌上的杯盤顫動,蘋果滾動,天花板吊燈震動,大家預感情況不妙,分頭逃命。可是,門已被反鎖,欲逃無路。這時,一排排機槍子彈從直升機上掃射下來,一個個股東倒在血泊里,機槍掃射聲、人們喊叫聲和奪路奔跑聲交織在一起,氣氛恐怖,大有世界末日到來之感。混亂中,邁克爾在文森特掩護下用步槍擊開門鎖,逃離現場。這一情節安排與第一集邁克爾從醫院救父出險情節類似,預示著文森特將成為邁克爾的接班人。科波拉運用電影聲畫結合這一獨特的藝術手段,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目睹黑幫互相殘殺的恐怖感。顯然,這一段落是導演科波拉精心安排和制作的一個精彩段落。
西西里部分長達1小時15分鐘,幾乎占了影片時間的二分之一。邁克爾一家到達西西里后,受到鄉親們盛大熱烈的歡迎。這一部分集中表現了邁克爾對自己親人(如子女、侄兒、妹妹,甚至前妻)的溫情和關懷,同時描繪了利益沖突的敵對集團(一方以盧切西為首,一方以邁克爾為首)之間的互相仇殺,造成兩敗俱傷的悲劇性結局。其中劇場謀殺段落是兩個敵對集團的一次總較量。
這一段落長達27分鐘,在結構上是采用分敘方式,也就是平行蒙太奇。邁克爾的死敵盧切西是金融界和政界巨頭,又是黑手黨頭目喬伊和阿爾托貝洛的后臺。吉爾戴也受他指揮。邁克爾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邁克爾為挫敗盧切西一伙的陰謀,派文森特打入他們內部,掌握了確切的情報,然后將計就計,制訂了一個消滅仇敵的行動計劃,并選在巴勒莫劇場上演《鄉村武士》當晚執行。以盧切西為首的犯罪集團也同時采取行動。這樣,事態發展就沿著三條線索平行進行。一是劇場正在演出由邁克爾兒子安東尼主演的歌劇,邁克爾率全家在劇場包廂觀看;二是文森特指揮手下,在演出的掩蓋下把盧切西、吉爾戴、阿爾托貝洛一一殺死;三是邁克爾的敵人在巧妙地毒死新教皇的同時,又派殺手也利用演出的機會伺機暗殺邁克爾。在這里,平行蒙太奇把同一時間發生在不同地點的謀殺事件交錯地敘述出來,迅速把全片推向高潮,此時節奏之快與前此的徐緩適成鮮明對照。而文明、優雅的歌劇演出與野蠻、血腥的黑幫火并對列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曾在黑社會“建功立業”、風云一時的邁克爾,人到老年終于天良發現,萌生贖罪意識。他貼近教廷,想行善補過,更想洗手抽身,與黑道決裂。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黑手黨的其它家族一次又一次地將其置于死地,使他欲罷不能,只好火并。而這火并等于向他宣告,走正道是“此路不通”!
影片結束時先用了頭部特寫鏡頭,我們看到邁克爾老態龍鐘,面帶愁容。接著是一個大全景,邁克爾只占據畫面左下角很小的一部分,坐在椅子里,慢慢倒在地下,孤獨地死去,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只有一只小狗作陪。科波拉這樣安排具有象征意義:盡管邁克爾在黑社會里曾經叱咤風云,顯赫一時,死時卻默默無聞,凄涼藐小。也許科波拉用這種隱喻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教父系列到此劃了句號。
上一篇:《政府委員》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教父續集》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