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加》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1 彩色片 120分鐘
蘇聯(lián)TPNTE/金字塔電影公司/法國CAMERA ONE/HATCHETTE公司聯(lián)合攝制
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編劇: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魯斯塔姆·伊勃拉基姆別科夫 攝影:維林·卡留塔 主要演員:巴杰瑪(飾貢巴) 巴亞爾圖(飾貢巴妻) 弗拉吉米爾·戈斯玖欣(飾謝爾蓋) 拉麗薩·庫茲洛佐娃(飾謝爾蓋妻)
本片獲199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 1992年俄羅斯電影“尼卡”最佳導演獎;1993年俄羅斯國家獎金,歐洲電影科學院“菲利克斯”最佳導演獎
【劇情簡介】
一望無垠的蒙古大草原,天高氣爽,陽光普照。微風吹過草地,掀起層層波浪。草地上,一蒙古青年女子騎馬飛奔,一位男子在她后面緊追不舍,待男子追上女子后,他們停蹄下馬,在空曠無人的草地上,雙雙躺下,沒入深深的草叢之中。
一蒙古人家,家里有男女主人,一個老母,3個小孩子。此時,男主人貢巴正在給孩子們講故事,女主人在做針線活,老奶奶坐著沒事,又跟他們講起生孩子的事。他們已經(jīng)有了3個孩子,老母親勸說他們再生一個,然而國家的政策已不允許他們再生。為了此事,夫妻倆不知如何是好。
一輛大卡車在廣闊的草原上行駛,卡車駛近,我們看到,司機是位俄羅斯人。也許由于太累,司機不斷地打瞌睡,車子晃來晃去,差點掉進河里。為了清醒清醒,司機下車在渺無人煙的大草原上盡情地跳起舞來;跳著跳著,發(fā)現(xiàn)地上有個瓶子,撿起來一看,高興地叫起來,“這里有人”。正在高興之際,頭頂一只老鷹直向他沖來。俄羅斯人嚇壞了,急忙鉆進車里,由于驚慌,一下子把車開到了河邊,想往回倒,結(jié)果越倒越往河邊滑,最后車頭一下子栽到了河里。司機千方百計想把車弄上來,可人單力薄,無濟于事。看著空曠無人的草原,再看看掉進河里的汽車,他垂頭喪氣,無可奈何。突然,他想起剛剛見到的瓶子,于是大聲呼救。
貢巴夫妻倆正在帳篷外打木樁,似乎聽到了遠處的呼救聲,男主人騎馬循聲找去,在河邊,他找到了車陷在了河里的俄羅斯人。他想幫忙把車從河里倒出來,卻毫無結(jié)果。俄羅斯人問他有無電話,想與外界聯(lián)系,他回答說沒有。無奈之下,俄羅斯人只好先離開汽車,隨他來到他家。
家里來了客人,還是一位外國客人,全家人既好奇又熱情。當俄羅斯人洗澡時,背上露出了文身,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他們問他這是什么,怎么弄上去的。客人回答,是在部隊服役時文在身上的。男主人更是熱情,他走進羊圈,抓了一只羊,當著客人的面,殺羊待客。也許是客人從未見過這種場面,當他看到一只活生生的羊被人宰殺的血腥場面時,心里很不是滋味,臉上流露出一種難以接受的厭惡表情。
女主人燒火燉肉,當她把做好的羊肉端上餐桌,請客人入坐時,客人卻遲遲不愿就坐,或許是他想起了剛才那只活蹦亂跳的羊,或許是他還不習慣,反正不太痛快。然而,蒙古人的習慣是客人不就座誰也不能動手。一家人坐在桌旁靜靜地等著,孩子們眼巴巴地望著桌上的肉,可是沒有大人的命令,也只能乖乖地坐著。見此情景,客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也就坐了下來。當主人挑了最好的一塊肉給他時,他臉上宰羊時流露的那種表情已經(jīng)一掃而光,他抓起那塊羊肉,吃得津津有味,似乎比在座的所有人吃得還香。
一頓飯過后,客、主之間已經(jīng)沒有了那種陌生感。客人對主人家的生活既好奇又新鮮,看見什么問什么。看到墻上掛的手風琴,便問誰會彈,并吹起了口哨,說明自己也喜歡音樂。主人家的大女兒說她會彈琴,于是他吹口哨讓女孩彈琴。女孩彈的樂曲引起了他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聽著聽著,眼里涌出了淚水。
夜晚的大草原,一輪彎月掛在天邊,彎彎曲曲的河流像一條銀帶,鑲嵌在如毯的草地上,渾厚的蒙古樂曲,把人帶入沉沉的夢鄉(xiāng)。俄羅斯人寄宿在蒙古人家里,因為有客人,夫妻倆沒有說話,悄悄地躺下。河邊的大卡車一動不動,一半在岸上,一半仍在水中。
天開始發(fā)亮,房頂上的風車在緩緩轉(zhuǎn)動,客人仍在睡覺,夫妻倆怕吵醒客人,悄悄來到帳篷外邊。一陣大雨過后,草原顯得格外清新。兩口子站在門外,商量到城里去買避孕套的事。
主人牽著馬離開了家,半路搭上順路的卡車進城。到了城邊,他跳下車,和司機道別后,便獨自騎馬進城。他先在熱鬧的自由市場上來回穿行,看這問那,隨后走進一家藥店。
一群駿馬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自由馳騁,越過河流朝遠方奔去。家里的女主人正忙著干活,突然孩子來告訴他,馬群過了河,他無法把它們趕回來。女主人聽后,放下手里的活計,立即騎馬去追。她矯健的身影,嫻熟的技巧,利索的動作和男騎手幾乎沒有兩樣。也許是馬能聽懂人的話,當她趕上馬群,很快攏住了飛奔的頭馬,將馬群帶了回來。
俄羅斯人回到城里,來到自己住的飯店,妻子看見他,高興得撲上去抱住他直哭,邊哭邊訴說,生怕他出事。看到妻子傷心的樣子,丈夫不停地安慰。這時,隔壁房間居住的蒙古人騎著一匹高大的駿馬從走廊上走過,邊走邊唱,引得夫婦倆笑了起來。待騎馬的人走過之后,他們又從窗口往外看,一個人站在路邊,東張西望,人們從他身邊匆匆而過,可他仍在左顧右盼,似乎在等人,又好像無所事事,消磨時光。貢巴沒事,也站在大街上觀望來往行人,似乎在觀察城市人的生活,又仿佛是在領(lǐng)略城市人的生活態(tài)度。
大飯店里,俄羅斯人和貢巴都在這里,他們分別坐在不同的位置。從朋友的呼叫聲中我們知道他叫謝爾蓋。謝爾蓋和自己的俄羅斯朋友坐在一起,喝酒聊天,高談闊論。謝爾蓋向他們講述自己在中國做生意的經(jīng)歷。那邊,貢巴一人坐在桌邊,邊吃東西邊看著他們。突然,同伴的一句話激起了謝爾蓋對過去的回憶。他走到臺上,點了一首俄羅斯名歌《在滿洲里的山岡上》,并滿懷深情地唱了起來,以紀念曾經(jīng)在對日戰(zhàn)爭中犧牲在中國的祖父。也許是喝多了,謝爾蓋有些胡鬧,結(jié)果被警察帶走了。
貢巴騎馬追趕警察,說謝爾蓋是他的朋友,要他們放了他,警察不放。貢巴又回到飯店找一個彈琴的人幫忙解救謝爾蓋,后者開始不肯,在貢巴死磨硬纏的勸說下,終于走出飯店。兩人騎馬繞了許多路,終于找到派出所,在他們的一再解釋下,警察終于放了謝爾蓋。在送謝爾蓋回住處的路上,貢巴的朋友勸貢巴不要再生第四個孩子了。
家里,貢巴的妻子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打扮得像新娘一樣,騎馬在草原上馳騁。
貢巴拿不定主意,獨自來到一座寺廟,求助神靈給予指點,是否再要第四個孩子,隨后買了彩電準備回家。
貢巴推著自行車行走在草原上,走累了就坐下來休息,他想了想,便從自行車上取下電視機放在地上,然后拿出飲料及罐頭開始吃喝。吃著吃著,電視屏幕上出現(xiàn)了自己的形象。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騎車在草原上飛奔。不料一隊人馬迎他而來。來人身穿古裝,個個神情嚴厲。仔細一看,頭人正是他的妻子。當他被押到妻子面前時,妻子問他,馬呢?他回答:買了電視。再看電視,播放的是民族間的仇殺場面。此情此景,激怒了妻子,一下子將電視砸碎。妻子命人把貢巴帶走。謝爾蓋前來救助,不料也被抓住。妻子帶領(lǐng)的人馬把他們兩人押著前行,不管貢巴如何解釋,妻子一副威嚴之態(tài),絕不饒恕。貢巴猛地驚醒,電視機仍在馬背上,原來他是做了一個夢。
貢巴高興無比,瘋狂地舞蹈起來,頭頂上的老鷹也許是受到他的感染,來回飛舞,似乎要跟他比個高低。
貢巴回到家里,把從城里買來的禮物分送給每個人,然后支起天線,安上電視。一切就緒以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看著看著,妻子起身悄悄走出帳篷,丈夫也悄悄跟了出去。
俄羅斯人謝爾蓋又來了,他在草原上唱起了歌。他唱歌,小姑娘彈琴。此時畫外音響起: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生下了第四個孩子,而在他們住的地方,后來蓋起了工廠。隨著畫外音,銀幕上是一排冒著濃煙的工廠煙囪。
【鑒賞】
影片《烏爾加》又名《愛的領(lǐng)土》,是俄羅斯著名電影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于1991年在我國內(nèi)蒙拍攝完成的一部影片。這部由法國人投資,在拍攝中用了3部攝影機,消耗了65000米膠片的影片,完成之后在國際國內(nèi)獲得多種大獎,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議論。原因之一是導演的前一部作品,他于1987年在意大利拍攝的影片《黑眼睛》未能引起國人的好感。有些人也因此對他懷有一種情緒上的抵觸。
然而,《烏爾加》與《黑眼睛》相比有著根本區(qū)別。如果說《黑眼睛》是作者把《帶哈巴狗的女人》的情節(jié)內(nèi)容移植到了意大利,再用著名演員馬斯特洛亞尼來賺觀眾的眼淚和同情的話,《烏爾加》則表現(xiàn)了更為廣闊深遠的意義。它表現(xiàn)兩種不同文化的交融,表現(xiàn)古代與現(xiàn)代精神的碰撞。
一位在中國邊境做生意的俄羅斯人驅(qū)車迷失在內(nèi)蒙古的茫茫大草原上,由于精力不支,困乏打盹,把車開進了河里。在求助中與世代生活在該地的一家蒙古人打起了交道,從而開始了兩種文化及古代與現(xiàn)代兩個世界的相互碰撞。而這種碰撞之所以選在內(nèi)蒙古草原上,是源于導演對草原、對蒙古人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導演米哈爾科夫在談到影片的構(gòu)思時說道: 他曾想要拍一部描寫中國內(nèi)蒙古的影片,至于為什么要拍這樣一部片子,連他自己也沒有弄清楚。也許是下意識使然,也許是他要按照祖先的足跡前進。因為蒙古人曾統(tǒng)治俄羅斯長達270年之久,這期間雖然有燒殺、搶奪,給俄羅斯帶來一定損失,但有一點,那就是蒙古人從未侮辱過俄羅斯人對宗教的感情。而且俄羅斯人的血液中混有蒙古人的血。鑒于俄羅斯人與蒙古人都生活在廣闊的天地之間,他們有很多相近之處。
至于對草原的理解,更有其獨到之處。米哈爾科夫認為,草原對于所有人來說是水平現(xiàn)象,對蒙古人來說則是垂直現(xiàn)象。當一個旅游者從火車的窗口看草原時,草原是橫向的;沒有森林,沒有丘陵,但是只要停下來看一看,聽一聽,也許就會看到草原本來的樣子,它同海洋、原始森林、沙漠一樣,是一個絕妙的現(xiàn)象。而當你深入其中時,你就會感到它的垂直性,于是融入其中,感受到它的聲音、氣息及芬芳。而當你躺在藍天白云下的草地上,或者騎在馬背上,或者觀賞日落時,你就會有種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感覺而無法觸摸到的歡樂,它就像是抓不住的靈魂氣息。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他們已經(jīng)與草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草原就是他們自己。
正是這種對草原及對蒙古人的理解,當他的設(shè)想還只是5頁紙的時候,就得到了法國制片人米歇爾的財力支持,從而也更堅定了拍攝這部片子的決心。
至于情節(jié)內(nèi)容安排,那是他的助手到過蒙古,帶回了有關(guān)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而蒙古人作為少數(shù)民族,可以生3個孩子的消息之后,他才和魯斯塔姆·伊勃拉基姆別科夫開始建構(gòu)的。開始時,他的興趣是表現(xiàn)一個由游牧人和草原構(gòu)成的中世紀的國家——蒙古同現(xiàn)代國家的結(jié)合,或者,確切點說,是碰撞。當他本人帶著攝制組到過內(nèi)蒙之后,想法逐漸具有了形式,這便是一名叫謝爾蓋的主人公、俄羅斯的卡車司機在草原上迷路以后發(fā)生的一個故事。一個外來的俄羅斯人在情節(jié)中的出現(xiàn)無疑為表現(xiàn)古代與現(xiàn)代世界的碰撞,還有為從影片內(nèi)部表達對這一現(xiàn)象的個人看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根據(jù)合同,在中國邊境做生意的謝爾蓋因為駕車在草原上迷了路,從而結(jié)識了草原上的貢巴一家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音樂使他們獲得了溝通。然而,在看到主人親手宰羊的場面時,謝爾蓋感到膩味,似乎極不習慣。不過他吃起羊肉來卻表現(xiàn)了極好的胃口。回到城里,謝爾蓋似乎回到了家,他坐在飯店里同朋友聊起天來眉飛色舞,大有能夠用武之感,而貢巴來到城里后則顯得有一種外來人的感覺,坐在飯店里默默無聲地吃飯,來到馬路上站在路邊看佳景,看路上的行人。但關(guān)鍵時候,當謝爾蓋喝醉酒被警察帶走時,他卻能以朋友的身份去派出所幫助解救。兩個國別不同,民族各異,文化素養(yǎng)相差甚遠,生活習慣迥然不同的看似格格不入的人最后成了朋友,表現(xiàn)了不同地域的人的心靈溝通,表現(xiàn)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的碰撞。
影片在情節(jié)建構(gòu)及人物設(shè)置上突出對稱的布局。在草原上迷路的俄羅斯卡車司機謝爾蓋代表著文明和現(xiàn)代,而蒙古貢巴一家人則代表著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謝爾蓋遠離家鄉(xiāng),一人在外,有著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貢巴一家人廝守在一起,生兒育女,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日子,但也有看看外邊世界的想法。在故事發(fā)生地點的安排上,同樣采取對稱布局。既有表示大自然的茫茫草原和草原上的各種自然景色,也有表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城市,城市里的大飯店,精心布置的歌舞廳,還有在飯店里休閑娛樂的各種人。俄羅斯人來到中國,來到草原,草原上的人來到城市,坐在大飯店里,兩種文化,現(xiàn)代文化與古老文化以及城市文化與農(nóng)村文化相互融合,就連作者到內(nèi)蒙古草原上來拍片也不能不說是兩種文化的碰撞、融合。然而影片主要表現(xiàn)的是草原、表現(xiàn)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們的風俗習慣。影片具有一種尋根的含義。
影片的片名《烏爾加》是草原上游牧人用來套馬的套馬桿,主人如果把套馬桿插在地上,就表明這里有人正在做愛,所以影片又叫“愛的領(lǐng)土”。影片一開始,兩個男女騎馬在草原上奔馳相追,待男的追上女的后,兩人雙雙躺下,沒入在深深的草叢之中,正是對片名的解釋。而主人公貢巴家已經(jīng)有了3個孩子。按照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他們不能再生了,可老母非要兒子再生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與現(xiàn)代思想文化不僅表現(xiàn)在不同民族——蒙古人與俄羅斯人之間,還表現(xiàn)在蒙古人自己之間。老母親要兒子再生一個孩子與妻子打發(fā)丈夫到城里去買避孕套是兩種思想的體現(xiàn)。故事也就由此展開。妻子打發(fā)丈夫到城里去買避孕套,丈夫抱回的卻是一臺彩電,不久他們又生下了第四個小孩。再不久他們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豎起了一排工廠的大煙囪,然而這卻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影片中,汽車、彩電、避孕套是現(xiàn)代文明的象征,而套馬桿、宰羊待客則是古老的傳統(tǒng),是蒙古人世代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xiàn)。故事發(fā)展到最后,貢巴一家安上了大彩電,他們居住的地方后來也建起了大工廠,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現(xiàn)代生活方式代替?zhèn)鹘y(tǒng)生活方式,現(xiàn)代文明代替?zhèn)鹘y(tǒng)落后,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然而,在接受現(xiàn)代事物、邁人現(xiàn)代生活的同時,貢巴并沒有忘記自己的根。他仍想著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當他抱著彩電走在回家的路上所做的那個夢,無疑是他對祖先的一種記憶。而謝爾蓋在飯店的舞臺上突然滿懷感
情地唱起“在滿洲里的山岡上”時也是對在與日軍作戰(zhàn)中犧牲在中國的祖父的懷念。
影片中,謝爾蓋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米哈爾科夫的影子。他出場時在河邊跳舞的那場戲,一看就是米哈爾科夫的手筆。當他迷失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大草原上,處在不同國度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由于語言不通,無法交流時,表現(xiàn)了一種不知所措、茫然若失的樣子。當他回到城里,回到飯店,在飯桌上夸夸其談時,則仿佛找到了自我。演員戈斯玖欣有點過火的表演準確地表達了劇中人的心態(tài)。在五顏六色的燈光閃爍中,他在搖滾樂臺上惹人注目的歇斯底里地歌唱:“上帝啊,你要把我們怎么樣……”無不是對俄羅斯人內(nèi)心痛苦的一種表達。而他在飯店酒后醉倒也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和無奈所致。
貢巴,草原的主人,在影片中是謝爾蓋遇難時的朋友。他兩次幫助了謝爾蓋。一次是在草原上,一次是在他喝醉酒被警察帶走之后。貢巴身上具有蒙古人的傳統(tǒng)美德: 豪爽大方,樂于助人。在草原上,他可以熟練地宰羊,套馬,為羊配種,但在城里卻不顯得那么自信。尤其是在生孩子的問題上,他似乎拿不定主意,一會兒問這個,一會兒問那個,最后,干脆到寺廟里去問神靈。也許是米哈爾科夫的觀念,影片里突出了草原人對天意神靈的依賴。也許是草原人同大自然的密切關(guān)系,也許是游牧生活主要靠天意的安排,貢巴似乎更相信天意,更相信大自然的給予。貢巴的扮演者巴杰瑪?shù)谋硌莩练€(wěn)、自然,體現(xiàn)了草原人的本色。他在草原上的所作所為自然流暢,到城里的畏縮感也比較到位。
米哈爾科夫在表現(xiàn)蒙古人、突出異國風情時帶有一種獵奇的色彩。也許是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但也絕對是米哈爾科夫善于獨出心裁的風格。如貢巴進城的那段戲。搭乘順路的卡車駛到城外時,他下車騎馬進城。在人來車往的大馬路上,他獨自騎馬穿行其間,顯得與整個環(huán)境那么格格不入。另一處,飯店里,一蒙古人騎馬在二樓的走廊上邊走邊唱,高大的馬匹幾乎占據(jù)了走廊的整個空間的鏡頭更讓人覺得那么不切實際、不可思議。然而,米哈爾科夫卻這樣表現(xiàn)了,而且獲得了效果。還有貢巴進城后沒事時站在馬路上觀望行人以及從謝爾蓋住的房間的窗戶向外拍攝的街上的行人都是只有米哈爾科夫才能想得出來的。他的這種荒誕的手筆無疑增加了影片的觀賞性,尤其對西方人來說,這些情節(jié)內(nèi)容更能激起他們對東方的好奇和神秘感。然而,最大的神秘感則在于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大草原以及草原上的自然景色。
內(nèi)蒙古大草原在米哈爾科夫的影片中具有了生命力,呈現(xiàn)出立體感,正像他說的,具有一種垂直感。影片開始,男女雙雙在草原上騎馬追逐的鏡頭中,草原在微風的吹動下掀起層層波浪,顯現(xiàn)了無限的活力。夜晚的草原上,河流在月光的映照下泛起的銀光仿佛是給深綠色的地毯鑲嵌的條條銀帶,夜晚的草原那么深邃,那么寧靜,置身其中,就像是置身于廣闊的宇宙空間之中。還有黃昏時的朦朧景色,雖然稍有加工,卻顯得那么自然。早晨起來,大雨洗刷過的草原,空氣清新,視野開闊,站在其中,心曠神怡,仿佛世界變得更寬更大了。還有草原上的彩虹、月亮,老鷹的飛旋,馬群的奔跑,羊群的追逐,這一切構(gòu)成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諧而富活力,產(chǎn)生了奇特的效果。
導演在談?wù)撆臄z該片的過程時說道: 以往他的作品都是事先做好一切準備,哪怕是小小的細節(jié),如何拍他都在說明中寫的清清楚楚。但在這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似乎有一種自然流動的感覺。結(jié)果,他仿佛是被影片牽著向前走。影片使藝術(shù)家從屬于自己的意志,就像草原使人從屬于自己的意志一樣。影片拍攝過程中出現(xiàn)的劇本中沒有的情節(jié),即興作都是來源于創(chuàng)作者對周圍世界的重新領(lǐng)悟和感受。而領(lǐng)悟及感受則依靠周圍的大量因素,首先是大自然——風、雨、天空、彩虹、太陽、晚霞等等在影片中得以體現(xiàn)。影片的拍攝過程也是劇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且他們幾乎是寫一場戲,拍一場戲,然后看樣片,找感覺,在下一場戲中校正情緒、語調(diào),再寫再拍。因此,也就有了非常出色的景色,非常出色的幾場戲。
除了上邊提到的外景戲,帳篷內(nèi)蒙古一家人招待俄羅斯客人的戲也極為真實動人。做好的羊肉放在桌上,全家人坐在桌前等待客人的那種氣氛,客人入坐后大家吃肉時的動作細節(jié),語言姿勢是那么真實可信,自然而不做作。主、客之間由于語言不通,懷有極大的好奇,又都希望了解對方和使對方了解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還有主人家的大女兒拉手風琴時的天真而認真的樣子,通過音樂雙方得以溝通都表現(xiàn)得不錯。米哈爾科夫在此讓所有的人稍加表演,因為他們都是非職業(yè)演員,通過攝影機和剪輯加強情緒,獲得極佳的效果。
米哈爾科夫曾說道,他拍的影片不想追求什么獎,甚至沒有考慮要把他送往威尼斯,然而,他的影片還是給他牽回了“金獅”,這不能不說是他的又一個勝利。
上一篇:《主席》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亂世佳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