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楊雄醉罵潘巧云
如宋江所料,李逵去接母親,不僅沒有成功接到母親,自己反而被官府抓了起來。李逵能否逃過這次劫難并且報仇雪恨呢?同樣回家探望老母的公孫勝也遲遲不回,戴宗下山尋他,這期間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沂水縣是個小地方,李逵被抓的事情很快被隨后趕來的朱貴知道了。朱貴與弟弟朱富商量對策,他們將麻藥下在肉里,請押送李逵的差役吃,然后趁差役暈倒的時候,把李逵救了。
李逵捶胸頓足,他一想到自己那么信任別人,反而遭到陷害,就覺得十分氣憤。當天,他闖入財主家中,把財主和李鬼的老婆都殺了,嚇得財主家里的其他人都逃到村外去了。此時,李逵在村子里的消息已經傳遍各個角落,朱貴擔心李逵有危險,趕緊帶他回了梁山泊。
宋江見李逵平安回來,心里踏實不少。可是回老家看望母親的公孫勝已經走了三個月,仍遲遲不歸,讓他很不放心。戴宗自告奮勇要去找公孫勝,宋江欣喜,帶眾人給他送行。戴宗號稱“神行太保”,果然不負盛名,只用三天時間就來到公孫勝的老家附近。他沿路結識了楊林、鄧飛、裴宣這幾個好漢,還跟楊林結伴同行,來到薊(jì)州。
戴宗到處詢問,可惜始終找不到公孫勝的下落,倒看到薊州的兩院押獄楊雄在跟地痞流氓打架。楊雄天生臉色蠟黃,人稱“病關索”,是流落到薊州城里的外鄉人。那些地痞看楊雄不是本地人,就想勒索他。楊雄不依,地痞們仗著人多,一哄而上,抱住楊雄,痛打了他一頓。這時,有一個大漢挑著柴路過,看到地痞在欺負楊雄,他便憤怒地拿起扁擔,對著地痞們的頭打去。地痞們被打得哭爹喊娘,紛紛逃走。
戴宗和楊林頓時對這個大漢好生敬佩,于是和他打招呼,得知大漢叫“拼命三郎”石秀,因為沒有錢回家,才在這里賣柴為生。戴宗勸石秀去投奔梁山泊,石秀卻很沮喪,說自己沒有辦法進去。戴宗笑著說:“不用擔心,壯士若去,我一定會推薦你!”
石秀這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梁山好漢戴宗,不禁喜形于色,抓住戴宗的手想傾訴心事,楊雄卻剛好帶著二十多個官兵過來。戴宗和楊林都是朝廷要犯,忙趁著人多,消失得不見蹤影。
楊雄為感激石秀的仗義相助,便和石秀結拜為義兄弟,還帶石秀回家住,并介紹自己的老婆潘巧云給石秀認識。
楊雄的老丈人潘公在得知石秀以前是屠夫后,就跟石秀聯合開了家屠宰作坊,每天生意還不錯。因為楊雄,石秀終于擺脫了孤苦無依的生活,還能攢點兒錢,因此他對楊雄這個大哥非常感激。
光陰似箭,一晃兩個月過去了。這期間,戴宗還是沒有找到公孫勝,只好帶著楊林等好漢回了梁山泊。石秀則繼續做殺豬的生意,和楊雄親如兄弟。
眼看著就是初冬了,這天,石秀里里外外換上一身新衣服,去外地買豬。三天后,當他趕著豬回來時,卻發現肉鋪關著門,殺豬的工具也都收起來了。
石秀只覺得悲涼,心想: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哥哥在外面做官,不管家事,嫂嫂看我做了一身新衣服,心里肯定不滿。這兩天我沒回來,別人肯定在嫂嫂面前說了閑話,然后嫂嫂就不做生意了。罷了,罷了,我還是回老家去吧!于是石秀算完店里的賬,就向潘公辭行。
潘公看破石秀的心思,哈哈大笑,讓石秀不要走。原來,潘公的女兒潘巧云在嫁楊雄前曾嫁過一個小官,沒想到那小官命薄,死了。過兩天是那小官的忌日,要做法事,所以店鋪才暫停營業,并不是要趕石秀走。石秀這才放寬心,答應繼續留在楊家做事。
第二天,楊雄走后,楊家來了一個年輕的和尚,長得很英俊,一雙賊眼骨碌碌地轉個不停。那和尚自稱是報恩寺的和尚,到楊家來做法事。石秀見那和尚一臉不正經的樣子,就很討厭他。這時,潘巧云化了淡妝從樓上下來,聽石秀說那和尚來了,“撲哧”一笑,說道:“原來是我師兄裴如海來了!他是個老實的和尚,因為認了我父親做干爹,又比我大兩歲,所以我叫他師兄。晚上你聽他念佛經,那聲音可好聽呢!”石秀一聽嫂子這樣夸那和尚,心里便覺得別扭。他發現那和尚在與嫂子含情脈(mò)脈地對視,當下有所懷疑,開始留心潘巧云的行動。
楊家又來了一些和尚,開始做法事。到深夜時分,裴如海來找潘巧云,兩個人在屋里嬉戲打鬧。石秀假裝睡覺,卻豎起耳朵聽了個真真切切。只聽那和尚叮囑潘巧云:“明天別忘了跟你父親說還愿的事情!”潘巧云笑嘻嘻地答應了。和尚又說:“你那小叔子不好對付啊!”潘巧云“呸”了一口,不屑地說:“你別理他,他又不是楊雄的親兄弟!”石秀心里暗罵潘巧云,心想:哥哥一世英名,怎么娶了這種女人?不過他現在還沒有證據,只能忍住氣,去作坊里歇息。
第二天,潘巧云故意在她父親面前說,要去報恩寺替母親還愿。潘公信以為真,就跟楊雄也提了這件事,楊雄沒想太多,就同意了。潘巧云暗喜,一大早就開始濃妝艷抹,還把自己的丫鬟也打扮了,坐在轎子里,跟著潘公去了報恩寺。從這天開始,潘巧云就和裴如海勾搭成奸。裴如海還讓報恩寺的胡頭陀通風報信,為自己和潘巧云的幽會提供方便。
石秀一直留心觀察楊家動靜,發現每天天快亮時,總有個頭陀在巷子里敲木魚,就起了疑心。于是他特地起了個大早,發現那頭陀敲完木魚時,有個黑影從潘巧云的房間里閃了出來。石秀頓時氣得肺都要炸掉,趕緊將這件事告訴楊雄。
楊雄聽完,胸中火氣“噌噌”往上冒。晚上他多喝了幾杯,醉酒后指著潘巧云大罵:“賤人,小心我要了你的命!”潘巧云一驚,連一個字也不敢說。楊雄仍在大罵不止,潘巧云眼珠一轉,忽然用手將臉一掩,“嗚嗚”地哭了起來。
這時,楊雄酒也醒了,忙問潘巧云為何哭泣。潘巧云惡人先告狀,邊哭邊說:“你兄弟石秀欺負我!你不在的時候,他總想占我便宜!”
楊雄以為石秀真的是卑鄙小人,氣得跳起來破口大罵,要趕石秀走,還讓老丈人把作坊拆了,不準再營業。潘巧云則在旁邊暗暗高興,慶幸終于除去了石秀這個眼中釘。石秀是個聰明人,他明白是潘巧云在挑撥離間,沒等楊雄發話,自己就離開了楊家。
名師賞讀
本章用大篇幅對人物進行了刻畫。《水滸傳》中的每位英雄性格都不一樣,雖然多數英雄都是勇猛有余而智謀不足,但也有一些人心思比較細膩,比如石秀。與李逵等人不同的是,石秀比較能忍。他的“忍”和林沖等人的一味妥協又不一樣,他是審時度勢,等到時機成熟,才采取行動。后人稱贊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每一將的性格都不一樣,可見施耐庵的寫作功力之深厚。
上一篇:水滸傳《楊志賣刀因禍得福》解讀
下一篇:水滸傳《林沖雪夜逼上梁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