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荷爾德林·橡樹》經典詩文賞析
我從園中出來看你們,深山的子民!
在那些園中,大自然,耐心而足不出戶,
培育而又受培育,跟勤勞的人類共處。
可是,堂堂的你們!象一群巨人,屹立在
更溫和的世界上,只屬于自己,屬于
養育你們的上天和生下你們的大地。
你們還沒有一個受過人類的教養,
你們快樂自由地,互相從強大的根部
直往上挺,象鷹隼獵取食物,伸出
強力的手臂把握著空間,快活、雄偉地
把你們映著陽光的樹冠聳向云霄。
你們自由地結合在一起,象天空的星,
各自形成個世界,各自象一位神祇。
我如能安于奴隸的境遇,決不會羨慕
這座森林,情愿順應社會的生活。
沒割斷愛情的心如不再將我囚禁于
社會生活,我多么愛住在你們中間。
(錢春綺 譯)
如果沒有對橡樹深沉的愛與透徹的認識,是不可能寫出《橡樹》如此震攝人心的詩作的。讀著上面這首詩,你的眼前難道不會頓時生長出一棵,不,一排,一片“直往上挺”, “樹冠聳向云霄”的橡樹么? !
哦,橡樹,哦,你深山的子民!比起那些被人工精心培育的足不出戶的園中花樹,你們足可以高聲地對他們宣告:我們才是堂堂正正的樹!這首詩,表面上看是在禮贊橡樹,而實際上,詩人所縱情謳歌的是一種精神, 自由的精神。丑惡、反動的社會現實,象牢籠一樣禁錮著人們,也禁錮著詩人自身。正因為不安于奴隸的境遇,正因為不甘心囚禁于社會生活,詩人羨慕著,向往著那一片象巨人一樣屹立在只屬于自己的大地上的橡樹,渴望著住在它們中間,感染和吸收它們的快樂與自由,象它們那樣,人與人自由地結合在一起,但同時各自形成一個世界,自己成為自己的上帝。詩人心中郁結的對自由的渴求,在橡樹身上找到了渲泄處,他忘情地歌唱著橡樹,傾吐著自己的心聲,真摯、熱烈,其情感之潮一如江河開閘,洪瀉千里。
這首詩采用嚴謹完整的不分節的結構形式,恰到好處地收到了一種直抒胸臆、氣勢奪人的藝術效果。詩的開頭,詩人從園中走出來了,走出來看它們——橡樹——深山的子民,起句親切自然,極富吸引力,同時也洋溢著對橡樹的一腔厚愛。這之后,詩人將筆觸轉到對那些園中之物的描述,簡略而又含蓄,“足不出戶”四個字,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了園中之物的嬌貴、虛弱。從第四行開始,詩人以極大的熱忱,酣暢淋漓地、一層一層地展示出了橡樹的外部形狀和內在精神。 “堂堂的”、 “巨人”、 “屹立”、 “屬于自己”、 “快樂自由”、 “直往上挺”、 “聳向云霄”等一系列充滿感情色彩的詞語,全用來形容一個對象——橡樹,卻又不覺堆砌累贅,足見詩人的語言文字功力之深厚。詩的結尾,是兩個假設句,妙就妙在這兩個假設,它更為清晰地向讀者袒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更為堅定地表達了詩人的向往與追求。體現了詩人歌唱自由,同情革命,批判現實的一貫主題。
(郭良原)
上一篇:〔美國〕休士《夢的變奏》賞析
下一篇:〔美國〕肯明斯《正好》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