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啊,憂郁悲哀,
你已沉睡得太久太長,
今天,你能不能醒來,
我們一同去收獲五月,前往
那片森林,一如既往。
鳥兒的鳴唱,我們聽見
在森林中回響,
這五月里的第一天。
愛神已習慣,總是在
這一天大講排場,
它設盛宴款待
情人的心,心兒渴望
為它服務。所以它讓
鮮花滿樹,綠野無邊,
把盛宴點綴得更為漂亮,
這五月里的第一天。
我的心啊,我很明白
假蔑視使你痛苦悲傷,
因為它使你遠遠離開
你渴盼的那個姑娘,
所以你得尋求歡暢。
我不能給你更好的意見
以減輕你的悲哀憂傷,
這五月里的第一天。
夫人啊,只有你我念念不忘,
這折磨著我的心的哀傷
這幾個月我可沒有時間
(的確是真的,)跟你講,
這五月里的第一天。
(胡小躍譯)
【賞析】
查爾·德·奧爾良是中世紀后期法國最有影響的抒情詩人之一。他出身名門貴胄,乃王族后裔,卻一生命運坎坷。13歲時,他的父親遭政敵暗殺。青年時代,他又先后失去了妻子和母親。1415年,他戰場失利,被英軍俘虜,帶回英國,成為倫敦塔里的階下囚。飽嘗25年的鐵窗之苦后,他的家族以重金將他贖回,但此時他已年近半百,青春盡逝,無法再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便退居布盧瓦城堡。在這座著名的城堡里,奧爾良廣收詩人墨客,吟詩作文,切磋詩藝,以達觀的態度安享余生。
奧爾良的詩歌主要抒發個人的心情。他常常把生活的挫折、鐵窗的經歷、自然的變化與當時的心境相統一,趣味高尚,文辭雋永。家庭的不幸和個人的磨難,不可避免地在他的詩歌中留下憂郁的陰影,但同時,他也深知歲月無情,覆水難收,所以很少在詩歌中述說痛苦。中世紀文學專家巴黎斯(G。 Paris)曾經高度贊譽他的創作:“從無詩人對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溫情可以表達得更加細致入微。”這首謠曲,是奧爾良的名篇之一,集中體現了奧爾良抒情詩的這種柔和的氣質。
在這首愛情謠曲中,奧爾良以“我的心啊,憂郁悲哀”引領我們進入他的抒情世界。詩中的“我”,即是“你”(“我的心”),“我”與“你”的對話,也就是詩人與內心的對話。他的心靈因為“憂郁悲哀”而“沉睡得太久太長”,那么,為什么“憂郁悲哀”呢?我們還不知道憂郁的確切內容,卻能夠從詩人冷靜的言語中體會到憂郁的深沉。它就像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了詩人的心靈,讓時間停止在傷感的氣息中,讓思維停留在凝固的窒悶中。外部世界的分分秒秒,無法有所作為,也無法點醒他沒有聲息、沒有色彩的內心世界。終于,詩人的理智不能忍受這份憂郁、這份沉悶了,它要喚醒“沉睡”的心,要讓心靈出去踏青。
在“五月里的第一天”,詩人攜帶“心”,前往熟悉的森林。那是愛神的“盛宴”,鮮花點綴了森林的綠衣、大地的翠氈,它們紅艷、紫明、黃亮、白妍,它們香馥、芬芳、清冽、甘甜,它們醉蜂、引蝶、招蟲、戲鳥,它們將五月的春天組合成戀愛的溫床,讓心兒“渴望”墜入愛神的懷抱。但是啊,有多少萌動的心靈、多少熾烈的愛意、多少纏綿的思念,就會有多少苦楚的等待、多少痛徹的失望、多少錐心的遺恨。這是愛神的圈套,她點燃了愛情的火焰,卻從來沒有承諾燃燒的回報。詩人便是曾經不小心闖進愛神圈套的可憐蟲,愛過、傷心過,到頭來只留下一顆“憂郁悲哀”的心。
如今,森林雖然“一如既往”,卻已經沒有“渴盼的那個姑娘”的相伴。虛假的“蔑視”并不能夠引領心靈走出“憂郁悲哀”,反而使它“痛苦悲傷”。詩人的理智權衡再三,最終想到了一個辦法:“尋求歡暢”,以“減輕你的悲哀憂傷”。這就像治理水患,阻塞的辦法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引來更大的后患,疏通的辦法則可以引導水流的方向。詩人的愛之流,深沉而濃烈,假裝蔑視只會愁上加愁,那么,繼續愛吧,承認愛吧,接受“這折磨著我的心的哀傷”。但是,暫時地,稍微地,“我的心”,你也去看看春天的容顏,去領略春天的底蘊,去感受春天的溫暖吧,因為這樣可以讓你“歡暢”一些。
詩人的目的,是要喚醒愛而不得、憂郁悲傷的心靈,卻止于發現愛的強烈和深沉。這份細水長流的單相思,令他“念念不忘”,使他只能向大自然尋求慰藉和庇護。這樣復雜的心理轉換過程,詩人處理起來,卻是細膩溫柔,優美流暢。詩中的自然景色,不僅沖淡了詩人的憂郁悲傷,也帶給我們一絲春天的生動活潑,的確起到了“哀而不傷”的輔助作用。
(蔡海燕)
上一篇:《謠曲:當我看見這些情人·比尚》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謠曲:摯愛者,難有安寧時光·德尚》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