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先生:
我個人對剛才在議會上講過話的各位先生們的忠誠與才能實在非常重視,不減他人。但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卻往往會有所不同;因此,如果由于我個人對一些問題持有相反看法,因而不能不和盤托出、毫無保留時,但愿這一番話不致視為對前面各位先生的一種不敬。目前已不是雍容揖讓的時候。議會所面臨的問題乃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嚴重問題。而依照個人看法,它其實就是要自由還是要奴役的問題;既然問題是這么重大,討論這項問題時的自由也就不能不更多一些。唯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認清事態真相,以便使我們無負于對上帝和對這片土地所肩負的重大責任。處在這種時刻,如果我因為畏懼開罪于人便把該說的話按下不說,那才真是對自己鄉國的最大不忠,對天上上帝的最大不忠,而我對上帝的欽崇則遠在對世間的一切帝王之上。
主席先生,人們往往容易沉溺于虛妄的希冀之中而心存幻想。我們往往緊閉雙眼而不敢正視痛苦的現實。而就在我們被妖女的艷歌弄得飄飄然的時候,我們早已不再是我們自己,而被化為牲畜。這難道是親自參加為自由而戰這場偉大而艱巨的戰斗的有識之士所應有的行事嗎?難道我們在這件與自己世間得救關系極密切的事情上,竟屬于那種有眼而不能見,有耳而不能聞的糊涂人嗎?對我來說,不管這件事在精神上的代價是如何慘重,我都要求得知事情的全部真相和最壞后果,并對這一切作好思想準備。
指引我前進步伐的明燈只有一盞,那便是經驗之燈。幫助我判斷未來的方法只有一件,那便是過去的事。因此,如果鑒往可以知來的話,那么我很想知道,過去10年來英政府的所作所為又有哪一樁一件足以使我們各位先生與全體議員稍抱樂觀和稍可自慰?是最近我們請愿書遞上時接受人的那副獰笑嗎?不可相信它啊,先生;那只會是使我們墮入陷阱的圈套。不可因為人家給了你假惺惺的一吻便被人出賣。請各位好好想想,一方面是我們請愿書的蒙獲恩準,一方面卻是人家大批武裝的暗我水陸,這兩者也是相稱的嗎?難道戰艦與軍隊也是仁愛與修好所必需的嗎?難道這是因為我們存心不肯和好,所以不得不派來武力,以便重新贏得我們的愛戴嗎?先生們,我們決不可再欺騙自己了。這些乃是戰爭與奴役的工具;是帝王們騙人不過時的最后一著。請讓我向先生們提一問題,如果這些陣容武備不是為了迫我屈從,那么它的目的又在哪里?各位先生還能另給它尋個什么別的理由嗎?難道大不列顛在這片土地上還另有什么可攻之敵,因而不得不向這里廣集軍隊,大派艦船嗎?不是吧,先生,英國在此地并沒有其他敵人。這一切都是為著我們而來,而不是為著別個。這一切都是英政府長期以來便已打制好的種種鐐銬,以便把我們重重束縛起來。而我們又能用什么來抵御他們呢?靠辯論嗎?先生們,辯論我們已經用過十年。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能提出什么新的東西來嗎?提不出的。我們已經把這個問題從各個可能想到的方面都提出過,但卻一概無效。靠殷殷懇請和哀哀祈求嗎?一切要說的話不是早已說盡了嗎?因此我鄭重敦請各位,我們再不能欺騙自己了。先生們,為了避免這場行將到來的風暴,我們確實已經竭盡了我們的最大努力。我們遞過申請;提過抗辯;作過祈求;我們匍匐跪伏過國王階前,哀告過圣上制止政府與議會的暴行。但是我們的申請卻只遭到了輕蔑;我們的抗辯招來了更多的暴行與侮辱;我們的祈求根本沒有得到人家的理睬;我們所得到的不過是在遭人百般奚落之后,一腳踢開階下了事。在經過了這一切之后,如果我們仍不能從那委曲求和的迷夢當中清醒過來,那真是太不實際了。現在已不存在著半點幻想的余地。如果我們仍然渴望得到自由——如果我們還想使我們這么多年一直在奮斗謀求的那些重大權利不遭侵犯——如果我們還不準備使我們久久以來便辛苦從事并且矢志進行到底的這場偉大斗爭半途而廢——那么我們就必須戰斗!我再重復一遍,先生們,我們必須戰斗!我們要訴諸武力,訴諸那萬軍之主,這才是留給我們的唯一前途。
有人對我們講了,先生們,我們的力量太弱,不足以抵御這樣一支強敵。那么請問: 要等到何時才能變強?等到下月還是下午?等到我們全軍一齊解甲,家家戶戶都由英軍來駐守嗎?難道遲疑不決,因循坐誤,便能蓄集力量,轉弱為強嗎?難道一枕高臥,滿腦幻想,直至敵來,束手就縛,便是最好的卻敵之策嗎?先生們,我們的實力并不軟弱,如果我們能將上帝賦予我們手中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三百萬軍民能夠武裝起來,為著自由這個神圣事業而進行戰斗,而且轉戰于我們這么遼闊的幅員之上,那么敵人派來的軍隊再大再強,也必將無法取勝。再有,先生們,我們絕非是孤軍奮戰。主宰著國家命運的公正上帝必將為我們做主,他必將召來友邦,助我作戰。而戰爭的勝利,先生們,并不一定屬于強者;它終將屬于那機警主動、英勇善戰的人們。更何況,先生們,我們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即使我們仍想很不光彩地退出斗爭,現在也已為時過晚。屈服與奴役之外,我們再也沒有別的退路!我們的枷鎖已經制成!鐐銬的叮當聲已經響徹波士頓的郊原!一場殺伐已經無可避免——既然事已如此,那就讓它來吧!我再重復一遍,先生們,讓它來吧!
先生們,一切緩和事態的企圖都是徒勞的。有些先生們也許仍在叫嚷和平和平——但現在已經沒有和平。戰火實際上已經爆發!兵器的轟鳴即將隨著陣陣的北風而不絕地傳來我們的耳邊!我們的兄弟們此刻已經開赴戰場!B11我們豈可在這里袖手旁觀,坐視不動?請問一些先生們到底心懷什么目的?他們到底希望得到什么?難道性命就是那么值錢,求和就是那么美妙,因而只能以鐐銬和奴役為代價來換取嗎?全能的上帝啊,但愿你能出來制止!我不知道其他人在這件事上有何高策,但是在我自己來說,不自由,毋寧死!
(高健 譯)
注釋:
這篇有名的演說作于1775年3月25日。
妖女: 指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常用她美妙的歌聲引誘過往舟人,待船只觸礁后,把他們化為牲畜。
世間得救: 與死后得救對比而言,這里指不受英政府的奴役。
這是《圣經》中所常用的語言。
過去10年: 自1765年英國通過“印刷稅法案”以對北美13州殖民地加強壓榨與控制以來,雙方爭執與談判已進行了10年之久。
典出《圣經·新約·馬太福音》26章,47~49節。耶穌的門徒猶大在帶領猶太的祭司長等人前去逮捕耶穌時,猶大先上前假惺惺地給了耶穌一吻,作為暗號,以使捉捕的人知道誰是耶穌。這件事并見于《馬可福音》與《路迦福音》。
“暗我水陸”: 即“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之意。
萬軍之主: 指上帝,為《圣經》中對上帝的一種傳統叫法,即從其對作戰勝負的主宰作用或身份而言。
三百萬軍民: 這是1775年13州居民的總數,而當時英國的人口則10倍于此,即3000萬人。
波士頓市為當時反英情緒最激烈的地區。1773年以抗議英國對殖民地所課茶稅為目的的波士頓茶黨事件爆發后,英軍以武力占據了該城市,并以之為據點向殖民地各州進擊。
指北方各州已開始了對英斗爭。
【賞析】
美國獨立戰爭也稱“北美獨立戰爭”。18世紀后半期,英國在大西洋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每個殖民地都由英國派來的總督統治。這時的殖民地已經開發了大量的種植園,建立了紡織、煉鐵、采礦等多種工業,經濟比較繁榮。英國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不斷增加殖民地的稅收,對殖民地進行蠻橫的壓榨和殘酷的剝削。1765年,英國人又想出個新花樣: 印花稅。他們規定,一切公文、契約合同、執照、報紙、雜志、廣告、單據、遺囑,都必須貼上印花稅票,才能生效流通。這激起殖民地人民極大的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訊委員會”等秘密反英組織相繼出現,各地都發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貨,趕走稅吏,焚燒稅票,武裝反抗等等。1765年當選為弗吉尼亞議員的佩特瑞克·亨利發表了演說反對《印花稅法案》,從此嶄露頭角。
這一切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恐慌,他們立即派軍隊鎮壓。1770年3月5日,英軍在波士頓向手無寸鐵的市民開槍,當場打死5名市民,打傷了6人,制造了震驚北美的“波士頓慘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燒,一場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戰火即將在北美大陸上燃燒起來了。
1775年3月,英國軍隊在波士頓街道上又制造了屠殺市民的暴行,這預示著更大規模的血腥鎮壓即將到來。弗吉尼亞為向第二次大陸會議派出代表而召開了一次議會。會上亨利在進步派的支持下,提出了三項議案,要求立即組織民兵;要求保衛人民的權利與自由;并宣布弗吉尼亞進入戰時狀態。他為了說明提案而在會上慷慨陳詞,作了這篇震撼人心的著名演說,指出處于當時的環境與形勢下,沉湎于和平的幻想乃是自絕之路,“我們再不能欺騙自己了”。他大聲疾呼:“我們必須戰斗!我們要訴諸武力,訴諸那萬軍之主,這才是留給我們的唯一前途。”“一場殺伐已經無可避免,——既然事已如此,那就讓它來吧!”演說結束后,一時群情激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響徹會場,會上立即通過了他所提出的三項議案。亨利的演講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為爭取獨立而進行戰斗的激情。這篇演說詞從此成為不朽的名篇,特別是結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寧死!”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頓人民在列克星頓上空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列克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戰爭初期,雙方力量相差懸殊。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海軍,駐北美英軍約3萬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北美殖民地人口僅300萬,兵力不足,裝備落后,缺乏訓練。但是,戰爭的正義性和進步性左右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自由是世界上最普適的價值,自由之歌可以刺破黑暗,自由之聲可以起死回生。美國詩人惠特曼在《在自由和力量中飛翔》中這樣寫道:
我,不愿跟愛唱的小鳥爭一個長短;
我,渴望去那寥廓的天宇高高飛翔。
是雄鷹和海鷗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那金絲雀和學舌鳥決不是我的理想。
我,不習慣用甜美的顫音柔聲啼囀,
我要去充滿自由、歡樂、力量和意志的藍天展翅翱翔。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獨立后的美國在自由和力量中盡情飛翔。
(杜鳳嬌)
上一篇:《上學的第一天·豪普特曼》
下一篇:《世界最美的墳墓·茨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