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樹啊,你把樹枝伸向
天際,而且在土地里扎根,
不論土地如何震顫,嚴酷的風神從天上
發出的力量多大多沉,
也不論冬天是多么猖狂,
你仍舊巍然屹立,昂首挺身;
任何意外打擊,你都無動于衷,
你是我的榜樣,為我所信奉。
你永遠環抱同一塊土地,
使它豐腴而有靈性,
通過土地的臟腑,你把根
歡欣地往寬宏的胸脯延伸,
我有豐富的智慧和深邃的靈性
永遠向一個固定的目標邁進。
(錢鴻嘉譯)
【賞析】
16世紀下半葉和17世紀初,盡管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已經進入尾聲,但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新的哲學思想仍然繼續存在,并與保守的宗教思想進行著頑強的斗爭。當時在意大利有一批對西方現代文化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他們繼承了文藝復興的思想,在“反宗教改革”運動的逆境中不屈不撓地奮斗著,為傳播進步思想和科學文化獻出了自己的畢生精力、乃至生命,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布魯諾堪稱其中的佼佼者。
布魯諾在少年時期就表現出桀驁不馴的性格和反抗精神,私讀禁書、對宗教教義提出批評、繼承和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并從根本上否定上帝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這些在當時被稱為異端的行為令布魯諾的一生都在逃亡、流浪,但這不能熄滅他追求真理的極大熱情。不幸被捕之后經過長達數年的審訊,依然無法動搖他對真理的堅持,1600年2月被判處火刑,死于羅馬的鮮花廣場。
布魯諾不僅是令人敬仰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散文作家。他的詩歌遵循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富有想象力和表現力,平易近人,語言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拋開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靠自己的本能和靈感寫作。
《老橡樹》這首十四行詩簡直就是詩人為自己而作的,詩人的形象和老橡樹顯然已經合而為一。在本詩的前兩節中,作者首先刻畫出了老橡樹堅韌不拔的形象,“樹枝伸向天際,而且在土地里扎根”,老橡樹以頂天立地的鮮明形象赫然出現在讀者面前,莊嚴高大。不管嚴酷的風神和猖狂的冬天如何對其肆虐侵襲,“你仍然巍然屹立,昂首挺身”,“任何意外打擊,你都無動于衷”,無論環境有多惡劣,老橡樹都不屈不撓。所以詩人把橡樹作為自己信奉的榜樣,其實,在讀者心中,布魯諾就像它一樣挑戰、蔑視權威。接著,本詩的后半部分進一步深化主題,“你永遠環抱同一塊土地,/使它豐腴而有靈性”,“通過土地的臟腑,你把根/歡欣地往寬宏的胸脯延伸”,老橡樹以其博大的胸懷養育了這一方土地,詩人認為自己也能做到像老橡樹那樣,因為“我有豐富的智慧和深邃的靈性/永遠向一個固定的目標邁進”,布魯諾已經用行動證明,為了傳播理想、真理和自由精神的種子,他將永遠堅持不懈。此時作者與老橡樹的形象并列,兩相對應,老橡樹已經成為詩人的化身,詩人愿為真理和自由理想而犧牲。
(王雪艷)
上一篇:《羔羊·布萊克》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老虎·布萊克》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