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眾好漢法場救人
吳用找來蕭讓和金大堅,讓他們偽造了一封蔡京的信,托戴宗把它交給知府,不料弄巧成拙,害得戴宗也被打入大牢。如今,知府下達命令,要在幾天后將宋江和戴宗斬首示眾,眾位梁山好漢又會怎樣來救他們呢?宋江他們究竟能否得救呢?
時光匆匆流逝,轉(zhuǎn)眼間已經(jīng)是宋江和戴宗的行刑之日。牢里大大小小的差役都很同情宋江他們,卻不敢為他們求情,只好無可奈何地押送兩人去法場。
當(dāng)天,大街上涌來很多圍觀的百姓,場面非常混亂。在法場東邊,有一伙乞丐想擠進去看,官兵不讓,結(jié)果雙方吵起架來;西邊有一群賣藝的人也要進去,照樣和官兵爭執(zhí)起來;南邊則來了一群腳夫,說要去知府家里送東西,也被官兵攔住;后來北方出現(xiàn)了一批趕路的商人,因為被官兵阻攔,就停下車來駐足觀看。
沒過多久,差役高呼一聲:“午時三刻到!”監(jiān)斬官跟著喊了一聲:“斬!”法場上突然回蕩起“梆梆梆”三聲清脆的銅鑼鳴響,接著法場背面的那群人跳了起來,一擁而上,直沖著宋江和戴宗奔去。
那知府氣得渾身抖個不停,站起來命令官兵去阻止眾好漢。此時,只見十字路口茶樓上一個黑黝黝的彪形大漢大喝一聲,從樓上跳下來,手拿兩把斧頭,砍倒兩個行刑的劊子手,又氣勢洶洶地向監(jiān)斬官砍去。知府一看大事不妙,不敢再留在法場,便由一幫差役護送,慌慌張張地逃命去了。
守在法場東邊的乞丐紛紛拿出隨身帶的尖刀,和官兵廝殺起來;西邊賣藝的人也一齊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吼聲,向前沖去,看見官兵、獄卒就殺;南邊的腳夫則掄起扁擔(dān)打倒官兵,救出宋江和戴宗;北方的商人有兩個鉆了過來,背起宋江和戴宗就跑;其余的人則將車子推得亂七八糟,擋住那些圍觀的群眾,以便好漢們能順利救出宋江他們。
原來裝扮成商人的是晁蓋、花榮、黃信、呂方、郭盛;賣藝的人是燕順、劉唐、杜遷、宋萬;腳夫是朱貴、王矮虎、鄭天壽、石勇;乞丐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這次,梁山泊眾頭領(lǐng)一齊下山,帶了一百多個小嘍啰來救宋江。
晁蓋看這個手執(zhí)板斧的黑大漢第一個出力,且勇猛過人,不禁暗暗欽佩。晁蓋曾經(jīng)聽說李逵和宋江很要好,就是性格太莽撞,便開口問他:“壯士,你是不是‘黑旋風(fēng)’李逵?”李逵急著救宋江,只顧心急火燎地去殺官兵,哪里還肯回答晁蓋的話?
深閱讀 李逵不回答晁蓋的問話,一方面體現(xiàn)了他對宋江的關(guān)心,另一方面則凸顯出他急躁的性格。
晁蓋知道李逵一心救人,也沒有再問,只是讓大家都跟著李逵走。眾人跟著李逵殺出城來,花榮、黃信、呂方、郭盛則放箭掩護他們。江州的官兵、百姓見那些箭像蝗蟲一樣到處亂飛,嚇得不敢靠近。
眾人到了江邊,李逵還在殺人。晁蓋看李逵在殺無辜的百姓,急得大喊:“不關(guān)百姓的事,莫要傷及無辜!”可是李逵殺得興起,根本就不聽。
大家沿江走了六七里,不見有陸路可逃,個個六神無主。李逵卻讓眾人不要慌,帶頭把眾位好漢領(lǐng)進了白龍神廟。
宋江這時才清醒過來,他睜開雙眼,看見晁蓋在自己面前,不由眼眶濕潤,哽咽道:“哥哥,我不是在做夢吧?”晁蓋握住宋江的手,安慰他:“沒事了,我們已經(jīng)把你救出來了!”
花榮問李逵:“前面有大江阻攔,后面有江州的官兵追殺,我們該怎么辦?”李逵不屑地揮舞著斧頭,拍著胸脯說道:“怕什么!我再和你們殺進城去,砍了那個知府的腦袋!”
此時,戴宗也醒了過來,一聽這話,不由變了臉色,勸告道:“不可!城里有五六千兵馬,我們?nèi)藬?shù)太少,如果打斗起來,肯定損失慘重!”大家本來就擔(dān)心,聽戴宗這么一說,心里更是沒了底。幸好阮小七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和自己的兩個兄弟阮小二、阮小五打算潛水到江對岸,去劫幾艘船回來,載眾人過江。
阮氏兄弟離開后,眾人焦急地盯著江面,盼著船來。不久,他們果然發(fā)現(xiàn)江面上駛來三艘船。大家都很高興,可是定睛一看,船上站著的根本就不是阮氏兄弟,而是幾十個手拿兵器的陌生人。
宋江聽說后,哀嘆一聲:“我的命怎么這么苦!”他走出廟來張望。他頓時又驚又喜,因為那船頭坐著的不是別人,正是“浪里白條”張順。
張順本來聯(lián)合李俊、薛永等人去救宋江和戴宗,誰知他們晚來了一步,宋江已經(jīng)被晁蓋救走。他們一路尋找,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讓他們找到了宋江。
各位英雄在白龍神廟里紛紛做自我介紹,大家親如兄弟,胸中都充滿了豪情壯志。正當(dāng)大家談得高興時,小嘍啰慌慌張張地來稟報:“不好了!江州兵馬殺過來了!”
李逵正愁殺得不過癮,便大吼一聲:“我們也殺過去!”他不等別人回答,就提著斧頭獨自沖出廟門。晁蓋有眾人相助,膽子也大了不少,鄭重地號召道:“我們殺出一條血路,回梁山泊!”眾好漢一齊熱烈響應(yīng),拿著武器沖出白龍神廟。
當(dāng)大家來到江邊時,發(fā)現(xiàn)城里的兵馬已經(jīng)悉數(shù)出動,弓箭手、騎兵、步兵搖旗吶喊,聲勢浩大。李逵卻沒有被嚇住,他一馬當(dāng)先,光著膀子就沖進步兵群里砍殺,花榮等人則用弓箭為李逵掩護。好漢們呼喊著,一擁而上,吶喊聲就如天上的驚雷,嚇得官兵們退回城里,關(guān)上城門,好幾天不敢出來。
深閱讀 官兵們膽小如鼠,即使人數(shù)眾多,也夾著尾巴逃竄,更加襯托出梁山好漢的勇猛。
李逵還想追趕,卻被眾人拖了回來。大家坐船來到穆太公家里,李逵還是不服氣,對穆太公抱怨:“一開始我沒叫他們,他們卻跟著我走,現(xiàn)在我不跟他們走,他們非要拉我到這里來!”大家見這頭鐵牛氣鼓鼓的樣子,都覺得好玩兒,不禁哈哈大笑。
宋江得知,江州衙門里有一個通判叫黃文炳,是知府的心腹。此人一肚子壞水兒,給知府出了不少餿主意,上次知府能發(fā)現(xiàn)戴宗傳的是假信,也是受了黃文炳的教唆(suō,誘導(dǎo)、唆使或慫恿、指使別人做壞事)。
眾好漢對黃文炳恨得咬牙切齒,商議要把這個禍害除掉。薛永自告奮勇去打探消息,沒過兩天就把黃文炳家里的裁縫請了過來。這個裁縫叫侯健,因為長得黑黑瘦瘦,別人也叫他“通臂猿”。侯健透露,黃文炳有個哥哥叫黃文燁,兄弟倆的住處僅隔著一個菜園子。
宋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委托穆太公找來幾十袋燒火用的蘆柴和油柴,堆到黃文炳家附近的菜園子里,用火點燃,然后侯健急匆匆地去敲黃文炳家的門,大聲說:“隔壁的大官人(黃文炳的大哥)家里失火了!派我搬了箱東西來寄存!”
黃家的奴仆信以為真,把院門打開,梁山好漢們發(fā)出震天的吼聲,沖進門去抓黃文炳。他們找尋半天,只發(fā)現(xiàn)黃文炳的家屬,唯獨不見黃文炳。好漢們便把黃家從百姓那里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搜出來搬走,然后一把火燒了黃家。
只見火光沖天,空中黑云密布。黃文炳正在衙門里辦公,聽說自己家那邊失火,急得連滾帶爬地帶上隨從坐船回家。
梁山好漢守住城門,不讓人救火,于是火勢越發(fā)猛烈,映得江面如晚霞,一片緋紅。艄公觀察了一下,琢磨著說:“這是北門著火。”黃炳文只覺得自己耳朵里轟鳴作響,眼前有無數(shù)金星閃耀。
船開到江心時,忽然旁邊駛過一艘小船,接著,又有一艘小船駛來。這第二艘船卻直接沖著黃文炳的船撞上去,船上跳出一個大漢,說道:“北門黃通判家里失火,家中財物被梁山泊好漢洗劫一空。”
黃文炳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小人,他早就知道那大漢是來捉他的,于是彎著腰,躡手躡腳地往船尾方向走。他賊頭賊腦地四下張望,以為沒有人,就一個猛子扎到江里,想從水里逃走。可惜他沒料到,水底下居然冒出一個人來,將他攔腰抱住,拖上船,此人正是“浪里白條”張順。好漢們把黃文炳綁起來,送到了穆太公家里。
宋江怒不可遏,指著黃文炳罵道:“我和你無冤無仇,你為什么屢次害我?我聽說百姓都很恨你,叫你‘黃蜂刺’,我今天就要拔了你這根刺!”
黃文炳嚇得直哆嗦,他知道宋江待人寬厚,就想求宋江放過他。于是他就假裝悔恨地說:“我錯了,今后我再也不敢了!”好漢們卻識破黃文炳的伎倆,一刀要了他的性命。
經(jīng)過這次事件后,宋江沒有再猶豫,當(dāng)即帶著李逵等人加入了梁山泊。晁蓋要請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宋江急忙拒絕,說道:“如果不是兄長救我,我早就沒命了,你是我的恩人,你不當(dāng)頭領(lǐng),誰當(dāng)?”
宋江再三推辭,晁蓋只好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排名第二,吳用第三,公孫勝第四。其余各英雄也都相繼安排了座次,四十位頭領(lǐng)皆大歡喜,連連舉杯慶祝。
雖然宋江暫時得以保全性命,他卻還有個心愿。自己的父親還處于危險之中,他希望能早日把宋太公接到山寨里頤(yí)養(yǎng)天年。
名師賞讀
本章講述了宋江加入梁山泊的過程。梁山泊的眾位好漢之所以被人們津津樂道,是因為他們做了很多仗義之事。比如在宋江與戴宗的行刑之日,他們居然不怕與朝廷作對,下山去法場救人。而后他們又為民除害,拔去黃文炳這根“黃蜂刺”。而宋江加入梁山泊,是因為他再沒有被朝廷赦免的可能,他并沒有積極主動地去反抗封建統(tǒng)治。
上一篇:水滸傳《眾好漢攻取大名府》解讀
下一篇:水滸傳《眾英同心歸梁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