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達拉·[古巴]何塞·馬蒂》作品提要|作品選錄|賞析
【作品提要】
在古代的非洲,侵略者妄圖占領努比亞。阿布達拉肩負起各個階層民眾的囑托,帶領部隊抵抗侵略。出征之際,阿布達拉的母親愛斯比爾塔苦苦懇求兒子留下,不要去流血犧牲。阿布達拉向母親表明自己對她的愛,但是,他為了祖國的自由,卻不得不舍棄母親,為了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阿布達拉的姐姐愛爾彌拉也勸慰母親,表示理解和支持弟弟的選擇。最后,受傷的阿布達拉被抬到母親面前,既為祖國流盡了鮮血,也表達了對母親的愛。
【作品選錄】
第一場
阿布達拉,議員和顧問數人
議員可敬的首領啊!兇惡的侵略者
已逼近城池,并且威脅著說,
如果我們敢于奮起反抗,
就要摧毀我們的四面垣墻。
他那殘忍的兵士正在飛奔,
騎在阿拉伯純種的良馬上;
無數的人們在協助這暴君。
敵人的長矛聳立如林,
我們的部隊膽戰心驚,
勇敢的氣概已一掃而空。
在那城郊的平原上,
已搭起無數的帳篷,
這壓迫者既兇暴又狂妄自大,
他派遣急使進入我們和平的市鎮,
他要求執掌至高無上的權力,
要主宰空氣、水、火和土地!
阿布達拉你看,即使用二十支長矛,
他連一個努比亞人也對付不了。
談到空氣,就讓他去征服。
至于火,我們自己要燒飯燃爐。
我們的土地價值連城,要用鮮血來換。
至于水呢,他只得揮淚遙觀。
議員呵,光榮的戰士,不要過分激動。
對于這異邦人的厚顏無恥,
對于他這種傲慢無禮,
人民知道應當怎樣來回敬。
但是這種野蠻的凌辱,
已經不僅是威脅和挑釁。
他侵占了努比亞人的鄉村,
城門口就站著他的哨兵!
阿布達拉你說什么,議員?
議員呵,努比亞部隊的首領,
你知道嚴酷的時刻已經來臨:
長矛已磨尖待命,祖國神圣的旗幟
在碧空下迎風招展!
阿布達拉,你知道,努比亞
應當割下狂妄暴君的舌頭,
用敵人的鮮血遍染平原;
讓努比亞像斯巴達那樣戰斗!
我來了,是為了暴虐昏君的
惡毒威脅,要你去復仇,
這暴君來到我們這里,
想要叫我們粉身碎骨。
我來請求你這位勇敢的努比亞人,
請你率領人民去戰斗。
阿布達拉我同意。要是不同意,
我就是鐵石心腸。
我希望,那些名揚四海的
勇敢的首領也隨我奔赴戰場。
暴君侮辱了自由的人們,
我們要在疆場上解決我們的爭論。
我們出生在努比亞,
也會為努比亞獻出生命,
祖國的兒女為祖國不惜犧牲。
我要把最后一滴血獻給努比亞;
我們的力量、我們的勇敢、
我們的生命,都是為了努比亞。
請轉告人民: 一聲令下,
我便和他們一起投入戰斗。
告訴暴君: 破曉之前叫他不要安眠,
叫他準備人馬,磨好矛尖;
我們自由、堅強的心
比朝陽更光明!
議員勇敢的人呵!祖國和你的人民
都為你而驕傲!
眾人阿布達拉萬歲!
議員與眾顧問下。
第二場
阿布達拉
阿布達拉呵,我的手將威武地舉起
彎彎的閃閃發光的重劍,
我的純種良馬也要在
無情的戰火中飛奔向前!
光榮就照耀在我的頭頂上面!
我一定要解放自己的祖國,
砍斷侵略者的魔爪,拯救人民,
不使他們受奴役而葬身九泉!
暴君一旦進入努比亞,他就得
吻著我的雙腳,乞求憐憫!
那些幫助過他的膽小鬼
看到我們,也將恐怖地呻吟,
低下自己狂妄的頭顱鉆入泥土,
在泥土中埋下他們卑鄙的心靈!
暴君所在的平原
會為他的滔天罪行作證。
自由之神會使壓迫者低頭,
還會叫他為被壓迫者洗雪恥辱。
無恥的侵略者,你可恥的結局
已經來臨;無論你的部隊怎樣挑釁,
怎樣兇猛,又怎樣強大,
都阻擋不了我們奮勇前進。
奴隸一定要掙斷枷鎖,作自由人,
舉起狼牙棒結果主子的命;
你的末日已經來到了;
我們勇敢的士兵已把你包圍,當心吧
自由努比亞人的長矛會像利刃一樣
一舉刺入你的胸膛!
我看到敵人在咆哮,
好像猛虎撲向自己的獵物。
我看到: 他們正以急速的步伐,
向我們的部隊步步進逼。
他們瘋狂地廝殺著;
原野上,血流成河;
侵略者嗜血成性,
又盲目地向我們的長矛猛沖,
他們要用自己的頭顱碰一碰
我們彎彎的、沉重的軍刀。
他們已精疲力盡,頭破血流;
但在荒漠上他們仍像殺氣騰騰的惡豹;
他們沒能戰勝強大的敵手,疲倦了,
但是還在向前沖,還在怒嗥,
血流滿身也不愿求和,
雖然他們疼痛得呻吟吼叫。
狂暴的敵人惡豹般兇猛,
又向我們沖了過來,
廝殺一陣,退了回去,又來廝殺,
倒下了,又哀號著爬起來,
又一次投入戰斗,在戰斗中喪了命!
暴君膽小的同盟軍已經逃奔,
我的心靈充滿著極度的興奮,
也充滿著力量、生命和無畏的精神。
我們的熱情在增長,鮮血在血管中奔騰。
我在戰無不勝的烈火中受到洗禮。
不能再等了!我懷著何等的熱情
渴望著投入這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第三場
戰士們上。戰士們與阿布達拉
一個戰士敬禮,阿布達拉!
阿布達拉你們好啊,戰士們!
一個戰士鏖戰的時刻已經來臨;
人民已經集合了起來,
等待著可敬的首領;
戰馬急不可耐揚蹄嘶鳴。
憤怒的火焰在每個人的胸中燃燒,
希望的花朵綻開在人民的心中。
愿你凱旋歸來,努比亞人民
會給你戴上桂冠。
假如你在戰斗中犧牲——也會
賞給你殉國者的圣潔花環。
人民的臉上煥發著歡樂的光彩,
雪亮的長矛在陽光下銀光閃閃。
眼中燃燒著戰斗的決心、勇敢和豪邁精神,
就像蒼穹上輝耀著星辰!
阿布達拉勇敢剛毅的人們
不需要桂冠和花環。
自由的努比亞上空烏云翻滾,
壓迫者千方百計想要奴役它。
趕緊投入戰斗!
用我們的鮮血向侵略者證明,
我們的胸膛像努比亞祭壇的石頭一樣堅硬,
我們的手臂像碉堡的墻垣一樣剛強。
勇士們,投入戰斗!
殺得暴君血流成河,
讓這血燃起我們的豪勇!
站起來挺起胸膛去抵抗強暴!
投入戰斗!投入戰斗!
卑鄙的侵略者向我們撲來,
敵人耀武揚威地吹響了號角。
讓我們用軍刀砍殺,壓倒它的叫聲!
不,努比亞決不葬送自己的聲名!
投入戰斗!投入戰斗!
呵,我的祖國!
我們要用戰士的豪勇把你衛護!
全體奔向出口。
第四場
愛斯比爾塔上。前場人物和愛斯比爾塔
愛斯比爾塔你往哪里去?等一會!
阿布達拉呵,我的母親!
我不能等待。
愛斯比爾塔站住,阿布達拉!
阿布達拉站住?難道你沒有看到
軍隊不安地等待著我?呵,母親呀,
你沒有看見野蠻人在威脅著努比亞——
而它把自己的自由信托給我?
你沒有看見準備殺敵的戰士?
你沒有看見我們的長矛銀光閃閃?
呵,母親,我不能停留!
我要做祖國的保衛者,投入戰斗!
愛斯比爾塔我是母親呵!
阿布達拉可我是努比亞人!全體人民
已把自己自由的命運信托給我。
異邦人侵占了我們的家園,
要給努比亞帶來卑賤的奴隸生活,
他用刀劍威脅我們,兇惡無比。
榮譽和上帝命令我們
為了祖國去壯烈犧牲,
不讓它淪為野蠻暴君的奴隸。
愛斯比爾塔既然榮譽能命令你奔赴戰地,
母親也就能命令你留在這里!
阿布達拉只有閃電才能抑制住
阿布達拉的決心、熱情和勇敢!
自由的戰士呵!趕緊去戰斗吧,
你們忠實的首領這就趕來啦。
戰士們下。
第五場
愛斯比爾塔和阿布達拉
阿布達拉母親,請寬恕我現在離開你
去和敵人廝殺。呵,這淚水
是我極度憂傷的見證,
它像風暴震撼著我的心靈。
(愛斯比爾塔哭泣。)
呵,母親,不要啼哭,
熱淚已夠使我痛苦。
死者的呻吟,切齒的聲音,
沉重的長矛和利劍的鏗鏘
都不能使我黯然神傷,
不能使我膽戰心驚。
就讓我馬革裹尸回到家里,
就讓我在酣戰中默默地死去,
做一個瘋狂殺戮的犧牲——
這全無足輕重。呵,如果我知道,
要用鮮血才能拯救努比亞,
把它從異邦人的魔爪下解放出來,
呵,我的母親,那我愿意立刻
用沸騰的血浸染你的衣襟。
我擔憂的就只有你一個人,
在祖國的戰士面前我要抑制自己的眼淚。
可是你看我的眼淚從兩腮流下,
就像兩股泉水奔流不盡!
愛斯比爾塔你對這一角土地竟如此忠誠?
是不是它曾守護過你的童年,
甚至孕育過你的生命?
是不是你把勇敢和力量歸功于它?
你說: 這一切是母親的苦心
還是努比亞的大德大恩?
阿布達拉這是對祖國的愛情,
不是對一小塊土地、對被我們
踐踏的小草的卑微的愛情。
它是對暴君和敵寇的
不共戴天的仇恨。
它在人的心里喚來
整個過往的世界;這世界
將重新號召我們走向生活,
當污血把心靈攪擾得厭倦的時候。
那時這愛情便保留著回憶的溫馨,
在悲傷中給我們帶來慰藉和溫存。
愛斯比爾塔你心中的這種愛比起對我的愛
難道還要強烈?
阿布達拉莫非你以為世界上
還有什么高于祖國?
愛斯比爾塔不管祖國多么崇高,
難道為了它你就把我拋棄?
你就匆匆忙忙去奔赴戰場?
把你的生命賜予者忘掉?
難道祖國對你這樣號召?
告訴我,難道沙場上的鮮血
或者死亡都不能使你動搖?
阿布達拉誰急于為祖國效勞,
誰就不會為死亡和困難嚇倒。
他蔑視暴君的盛怒,
挺起胸膛去迎接任何險阻,
假如勝利要從天上去奪取,
他就會沖入九天毫無畏懼!
愛斯比爾塔你到底還要把我拋棄?
阿布達拉不是要離開你,我是要去和敵人拼命!
愛斯比爾塔你要走?……要走?愛兒啊!
(跪下)
看,你可憐的親娘
向你叩拜又哭泣,
用眼淚洗滌兒子的雙膝!
你留下吧,我的兒啊!
阿布達拉起來吧,母親呵!
愛斯比爾塔看在母愛和生命的份上!……
不,不要去奔赴沙場!
阿布達拉莫非我忍心在這里停留,
當整個努比亞把我召喚?
當人民心焦地等待在我的門口?
他們急于去報仇雪恨!
只有閃電才能抑制住
阿布達拉的決心、熱情和豪勇!
愛斯比爾塔可憐的母親哀求又哭泣,
(驕傲地)
用眼淚洗滌你的雙膝,
難道不能用母愛的力量
把你挽留和保護?
阿布達拉煩惱呵!……我的心多么悲傷!
這里,母親在哭泣……那里,努比亞
在呼喚……
我是兒子,可又是努比亞人……
我不再遲疑了,別了!我要去捍衛祖國!
下。
第六場
愛斯比爾塔
愛斯比爾塔他走了……他走了……他會突然被人抬到我膝前,
渾身是血,遍體是傷痕……
他憂傷地,痛苦地呼喚母親,
我們的淚水匯流在一起,
我的臉頰與他的臉頰緊緊偎依,
他的臉頰沒有一點生氣,蒼白,冰冷,——
他控制不住感情,痛哭不停;
我眼中的淚水也如流泉奔涌,
憂傷和恐懼使我的目光昏矇不清
我為什么要哭泣?莫不是
努比亞給我們的力量太不夠,
母親使得兒子格外擔心,
當暴君入侵的時候?
或者是我們憐惜名聲和財富?
或者是我們輕視光榮?
想以母愛無情地扼殺愛國的熱情?
呵不!我們哭泣,我們抱怨,只因為
兒子面臨著死亡的險境。
我們是努比亞人,但我們也是母親!
激烈的戰斗山搖地動,
我們似乎看到兒子的鮮血直流,
敵人的長矛刺穿了我兒子的心。
我們知道在最激烈的戰斗時分,
戰士不會想起自己的家庭,
他要勇敢地與死神決一死戰,
死神對母親、對孩子都是無情!
第七場
愛斯比爾塔和愛爾彌拉
愛爾彌拉您在哭泣?
愛斯比爾塔你奇怪?
我的英勇的阿布達拉正在戰斗,
我是什么心腸的母親,什么心腸的英雄,
別了愛子,而能不哭泣,能無動于衷?
愛爾彌拉勇士的母親,愛國的母親!
淚流不盡,您已成了淚人!
雙眼道出了您深沉的痛苦,
怯弱的怨言使您全身顫抖。
若是兒子去馳援祖國,
努比亞的母親不應涕淚盈眶!
我對阿布達拉愛得入迷,
眾姐妹誰也不能和我相比。
但是當他為國出征的時候,
我卻親手把軍刀放在他的手中,
說著“再見”,把他親吻。
而您,您卻在哭泣,涕淚不止,
在阿布達拉譽滿戰場,
獲得軍人的桂冠與光榮的時刻。
呵!母親!您沒有聽見
重矛與鋼劍的相擊聲?
沒有聽見這一片鼎沸的人聲?
沒有聽見雄壯的號角聲?
沒有聽見這雷霆萬鈞的轟鳴?
假若我能用婦女的長袍
換取戰士的甲胄,換取長矛,
換取神駒駿馬,該多么好!
愛斯比爾塔你也這樣,像你的兄弟一樣,
為了激烈的戰斗,就丟下了家和親娘,
要英勇地戰死在沙場?
愛爾彌拉是的,是這樣,我毫不躊躇!
您還要哭嗎?響亮的號角聲
竟打動不了您的心?
您甚至充耳不聞!管它什么
雄壯的戰斗的雷鳴!……
(敲門聲)
可是……我聽見了門外突如其來的鬧嚷聲……
發生了什么事情?
愛斯比爾塔(奔向門口)
阿布達拉!
愛爾彌拉(攔住她)
別作聲!也許是受傷的士兵,
在悲觀失望中敲我們的門。
走吧!快些去援救傷兵!
(兩人同向門走去。)
誰在那里敲門?
聲音請給我們開門!
第八場
戰士數人上,抬著受傷的阿布達拉。
愛斯比爾塔和愛爾彌拉(恐怖地)
阿布達拉!
戰士們將阿布達拉置于舞臺中間。
阿布達拉是,是阿布達拉,他在這里,
母親,他要恭敬地死在你的膝前,
然后飛到另一個世界去,在那兒,
不許舉起矛戟,不許動用刀劍。
母親呵,我在這里,我要在你手里
停止我的心跳和最后一次呼吸。
我就要死去了!我就要死去了!
但是努比亞還在戰斗,
我的英勇的弟兄們還在拋灑熱血。
祖國正在期待著我們,
希望我們恢復它的自由!
呵!母親,您不要再哭泣了!
請您與別的婦女一起
飛速馳往戰場,激勵士氣:
“前進!努比亞人!前面就是勝利!”
愛斯比爾塔你說別再哭泣?你的生命,
祖國能夠用什么向我償清?
阿布達拉為了證實生命的高貴的價值,
我們應當斗爭,不惜犧牲,
為了拯救別人,如果需要,
我們可以殺身成仁。
不過……我即將死去。在彌留時刻,
(向大家)
請你們不要打破悲傷的寂靜。
安靜點!我要聽……是的,我聽見了,
敵人已潰不成軍,在原野逃竄……聽!……安靜!……
他們在逃竄,他們在逃竄,我看見……
勇敢的努比亞人已追上了這些膽怯的敵人……
勝利呵!……我將幸福地死去。
死于我又有什么——我拯救了祖國!
死多么美啊,當我們為了祖國、
為了祖國的自由而獻出了自己!
(倒于戰士手中)
(南開大學外文系俄文教研組集體翻譯)
【賞析】
何塞·馬蒂的文學活動是他的革命活動的一部分。他出身于西班牙一個貧苦的家庭,從最初的身份看,他應該是一個西班牙人,但他所追求的,卻是要使古巴脫離西班牙而獨立,這是他畢生的事業,也是他命運最終的維系所在,甚至是全拉丁美洲的選擇。何塞·馬蒂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努力爭取著這種選擇的實現,并用自己的筆表達了這種選擇的堅定決心。他的詩劇《阿布達拉》就是這種選擇和信念的鮮明表達。努比亞在這里顯然是拉丁美洲的代稱,而阿布達拉則是拉丁美洲英雄的代表。理解這部詩劇的關鍵不在于這些簡單明了的東西,而在于母親在這一詩劇中所處的位置。
在詩劇中,有一條顯露的矛盾沖突和暗示性的矛盾和沖突,它的高明之處就在于,顯露的矛盾沖突是次要矛盾,而暗示性的矛盾卻是核心矛盾。該劇的目的是寫阿布達拉所代表的殖民地人民對于獨立的爭取,它要揭示的主要矛盾是對敵人的堅決斗爭,同敵人你死我活的斗爭。但是劇本輕輕地繞過了這場你死我活的斗爭,而通過母親對兒子的挽留來側面表達英雄走上戰場的決心和意志,使得母親同兒子的矛盾與沖突浮出表面,相反,主要的沖突和矛盾則從文本的表面隱匿了。那么,與母親的沖突對于這隱藏的核心的矛盾和沖突有什么意義呢?
從劇本的本身來看,阿布達拉最終選擇的是離開母親,走上戰場。也就是說,無論他是多么愛自己的母親,也無論自己的母親是多么愛他和需要他,但總是有一個更高的、更強烈的愛和需要在等待他。這就是未出場的祖國、未出場的對獨立和自由的追求,這就是被繞過的戰斗。
所以,《阿布達拉》是依靠一種“以抑寫揚”的筆法來完成民族主義敘述的。“母親”同“兒子”的感情,是普通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但即使是它,在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在對自由的追求面前,也不可避免地被置于次要地位。這樣,“國家>母親”這一公式豁然顯露在我們面前,而國家、自由,這些抽象的理念,在母親的苦苦哀求和挽留的背后,顯示出了它們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寫阿布達拉決意離開母親、寫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愛和牽掛,就是成倍地寫阿布達拉追求國家獨立、追求自由的決心和意志。
這就是《阿布達拉》的藝術成就。它通過側面的描寫,將一場宿命般的戰斗寫得淋漓盡致;它以簡約的筆墨,將內心的矛盾和堅決的信念,表達得婉轉悠長。然而,藝術在何塞·馬蒂的心里,也許是一件次要的事情吧。他追求的是一種直接的、全民族、全拉丁美洲的幸福。在母親和民族獨立之間,他選擇了后者。因此,劇本僅僅是他的思想和實踐的重述而已: 母親的痛苦,成就了兒子的夢想;而兒子的夢想,則是一個新的民族的夢想。
(朱周斌)
上一篇:《阿塔瓦爾帕之死·[秘魯]雷伊》作品提要|作品選錄|賞析
下一篇:《阿里亞娜和藍胡子·[比利時]梅特林克》作品提要|作品選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