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雨鋤禾伏畝中,
形容丑惡豈人容。
王孫公子休輕侮,
富貴豪奢出自噥。
新谷青青猶在畝,
縣胥官吏已征租。
力耕富國關吾輩,
何苦相侵剝及膚。
【賞析】
《代農夫吟》是高麗詩人李奎報在流放期間寫下的一首詩作。1199年,32歲的李奎報出仕高麗王朝,因抨擊貪官污吏,常常與上司發生沖突,長期在地方任牧司錄兼掌書記等小官。1215年前后,由于他名震一時的文才,升任正言知制誥、大司諫等職。但是其光明磊落,剛正不阿的本性始終未改,仍公然發表對當權者的不平不滿。因此當權者們把他看作是“狂人”,權臣們更是誣告和讒害。李奎報屢次被貶謫流放,長期受到貧寒的折磨。在流放過程中,他親身體驗了下層老百姓的艱難生活,廣泛地接觸了農民,目睹了他們的辛酸,清晰地窺見了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思考了封建統治制度的弊端。《代農夫吟》就創作于這一時期。
《代農夫吟》是一首代言體的詩歌,詩人李奎報代農夫言,也就是詩歌以農夫為第一人稱的形式,道出了農夫的心聲: 農民下雨天還得俯身在田里干活,惡劣的天氣、辛苦的勞作,使農民樣子十分狼狽。農民懇請那些貴族階層的王孫公子不要笑話他們,輕侮他們,因為國家的財富,貴族奢侈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動。詩歌的后四句,農民譴責了酷吏對他們的無情盤剝。田里的莊稼還沒有成熟的時候,酷吏就已經來催租了。國家財富的積累都要靠農民的辛勤耕作,酷吏如此殘忍地敲骨吸髓,讓農民沒有活路可走。
這首詩對農民艱苦勞動的深切同情,對榨取農民血汗的王孫公子、酷吏的譴責,是中國傳統儒家民本思想的體現。李奎報從小就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熟讀經史百家,深受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響,認為國家的治理應該以民為本,統治者只有關心下層百姓的生活,才能使得國家興盛。他還賦予了儒家傳統的民本思想以新的內容:“施德安民”,主張依靠圣君賢相緩和武臣之亂后的朝鮮社會,安定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洞r夫吟》體現的就是這種“施德安民”思想,希望圣君賢相能夠改革陳腐的封建王朝,清除貪官污吏,改善處于饑寒交迫的農民的生活。
《代農夫吟》詩風質樸平實,這與李奎報反對一味追求華麗辭藻的形式主義傾向有關。全詩對社會現實的描寫逼真而生動。
(凌喆)
上一篇:《仙后(節選)·斯賓塞》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任憑你在千種形式里隱身·歌德》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