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夢記》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印度古典戲劇家跋娑(生卒年不詳)的代表作。犢子國被敵侵占,宰相負軛氏、大將盧蒙溫和王后仙賜背著優填王設計:謊稱王后和宰相被火燒死,讓國王娶毗鄰的摩揭陀國王的妹妹蓮花公主為妻,以聯合兩國力量,打敗敵國。宰相帶王后化裝流落鄰國,遇到蓮花公主,假稱仙賜是自己的妹妹,因丈夫出國,托蓮花公主照看一段時間。時優填王來到鄰國請求救兵,被鄰國王選中,不日與蓮花公主成婚。仙賜為計策得以實現而高興,又為摯愛的夫君他娶而悲傷。但她得知優填王仍然非常愛她,為她的“死別”異常傷心,痛苦的心靈得到撫慰。一次探望身染小恙的蓮花公主,仙賜把睡在床上的優填王誤作蓮花公主而躺在身旁。睡夢中優填王大喊“仙賜”,仙賜怕過早露餡影響計謀的最后實現,趕忙逃離。初醒的優填王看到仙賜的背影,卻疑是夢境,無限傷感。之后摩揭陀國王派兵與盧蒙溫匯合,趕走敵人。優填王收復國土,班師回朝。戰事平定,“燒死”的宰相出現,向優填王說明計策。國王和仙賜團圓,仙賜與蓮花公主以姊妹和睦相處。
劇作者的主要筆墨在描寫仙賜和優填王的愛情,而愛情的背后卻是拯救國難的政治背景。劇作成功地塑造了仙賜這個富于自我犧牲精神的藝術形象。她美麗溫柔,靈敏機智,情深志堅。國難當頭,她放棄個人利益換取民族安寧。劇作十分感人地描寫她眼看著丈夫與蓮花公主成婚的內心矛盾和凄涼心境。但還是民族大義戰勝了個人情感。第五幕“驚夢”的場面是戲劇情節發展的高潮,也把仙賜的形象真正樹起在觀眾面前,對丈夫的深情,對民族的厚意,都得到集中的表現。宰相負軛氏是個忠于祖國,足智多謀的文臣形象。優填王在劇作中不是作為一個國王來刻畫,主要寫他對王后仙賜愛的專一深摯。他雖然新娶美貌的蓮花公主,但仍不忘仙賜。宰相之所以安排謊稱仙賜被焚,讓他娶蓮花公主的計謀,就是因為他深深愛著仙賜,仙賜不死,他不會另娶。國土收復,他仍然悶悶不樂,看到仙賜彈過的琵琶也傷感不已。劇作者不惜筆墨歌頌優填王對仙賜后的深情。但作為一個國王,他并不是人民理想的君王。
劇作結構嚴謹完整,情節步步發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層次分明;由負軛氏鄰國托“妹”開始,經優填王和蓮花公主成婚、花園巧遇、探病驚夢,到仙賜“復活”團圓,不枝不蔓,線索單純明晰。劇本通過明暗人物和旁白手法,描寫人物性格和心理非常成功。第四幕花園巧遇的場面中,國王和侍從在明處,談論對王后的愛情,仙賜和蓮花公主在暗處,聽他們交談。聽到優填王“心仍然系在仙賜后身上”,仙賜獨白:“我的痛苦得到了報償。”蓮花公主的侍女責怪:“王爺真不講情義”,蓮花公主說“夫君現在還念著仙賜后,這才是有情有義呢”。一個場面,把幾個人物的真實心境寫出來了,戲劇味非常濃厚。劇作對仙賜矛盾心理的刻畫和簡短生動的格言的運用,都是藝術上的成功之處。
上一篇:《悲慘世界》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憤怒的葡萄》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