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年輕的洛欽瓦來自西方,
整個邊境數他的馬壯,
除了寶刀他不帶武器,
只身上路闖禁地,
他忠于愛情,不怕戰爭,
從未見過洛欽瓦這樣的英俊。
他不為水停,不為山阻,
沒有橋他就游渡,
但沒等他到達芮堡的大門,
他的姑娘已經答應了別人,
那人輕愛情,怕戰爭,
卻要娶走洛欽瓦的艾琳。
洛欽瓦徑直進了芮堡的大廳,
只見聚集了新娘的一家和客人,
新娘的父親開腔了,一手按著劍,
(而膽小的新郎不發一言,)
“洛欽瓦爵爺此來是和還是戰,
還是為了舞會和婚宴?”
“我久愛令媛遭你拒,
高漲的情潮今已枯,
此來非為敘舊歡,
只想飲一杯,舞一場,
蘇格蘭多的是神仙女,
誰不想做洛欽瓦的當家婦?”
新娘拿杯吻,勇士接過來,
一飲而盡把杯摔。
她羞臉先看地,長嘆不勝悲,
口上露著笑,眼里含著淚,
老夫人正要阻攔,他已接過玉手,
說道:“來同洛欽瓦把舞步走走!”
啊,英武的他!啊,嬌艷的她!
哪個大廳里見過這樣的一對花!
老爵爺頓腳,老夫人嘮叨,
呆立的新郎弄著緞帶和呢帽,
底下伴娘們議論開來,
“只有洛欽瓦才把表姐配!”
偷捏一下手,暗傳一句話,
等到跳近門口見有馬,
他輕輕一下把姑娘向上送,
自己接著對鞍子飛騰,
“到手了!從此越過關山,
千騎也難把洛欽瓦追趕!”
芮堡里一片上馬聲,
親戚朋友全出動,
山上谷里都尋遍,
丟失的姑娘再不見!
這樣忠于愛情,不怕戰爭,
可有第二人能比洛欽瓦的英俊?
(王佐良譯)
【賞析】
與司各特同時代的幾位大詩人,從彭斯到拜倫到濟慈,幾乎沒有一個不善于敘事。民歌手彭斯用寫實、嘲諷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關于蘇格蘭農村的風俗畫;“硬漢”拜倫則塑造了一系列地中海沿岸各國的海盜、叛逆者等“拜倫式”英雄;濟慈則用民謠的形式,用古樸簡單的語言,把民謠中常見的故事寫得凄冷、魅惑,營造出一種奇幻的中古式意境;司各特則最擅長寫兩個部落交兵之類的緊張場面,用民謠的技巧烘托蘇格蘭的歷史氣氛。但司各特后來因拜倫在以東方為背景的敘事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自嘆不如,從而放棄詩歌創作,從1814年起轉向歷史小說創作。這一改變使他成為近代歷史小說的鼻祖,創立了一種新的文體,而他的詩名也逐漸被他的小說家的名聲所遮掩。
《瑪密安》是司各特的第二部長詩,采用八音節雙韻詩體(其中偶爾插入六音節的詩行)寫成。它以1513年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進行的弗洛頓戰役為歷史背景,描寫英國封建領主瑪密安為了奪取青年貴族拉爾夫的未婚妻克拉爾,不惜誣告他犯有叛國之罪,最終陰謀敗露,瑪密安在弗洛頓戰役中陣亡,拉爾夫則與未婚妻團聚。長詩在成功地塑造瑪密安這個既有英雄氣概又有卑劣性格的人物形象的同時,還以嫻熟的技巧生動細致地刻畫了連續不斷的戰爭場面,因此被認為是司各特最杰出的長詩。詩中還穿插了好幾首歌謠,《洛欽瓦》是最著名的一首。
此詩寫得極富戲劇性。主人公洛欽瓦不畏艱險,只身闖入婚宴大廳,使新娘家劍拔弩張。洛欽瓦則從容不迫,又是說明緣由,又是討酒喝,而后更突然邀請新娘跳舞,使新娘的父母又氣又急,新郎束手無策。但洛欽瓦的翩翩風度,不但使心上人意亂情迷,也使圍觀的伴娘折服,在大家的迷亂中他躍馬帶走了自己的心上人。全詩充分利用了民謠體的特點,如疊句和平行結構;對話恰到好處,鮮明地凸顯了人物的性格;幾個轉折也處理得十分巧妙,充滿懸念和喜劇性。詩人對勇敢英俊的洛欽瓦的欽佩、對膽小怕事的新郎的嘲諷和對漂亮但意志力薄弱的新娘的微諷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又出之以形象化的鏗鏘詩行,一切都那么具體鮮活,對照鮮明。
也許并非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的詩,比如有人會說它缺乏深度,文字粗淺,情感直白等等,但司各特的詩藝正適合他那類題材。如果他常停下來作人物的心理分析,或者追求奇幻的形象,那么他的故事的速度和戲劇性就會嚴重受損。他所追求的是氣勢,因此要寫得快速有力;他所追求的是歷史的魅力,因此要有英雄美人,要有大格局。蘇格蘭民間文學傳統蘊育了司各特,當別的詩人在古典神話和典故中艱難跋涉之時,他把從民間小人物那聽來的掌故娓娓道來;他用修辭術,也引進民間方言;他不作小兒女語,而致力為詩壇提供黃鐘大呂之音。
司各特是英國浪漫主義中的英雄,他的敘事詩使英國詩人接觸了更廣闊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使他們少一點島國的狹窄,多一點明澈的思想和輝煌的想象。
(應小敏)
上一篇:《獻給祖國 [瑞士]凱勒》讀后感
下一篇:《玩耍的方式 [愛爾蘭]希尼·T》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