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小說家福斯特(1879—1970)的長篇小說。主要敘述兩位英國婦女在印度的見聞??沟傩〗汶S同莫爾夫人遠涉重洋,從英國來到印度,探望尚未正式訂婚的男友羅尼。羅尼是莫爾夫人的兒子,在一個叫昌德拉帕爾的印度小城當法官。一天,莫爾夫人與印度醫生埃席士邂逅;夫人心地善良,態度溫和,給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埃席士邀請莫爾夫人、奎斯蒂小姐、英國友人菲爾丁先生及幾個土著朋友一起去游覽當地名勝馬拉巴山洞。洞穴內部幽暗悶塞,洞中有洞,回音迭起。由于菲爾丁遲到,莫爾夫人年高疲憊,奎斯蒂小姐只身隨埃席士醫生進洞游玩。當她進入某一山洞時,忽聽見埃席士醫生在洞外尋找她的呼叫聲,頓感驚恐失措,似乎覺得埃席士醫生對她欲行非禮,急忙奪路而逃。埃席士醫生為此被捕入獄。莫爾夫人在開庭前憤然啟程回國,不幸死于途中。奎斯蒂小姐神智清醒后撤消了對埃席士的控告,埃席士離鄉背井,到別處謀生。
小說通過兩位英國婦女在印度的經歷,反映了種族之間的緊張關系和對抗情緒所造成的悲劇。小說女主人公奎斯蒂小姐富于幻想,受的是典型的西方式教育。她對未知領域——東方文明——充滿了渴望,然而,當地英國殖民官員所表現出來的優越感粉碎了她的夢想,使她一直處于心理緊張和煩惱狀態。當她進入山洞聽到迷惑的回音時,精神近乎崩潰,產生了印度人企圖侮辱她的幻覺。顯然,奎斯蒂小姐是介于東西方文明間的徘徊人物,渴望前者而又不愿放棄后者;“馬拉巴山洞事件”只是她精神危機的具體表現而已。莫爾夫人抱著美好的愿望來到印度,希望通過跟土著人交朋友而達到東西方溝通的目的。以她兒子為代表的當地英國殖民官員的德行,使她的愿望成為泡影,“馬拉巴山洞事件”更使她身心交瘁。莫爾夫人的形象是平等、博愛和自由的人道主義思想的化身。作品中另一個進行東西方溝通的嘗試者是男主人公埃席士醫生。他是印度新一代知識分子的代表,熱情大方,注重情誼。象莫爾夫人一樣,他同樣成了這次嘗試的犧牲品。可是,也正是這次失敗使更多的人認識到:如果印度人想跟英國人成為真正的朋友,那么印度就必須獨立;如果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想得到真正的理解,那么,首要的前提就是雙方的平等和自由。這就是作品的主題思想。
作品文筆細膩,語言俏皮、諷刺,成為小說的基調?!榜R拉巴山洞事件”是故事的情節樞紐,也是情節的高潮——海面上風平浪靜,可頃刻間風暴四起,隨后又恢復平靜,只留下層層漣漪——什么都沒有改變,可仿佛什么都改變了。作品運用象征主義的寫作手法,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如果說馬拉巴山洞的神秘是東方文明的標志,那么“馬拉巴山洞事件”則象征東西方文明交流嘗試的失敗。另外,小說結尾處描寫印度教的盛典,慶祝愛神的誕生,也同樣具有象征意義。
上一篇:《到燈塔去》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雙城記》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