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美而死——
當我剛適應墳墓時
就有人躺進了鄰室——
他為真而死——
他和藹地問,我為何而死?
我答道:“為了美”——
他說,“我們是兄弟”——
于是,像親戚,一夜相遇——
我們隔壁低語
直至青苔爬上了我們的嘴唇——
蓋住了——我們的名字——
(飛白譯)
【賞析】
狄金森所特有的沉思默想的氣質,使她很早就開始冥想天道之機杼、人生之奧秘,隱居生活和親友們的相繼謝世,更加深了她對死亡和靈魂不朽的興趣,死亡和永生逐漸成為她詩歌創作的主題。這首詩可以看作詩人對人到底為何而死所作的探索。人為何要死呢,詩人的回答是:“我為美而死。”這當然不是詩人所作的唯一回答,但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回答。
在這首小詩中,詩人精心設置了一個頗為吸引人的戲劇性場景,通過特定人物在特定時空中的活動,不動聲色地表達了自己對死亡的看法。詩中兩位作古的人在墓地里相遇,那位“為美而死”的人剛入土不久,隔壁又住進了一位“為真而死”的人。兩人彼此交心,情意相投,結為兄弟。這里,“美”的含義比較清楚,指狄金森所傾心的自然界和人生中各種變化呈現的美,但是“真”的含義卻似乎難以從詩中看出。詩人只是含糊地說美和真“二者是一”,這不禁使人想起英國詩人濟慈的傳世名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但即便有了這種聯想,也仍然不易求得對“真”的透徹理解。
這首詩用詞極其平淡,意義卻很深長。詩中富于戲劇性的句子在破折號的引導下徐徐前行,破折號像休止符那般承先又啟后,使人屏息,造成感覺上的懸念,使人感到意猶未盡。文字與標點符號如此精巧地交匯著,步步引人深入,最后不但得知了死亡的意義,而且還幾乎感受到一種死亡的經驗: 死如日晚投宿,并無特別的驚悚可怕之處。
(李力)
上一篇:《我為心靈年輕的人們歌唱 [俄國]雅庫博維奇》讀后感
下一篇:《我們仍然相信(悼念集之五四) [英國]丁尼生》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