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沼》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女作家喬治·桑(1804—1876)第一部描寫農村生活的作品。小說是寫一個普通農民熱爾曼再婚的經過,熱爾曼是一個誠實正直的人,他熱愛土地、牲畜和他的家,妻子死后又把感情轉移到孩子和岳父母身上。岳父母要他續弦,好照顧孩子,他聽從了岳父的安排去會一個年輕的寡婦。臨出發前,窮鄰居吉葉特大媽托他把女兒瑪麗順路帶到一個外地農場去做牧羊女。這樣,連同小男孩彼埃爾一起,三個人上了路。不料走進樹林里,天黑下來,看不見路,迷失在一個陰森可怖的魔沼周圍,他們不得不在橡樹底下過夜。第二天熱爾曼到了寡婦家,她是一個風騷的女人,身邊已有三個求婚者,農民感到非常不快,況且在途中偶然一起度過一晚的小瑪麗是那樣溫柔、沉著、端莊而又嫵媚可愛,以致他再不想要別的女人了。但瑪麗委婉地拒絕了他的好意。最后,他誠心誠意向瑪麗求婚,終于感動了這個美麗的牧羊女,并使她也承認自己是愛他的。
這部作品的特殊意義,不只是因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兩個富有生命活力的農民形象,也不僅僅在于這個故事飽含著詩情畫意,而還在于它體現著作者不同凡響的文學觀點。作者在《致讀者》中詳細地闡明了這一點:她認為文藝復興時代德國畫家霍爾拜恩把人生緊緊地同死神連接的寓意構思,對社會的罪惡和不幸的真實描寫,只能給人以一種可怕的宿命論的感覺,一種難以排解的憂愁,因此,她不想乞靈于死來作為對不義的懲罰和對痛苦的補償。總之,她反對象福樓拜那樣把藝術理解為現實的再現、客觀的描寫,她要同生打交道,希望生活是美好的,人人都應該幸福。農夫播種小麥時應該知道他是為生的事業而勞動,藝術的使命是一種情感和愛的使命,它應該給人以希望、安慰。為此,作家可以美化現實,使他的人物和生活理想化,使他們顯得比實際更飽滿更充實,更高大一些。《魔沼》就是按照這些原則來構思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個性,描繪樹林、魔沼、橡樹和夜景的。她所刻意追求的是發掘單純的高尚的心靈美,或者說她是在描繪一個印象派的夢,洋溢著田園情趣的夢,用作者的話來說,這就是“理想的真實”。
作者對她熟悉的田園生活、人物心理具有天生的敏感和表達才能,寫得細膩真切又帶有抒情的筆致。它象一幅素雅的鄉間風俗畫,又象是一曲田園交響樂,它給讀者以清新、柔和、靜謐的感覺。但小說在文體上很少有跌宕起伏,更沒有所謂筆力遒勁、不可向邇的那種古典主義功夫。而且,有時候語言與人物身分不相稱。如熱爾曼求愛的一段話:“我的眼睛告訴你,我愛你。看著我,在我的眼睛里是這樣寫著的,任何姑娘都會讀懂這種文字……”這不象農民的語言。
上一篇:《靜靜的群山》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魯柏林的魔術師》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