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608—1674
【介紹】:
偉大的詩人,革命文豪。大多數文學批評家認為,英國詩人中除了莎士比亞之外,當首推彌爾頓。彌爾頓出生于倫敦,家境殷實,在劍橋大學的克萊斯特學院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后,便開始專心于詩歌創作。1632年至 1637年期間,彌爾頓幾乎讀遍了當時所有英語、希臘語、拉丁語和意大利語的作品。1638 年,彌爾頓前往法、意等國旅行。由于英國動蕩的宗教和政治形勢,彌爾頓于翌年回國,準備投身即將爆發的英國革命。彌爾頓隨后寫出一系列政論文,支持清教徒的革命。1649 年他擔任政府的拉丁文秘書。他先后寫了《為英國人聲辯》(“The First Defense of the People of England”,1650)、《再為英國人聲辯》(“The Second Defense of the People of England”,1654)兩篇檄文,為“弒君”正名,成功地反擊了歐洲的保皇派,自己也因此聲望大增。由于過度疲勞,彌爾頓于1652年雙目失明,他隨即辭去了公職,但從未停止為革命而吶喊,在復辟前兩個月還發表了《建立共和國的捷徑》(“The Ready and Easy Way to Establish A Free Commonwealth”,1660)一文。復辟后,彌爾頓獲罪入獄,獲釋后深居簡出,潛心寫詩,完成了三首著名長詩的創作。彌爾頓的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投身革命前,他寫了二十三首十四行詩及一些優美的短詩,如《快樂的人》(“L'Allegro”,1631)、《幽思的人》(“Il Penseroso”,1631)、《利西達斯》(“Lycidas”,1637)等;投身革命后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政治性散文,論點鮮明,論證有力,言辭激烈,才華橫溢,集中表達了他的理想;革命失敗后,彌爾頓在失明后創作了不朽的史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1667)、《復樂園》(Paradise Regained,1671)和希臘式悲劇《力士參孫》(Samson Agonistes,1671),反映了他不變的信仰、堅定的信心和復雜的心情。在彌爾頓身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清教主義的嚴峻,還能夠看到人文主義的文雅;兩者結合,使他的詩既雄邁又俊美。
上一篇:《弗賴伊,克里斯托弗》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彭斯,羅伯特》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