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的人》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日本女作家有吉佐和子(1931—1984)的長篇小說。作品描寫昭子一家的生活。丈夫在一家公司工作,事務非常繁忙,兒子正臨高考,處于緊張復習階段。昭子在律師事務所工作,每天回到家里,購物、洗衣、做飯、清理內務,一直忙到深夜。公公茂造退休在家,雖同住一個院子,卻與婆婆另居一室,平時顧不上多照管。婆婆突然中風死去,又發現公公早已患上老年性癡呆癥。已喪失記憶,迷離恍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昭子又擔負起照顧公公的責任,整天忙上加忙,既要繼續工作,不致陷入經濟困境,又要照顧好公公,不致受到道義的指責。她想盡各種辦法,給公公洗澡換衣,為照顧他晚上同居一室。但總是難以兩全,情況越來越糟,昭子本人也弄得疲憊不堪、心力交瘁。由于一個老人而擾亂了安寧,家庭籠罩著一種不幸氣氛。
小說深刻地揭示了日本社會的老年問題。本來昭子一家是小康之家,婆婆去世前,昭子雖然勞累一點,但還是比較平靜。婆婆去世后,患病的公公引起家庭混亂。雖然政府有各種各樣的老年機構,但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茂造老人神志不清,目光呆滯,行動反常。他有時健步街頭,沒有任何目的地逛游;有時食欲亢進、暴食暴飲;有時半夜里大喊“有暴徒”,瑟瑟地蜷縮在房角落。他不能洗浴,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失去了思維能力和生活能力。在茂造身上,集中體現了老年癡呆的各種特征,小說把他當作老年的象征。深受老年問題之苦的是昭子,她也是一個感人的婦女形象。她心地淳樸善良,性格溫柔嫻淑,既是賢慧的妻子、也是慈愛的母親,更是孝順的媳婦。為了家庭,她任勞任怨;尤其為服侍公公,她求醫問藥、奔走于福利機構,央求鄰里房客、手牽手帶他到市場購買食品,為尋找走失的公公寢食不安,替他洗浴換衣、襯墊尿布等,極盡孝道。這些不僅付出了體力上的勞作,還需要克服生理上的厭惡。昭子犧牲自己而盡道德上的責任,在人欲橫流的日本現代社會,具有特別的意義。
《恍惚的人》以昭子一家作為表現老年問題的典型解剖,又在其中交織穿插周圍其他家庭的老年問題;昭子一家的生活構成小說情節發展的縱線,鄰居、同事等其他家庭的情況橫線點綴,縱橫交錯、點面結合,既使日本社會的老年問題得到形象生動的藝術表現,又說明了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典型性。作者善于挖掘表面現象后面的內在意義,運筆深刻、目光銳利。作品不僅表現了老年問題給人們物質生活帶來的麻煩和困難,還進一步揭示人們精神上因此而罩上的濃重陰影。昭子的丈夫尚處中年,看到父親今天的“恍惚”,也想象著自己明天的“恍惚”,悲從中起,甚至想到進入老年之前就結束生命;昭子也時常流露出一種憂生畏老的凄涼心境。這些深刻之筆增強了小說的意蘊和魅力,
上一篇:《總統先生》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