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列佛·退斯特》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早期的社會小說。孤兒奧列佛從小在收容所受盡折磨,后到殯儀館當學徒,因不堪虐待而出逃。他沿途行乞到倫敦卻落入賊幫手中,被脅迫作賊幫行竊時的助手。奧列佛兩度受傷,先后幸得老紳士勃朗羅、梅里夫人和她的養(yǎng)女蘿斯的救助,并被梅里夫人收留。一個自稱蒙克斯的人出高價要賊幫頭目費金把奧列佛誘騙成不可救藥的慣竊。同情奧列佛的南茜將此情況告訴蘿斯。勃朗羅獲悉這一陰謀后,幾經(jīng)周折,找到了蒙克斯,逼他講出真情。原來他是奧列佛的同父異母兄弟,為了獨霸遺產(chǎn),故設(shè)計教唆奧列佛墮落,以取消其繼承權(quán)。善惡到頭均有報應(yīng)。費金因罪惡昭著被處極刑,蒙克斯逃亡美國后病死獄中,奧列佛終于找到了證明自己身分的信件,接受了父親的遺產(chǎn)。勃朗羅收他為養(yǎng)子,蘿斯也與他喜結(jié)良緣。作品通過奧列佛的遭遇,反映出英國下層人民的悲慘狀況,揭露了英國社會中怵目驚心的貧困、饑餓現(xiàn)象和種種陰謀、罪惡,辛辣嘲諷了英國資產(chǎn)階級“太平盛世”的虛偽說教。由于作者認識不到造成各種不幸的真正根源,他企圖從抽象的善惡觀念方面加以解釋,并把改變現(xiàn)狀的希望寄托于人們的道德向善和資產(chǎn)者的善行上。這是虛幻而不實際的。
作品主人公奧列佛天真幼稚,秉性善良。不幸的童年使他過早地承擔了不平等社會的種種人間苦難。他9歲起便被迫干力所不及的勞作;饑腸轆轆,要求添點稀粥而不可得。殯儀館的學徒生涯,與送殯、棺材、死人頻繁接觸,幼小的心靈經(jīng)常受死亡恐怖的折磨。他的遭遇代表了下層社會兒童的不幸。賊頭費金竭力引誘、脅迫他干壞事,他卻不甘墮落,努力保持善良的本性,最終在勃朗羅幫助下掙脫了賊幫的魔爪。作者借奧列佛的形象,表現(xiàn)了善良和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以及善的本性的巨大作用。老紳士勃朗羅是好心的資產(chǎn)者形象。在他身上既反映了作家早期的溫和的人道主義理想,也暴露出作家世界觀的局限。
小說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是運用了對比手法。前11章描寫收容所、殯儀館和賊窟,構(gòu)成一幅悲慘可怕的景象。那里充滿貧困和丑惡,是一個殘忍和狂暴的世界。第12章寫勃朗羅的家,著力渲染一個慈祥和舒適的環(huán)境。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第29章到第39章與梅里夫人一家的情景,也收到了同樣效果。黑暗與光明兩個世界的對照,構(gòu)成了作品的核心。作家還愛用象征手法和描寫恐怖場面。小說開頭幾章的環(huán)境描寫充滿象征性,使讀者感到奧列佛生活的世界籠罩在饑餓、死亡和犯罪的巨大陰影之中。后半部中寫南茜因泄漏蒙克斯的陰謀而慘遭賊幫殺害的著名場面,令人產(chǎn)生恐怖和絕望的感覺。
上一篇:《套中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好兵帥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