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作家德萊塞(1871—1945)的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作品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的坎坷命運。來自小鎮的尤金·威特拉靠自己的天分和奮斗,成了小有名氣的畫家。他出于憐憫娶了相交有年的女友安琪拉,婚后生活充滿爭執和煩惱。威特拉覺得妻子精神貧乏,風度有限,無法適應社交界的要求,安琪拉則因丈夫頻繁的風流韻事屢屢發難。威特拉在打散工休整好自己憔悴的身心后,投入廣告業。他步步高升,很快成為一家大雜志公司的出版部主任,和妻子的關系也有所改善。但后來少女蘇珊的美色和性格迷住了他。他不顧一切想離婚再娶。安琪拉告訴他已懷孕,蘇珊的母親向他上司訴狀。他被公司解雇,蘇珊也在各種壓力下離棄了他。妻子難產死后,他重操畫筆,在藝術界贏得了“盛名”。可是,他覺得人生是虛無的,一切不可知。
作品通過一個“天才”藝術家的悲劇,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藝術的腐蝕和道德墮落,也反映出藝術家的審美追求和社會的行為準則之間的尖銳矛盾。威特拉才華出眾,感情豐富,又意志薄弱, 自私自利。他經不起物質享受的引誘,拋棄藝術,“不要生活在后代的贊賞里,”渴望做一個腰纏萬貫的“大生意人”,終于墮落成為資本家所需要的工具和匠人。他也經不起女色的誘惑,毫不顧惜妻子的痛苦,一再與人私通,甚至在妻子懷孕、身體狀況很不正常的情況下,還聲色俱厲地斥責她、離棄她,這顯然是不人道的。但是,他對蘇珊的迷惑“不是為了色情,而是為了愛”,他對“她精神和外貌的美”的孜孜以求,表現出藝術家特有的敏感和自由的心靈。他的愛情被資產階級正統規范所扼殺是具有悲劇意味的。總之,他并非惡徒,但在社會的污染下,離“善”越來越遠;他具有藝術家的天分,但在金錢和商品文化的制約下,離“美”越來越遠。他的墮落和不幸,是一個天才人物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難以逃脫的命運,具有較高的典型意義。
作品分為“早年”、“奮斗”、“反抗”三部分,結構嚴謹完整,用編年史的方式反映了威特拉在社會深淵中掙扎、墮落的全過程,層次分明而銜接自然合理。作品的外貌描寫,隨類敷彩,形神兼備,如描寫安琪拉第一次出場,修潔秀拔的外貌服飾,流露出直率質樸和精明固執兼而有之的性格特征。作品還常用大段對話來增強力度和厚度,如第3部第14章中,威特拉與蘇珊的母親正面交鋒時,傾吐自己對蘇珊熾烈真摯的愛和對虛偽禮俗的蔑視,顯示出追求新的人生的無窮力量和堅強決心。作品也善用景物描寫來增強抒情氣氛,烘托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和精神感受,如第3部第5章中,夜色中海面美景,激起了威特拉和蘇珊兩顆對美極為敏感的心相互應和共鳴,引起他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熱戀的沖動。
上一篇:《大街》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套中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