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特》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古希臘荷馬史詩,相傳是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紀盲詩人荷馬根據口頭流傳于小亞細亞的史詩、短歌綜合編訂而成。全詩15693行,以贊頌英雄業績為中心,是一部揉和著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的英雄史詩。
史詩取材于公元前12世紀的特洛亞戰爭和希臘神話。特洛亞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王后海倫,引起了希臘聯軍與特洛亞人持續10年的戰爭。史詩從第10年希臘聯軍內訌寫起:聯軍統帥阿伽門儂奪走聯軍主將阿喀琉斯俘獲的美女,阿喀琉斯大怒,退出戰斗。此時,特洛亞戰事又起,眾神各助一方。特洛亞英雄赫克托爾出戰,大敗希臘聯軍。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冒其名,披其甲出戰,被赫克托爾刺死。阿喀琉斯為亡友復仇而重返戰場,殺死赫克托爾,拖尸回營。特洛亞老王萬分悲痛,重禮拜見阿喀琉斯,請求贖回赫克托爾尸體。求和成,休戰10日,特洛亞舉城禮葬赫克托爾。
史詩的英雄,都是勇武善戰,精于生產,能言多謀的統帥式首領,是典型的原始時代的英雄,又具鮮明的個性。阿喀琉斯年少英俊,血氣方剛,易沖動,暴躁而執拗,榮譽感自尊心極強??衽瓡r,敢與最高統帥抗衡,拒絕出戰;為友復仇,憤而百般凌辱仇敵之尸體。但面對特洛亞老王跪求贖尸,卻動惻隱之心,還尸休戰。他既慷慨又自私,既任性又天真,既剛毅又有人情味,是氏族之魂,原始古代英雄的化身。赫克托爾對鄉邦忠心耿耿,以保國為天職,視死如歸,作戰勇猛而鎮定,沖在前,退在后,感情深沉,溫和柔情中有剛毅,具悲劇色彩。
史詩規模宏偉,氣勢磅礴,雄渾悲壯,情調高昂,具有陽剛之美。其結構嚴謹,布局巧妙,10年大戰,只寫第10年中50天的戰斗,重點又在最后4天。詩人說:“阿喀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為主線組織材料,突出了史詩的中心思想。史詩的細節描寫、對話和比喻尤其出色,富戲劇性,且保留了說唱文學的特點。背景是天地不分,神人交混的世界,神和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參與人的戰爭,是采用神話和歷史相結合的方式創作史詩的典范。
史詩廣泛反映了荷馬時代的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既是一幅古代希臘部落戰爭的動人畫卷,又是古代希臘社會的百科全書。史詩視戰爭為既光榮又有利的事業,基本上沒有戰爭的道義觀念,對交戰雙方的尚武精神均取贊賞態度,不考慮戰爭正義與否,只對親友被殺、利益受侵、國家危亡、掠奪分配不公憤慨。史詩還反映了部落間的關系,土地占有制開始出現,母系社會解體和男權確立,鐵器的使用,以及宗教、生產、貿易、喪嫁宴會,體育競技等活動的實況,堪稱當時文化和生活經驗的精彩總結,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古希臘史的重要文獻,又是歐洲文學的源頭。
上一篇:《伊則吉爾老婆子》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眾神渴了》簡析|介紹|賞析|鑒賞